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数字化正当其时

地方两会常被视作全国两会的“序章”。连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多个省市相继出台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数字化转型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成为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部署内容。

2023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多方人士表示,数字经济或将成为全国两会上的一大讨论热点。

布局有深意

“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各地稳住经济基本盘的有效举措,也是各地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抓手。”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副主任王建冬认为,从中央到地方均在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支持力度,进一步释放内生增长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数字经济基础、发展潜力、创新能力和政策支持力度4个方面综合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翼、成渝4个核心区域居于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梯队。”王建冬说,相较于数字化转型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中西部“东数西算”战略辐射区等区域具有较大的数字化转型潜力和市场空间。

“希望国家能进一步统筹数字化转型的区域布局。”王建冬建议,对于数字化水平较高的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城市群等地区,要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拓展转型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数字化水平较弱的地区,要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尽快缩小区域间的数字基础设施差距。

“数字化转型,我重点关注两类省市:一是经济发达省市,二是工业大省。”在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看来,经济发达省市的数字化转型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比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工业大省数字化转型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重要性,如湖北、山东、辽宁等地。“这些省市产业门类全、业务痛点多、转型动力足、市场需求大,能够为从事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提供更多商用、民用和政用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机会。”

机会呼之欲出

从各地数字化转型的工作部署看,各地积极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也积极支持大中小企业和政府数字化转型,可谓巨大市场机会呼之欲出。

“这些市场机会主要来自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数字新技术应用4个方面。”赵刚说。

“建议企业根据自身优势,从3组‘双循环’中寻找重点发力区域。”王建冬说,企业可围绕数据要素国内国际“双循环”,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出发寻找发力区域;围绕算力网与电力网“双循环”,从以“双碳”目标任务实施为牵引寻找发力区域;围绕数字化技术与产业“双循环”,从数字化领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出发寻找发力区域。

“多地明确数字经济发展目标,这是令人欣喜的积极信号。”亚信科技高级副总裁陈武说,亚信科技在通信行业耕耘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运营经验,可以把这些经验应用到各地数字化转型进程中。

安恒信息上海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周亚超表示,工信部等16部门近日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预示着1500亿元规模的数据安全产业的市场空间已全面打开。因此,安恒信息将不断加强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研究投入,打造智能化的主动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等。

走中国式数字化道路

随着发展路径的明晰和目标任务的明确以及各地规划的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新业态新技术加速涌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在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有着特殊性。当下,把握数字化转型的市场机会,应着眼于对中国式数字化战略内涵的认识。”王建冬说,中国式数字化是面向超大规模市场的数字化,是全民共享发展红利的数字化,是文化与科技深入融合的数字化,是全面赋能绿色发展的数字化,也是文明互鉴资源互通的数字化。

“总体而言,企业已经初步具备全面迎接利好的准备。”王建冬表示,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国内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加速,龙头企业等行业发挥先锋作用,率先开始朝着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发展,并驱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升级,中小企业也已开始进行数字化转型。

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数字化转型发展总体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约25%,“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不善转”“不愿转”等现象仍在。因此,需要积极发挥有为政府的作用,为企业保驾护航。如,尽快出台相关条例,制定适应数字化转型的监管体系等。

赵刚也认为,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创新工程,投身数字化转型服务的企业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研发好新技术和产品,直接满足用户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另一方面,做好数字化转型的理念宣贯、技术培训等工作,帮助用户逐步通过数字化带动业务转型。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