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数字化转型是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的关键举措,是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此前发布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2023年)》指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水平稳步提升,部分行业率先取得突破,专精特新企业总体领先。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指数为44.3,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从探索起步转向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小投入换来大产出

企业尝到数字化“甜头”

在老牌药企新华制药的仓储中心,全自动立体仓库有30多米高,码垛机器人、堆垛机、AGV小车等国产先进智能设备,将一箱箱产品整齐地码垛到货架上,通过在电脑上操作即可实现成品出库、入库,年降低仓储费用约30%以上。

在生产环节,新华制药高端固体制剂车间采用自动上料系统、高效包衣机、高速压片机、自动包装线等国内外先进智能设备集成方式,正在进行数字化及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建设,将制造数据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管理等模块汇集到协同管理平台,与原有的药品追溯系统等实现互联互通,从而对包括工单接收、物料管理、生产过程及质量管控等关键流程在内的生产全过程,实现全面管理和监控。

小投入换来的大产出让新华制药转型效果显著,尝到了数字化的“甜头”:生产成本降低约15%以上,生产效率提高约30%以上,年降低运输费用约20%以上。

销售部、采购部、生产部、计划部、质量部……在位于淮安金湖经济开发区的西派集团,各部门调度员集聚在数据指挥中心,巨大的屏幕墙上,设备状态、生产进度、订单交付等信息一览无余。

西派集团是集石油钻采专用设备、管线阀门、控制阀、仪表仪器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端智能制造企业。从2019年起通过信息化系统升级改造,在工厂互联网设施建设、智能化升级、工艺提升、应用系统集成和应用等方面作了大量改进,进一步强化了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环节的应用。目前,该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工业服务信息平台,过程控制更加精准,决策支持更为有效,将信息软件、智能装备设计和系统集成、虚拟仿真、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分析等充分运用到生产运营中,挖掘阀门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西派集团经过“智改数转”后,生产效率提升15%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1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综合运营成本降低12%以上,达到数字化透明工厂管理要求。2022年,西派集团被江苏省工信厅认定为2022年江苏省工业互联网示范工程项目(标杆工厂类),2023年获批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中天装备电缆智能车间,处处上演着智能化场景应用。基于5G网络全链接理念,该车间实施柔性化布局,整个生产运营融入“平台+标识”产业化创新模式。

“为打造中天装备电缆建设车间,中天互联通过人工智能、边缘计算、机器视觉等‘5G+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落地,以数字化融合重塑整体生产流程,全面赋能打通智能生产、智能仓储、智能检测、智能展示、集成管控多环节,实现车间半成品流转自动化率达80%、设备数控化率达100%、设备联网率达100%。”中天装备电缆负责人介绍说,该车间具备电线电缆行业智能制造示范效应,综合实现了单位产品用工降低10%、综合能耗降低15.5%,产品质量提升1.5%,综合生产效率提升23%,为企业带来了更强竞争力。

作为国内船舶行业知名企业,招商局重工面临的痛点问题包括统一编码机制欠缺,存在信息孤岛现象;供应链管理缺失,产能过剩;供应链流转复杂、效率低下等。

“为打造端到端闭环供应链一体化管控,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逐步弥补核心能力差距。”招商局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应用爱尚(ASUN)工业互联网平台之后,企业的组织结构、核心业务流程都得到合理配置和优化,不仅建立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统筹,做到了信息共享和管理精细化,更简化了内部组织管理结构,实现了员工个人生产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双重提升。

《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报告(2023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超过15.9万家参与测评的中小企业中,超过60%的企业在半数以上关键业务生产过程中实现了可视化和精益管理。尤其是在轻工业、石油化工、钢铁和食品等传统产业中,数字化转型处于相对领先水平。此外,专精特新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优势。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冯旭表示,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展望未来,提升技术经济性是中小企业转型“破冰”的关键,“小快轻准”是适配中小企业特征的主流产品形态,多方协同是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

大企业引领

带动链式数字化转型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贡献了50%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

