湖南:工业“网红”背后的智能制造转型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三个着力”,首先就是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湖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大跨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智能制造风生水起,形成独特的“湖南模式”“长沙现象”。

智能制造的深度应用,大大提升着湖南的发展质量。今年上半年,湖南实现GDP总值19026.4亿元,在一季度国内停工、二季度贸易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实现同比增长1.3%,增速居全国第五位、中部省份第一位。

智慧交通出行:科幻场景走进现实生活

一辆车,驾驶室没有人,突然发动起来,疾驰而去,这是科幻片里经常出现的场景。如今,只要在长沙打开手机预约,无人驾驶的出租车一会儿就出现在你的身边。

多年前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声音,已成脑海里的记忆。如今,不仅售票员的声音不再,而且驾驶员也如乘客一般坐在驾驶室悠闲地欣赏沿途风景:这是长沙湘江西岸首发的全国首条智慧公交315线的场景。

长沙智慧交通出行的背后,是数字经济引领下的多个产业强力支撑。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形成生态。2016年6月,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破土动工;2018年6月,湖南湘江新区智能系统测试区正式开园;2018年11月,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牌照授予湘江新区。以测试区为主要载体,上下游相关企业纷至沓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形成。

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布局。湖南借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东风,上汽大众、中车时代、比亚迪、北汽株洲、中联环卫车辆等省内汽车企业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品,进而大力度推广应用,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需求。

5G应用产业不断渗透。湖南出台三年行动计划,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应用场景,累计发布30个应用场景,5G已出现在湖南人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能制造生产线:和机器人一起工作

8月3日,湖南企业盐津铺子发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96.44%。

盐津铺子从小作坊发展为上市公司,顺应消费升级加快发展理念转变,顺应产业变革发展智能制造,布局15条全国最先进的智能制造烘焙生产线,核心工艺区基本实现无人作业。

今年年初,全国人民关注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三一重工的混凝土泵车、起重机等多款产品参与施工。这些产品主要来自三一重工的18号厂房,这个厂房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中国最聪明的工厂”,在这里是“与机器人一起工作”。

这样的场景,背后是湖南工业的智能化转型。2015年,湖南作出制造强省决策,确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2016年,湖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2015年至2019年,湖南累计创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53家、示范车间74个。全省16家企业列入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7个项目列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试点示范和专项项目数居全国前列、中部六省第2位,长沙市国家级智能制造项目数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

新旧产能转换:绿色成为工业鲜亮底色

漫步在湖南株洲清水塘霞湾港,只见港中清水悠悠,堤岸绿意盎然。谁能想到,清水塘曾经聚集数百家冶炼和化工厂,曾将株洲拖入全国十大污染城市之列。

2014年,作为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清水塘老工业区开启搬迁改造;2018年年底,清水塘地区的261家企业全部关停;2019年9月23日,总投资40多亿元的清水塘产业新城“一桥一塘六路”项目集中开工;2019年年底,清水塘企业搬迁改造基本完成,清水塘湘江霞湾水质已退出重金属污染防控区,霞湾港全长4.06公里的河道,投入近两亿元进行污染治理,每公里治理投入达5000万元。

老旧产能退出后,必须及时培育新动能。2013年,株洲聚焦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三大动力产业,通过集群发展、创新驱动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让优势产业快速释放新潜力。

两年后,株洲轨道交通产值突破1000亿元。如今,“复兴号”高铁最核心的零部件产自株洲,电力机车、动车组、城轨等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株洲还布局与动力产业高度关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即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形成互为支撑的全新产业空间和支撑动力。

尽管株洲经历了去产能的阵痛,但新动能有效补位,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支撑,成为全国稳增长先进城市。

株洲的变化,是湖南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

至今,湖南已查处涉“地条钢”生产企业24家,并采取严厉措施防止死灰复燃;全省煤矿数量从2010年的2216处,削减到2019年底的149处;关停取缔“散、乱、污”企业1563家;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郴州三十六湾全面整治搬迁,环洞庭湖地区造纸企业分阶段退出;全省每年退出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超过1000户。

湖南工业在经历阵痛后实现凤凰涅槃,煤炭、有色等产业无序开采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得到根治,冶金、化工等产业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烟花爆竹企业数量减半、市场份额不降反升。

目前,湖南累计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48家、绿色园区4家、绿色设计产品1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3家,3家企业入选国家能效“领跑者”。绿色,已成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鲜亮的底色。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