对于全国5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而言,实现数字化转型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腾讯社会研究中心此前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报告》指出,当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由意识强化的1.0阶段进入到普遍实施的2.0阶段。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规模持续扩大,数字化程度稳步提升,细分行业转型需求更加多元,制造业中小企业成为转型的焦点和难点,线上产业集群等新模式正在加速涌现。

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资金、人力、技术等硬约束,需要进一步促进大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实施路径。”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副董事长、总经理庞松涛认为,需要重点面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上平台,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加速链式数字化转型。

腾讯公司高级总监刘峰表示,产业链协同是中小企业未来数字化转型需求增长最快的环节。通过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数字化的“链式”转型,应成为政策着力方向之一。

卡奥斯COSMOPlat是海尔推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首家引入用户全流程参与体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2021年,瑞华集团引进海尔旗下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协助改造后,全面转型为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服装企业。

“现在订单一接下,信息就会直接同步到每一个部门。各个环节同时确认,从拿到订单到确定生产,只要5分钟。”瑞华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宋述杰表示,以前业务人员接单后要出表格,找领导签字确认、评估产能、确认仓库余料、采购备料等,一套流程下来至少需要两天。现在,瑞华制衣工厂的流水线由数据驱动。

在瑞华制衣工厂,每排工人上方均悬挂着一块电视屏幕。每个站位每道工序需要的工时、当前产量、当日返修率等数据都在屏幕上实时显示。这些数据与前端品牌销售及库存数据联动,品牌部门销售后可随时加单、工厂实时生产补货,从而大大减少了库存积压。

在成品检测车间,每件成品的衣架上都有相对应的二维码。衣品传输到此处,订单、尺码等信息也进入系统,可自动调取出货产品。以前,所有衣品检验前放一堆,检验完又是一堆,产品计件和工资结算是“老大难”问题。如今,这些数据由系统直接生成,管理效率提升了80%。

2021年,瑞华集团总部厂区12条生产线的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2022年更是远超这一数字。生产线总数没变但产能大增,国内头部服装品牌纷纷寻求合作,订单量同比增长30%,且利润率从此前的6%-8%增加到16%左右。

源于制造,赋能制造。2017年,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应运而生。如今,按照“大企业共建、小企业共享”模式,卡奥斯COSMOPlat已链接企业90万家,服务企业15.8万多家,连续5年位居工业和信息化部双跨平台榜首。

基于海尔30余年的制造经验,卡奥斯COSMOPlat推动众多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瑞华集团的“重生”,只是案例之一。

目前,卡奥斯COSMOPlat已成长为比肩美国通用电气Predix、德国西门子MindSphere的全球三大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此外,该平台还拥有其他两大平台所不具备的特质——首创用户驱动全流程的大规模定制模式。

卡奥斯COSMOPlat只是海尔数字化转型一个缩影。

在11月16日举行的2023天府数字经济峰会上,长虹集团中央研究院党委副书记、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总经理毕可骏分享了长虹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的“巧劲”助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故事。

会上,毕可骏带来的一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在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下,位于绵阳市河边镇的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实现核心企业商业库存周转率提升68.5%,人均产出效率提升65%;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智慧显示工厂,产线人均产出效率提升65%,可同时并行生产6种不同的产品,一天可实现1100个不同产品的生产。

与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相比,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一大特色是全链条自主可控。其中,工业APP的自研率超60%,从底层芯片、编译工具链、物联模组、服务器到中间件、操作系统、工业模型,再到工业应用、行业解决方案等,均实现了深度自主可控,从而实现安全助力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目前,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贯穿研发、供应链、生产制造、仓储物流、产品延伸服务全流程重点环节,覆盖家电、电子、轻工等8个行业,接入工业设备8万余台,有效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物资周转率、产品质量、人效等制造关键指标。

特别是在中小企业赋能方面,该平台面向超过3000家中小微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供应链协同解决方案。毕可骏以江苏信创连精密电子为例说,该平台提供的解决方案及服务,使其供应商交付准时率达到96%,库存周转率提升28%,交付周期缩短25%。近3年,该平台还为250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解决方案,累计提供产业链融资规模超100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培育一批优质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快轻准”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打造满足行业共性需求和中小企业个性化需求的“资源池”“工具箱”。同时,打造良好生态,支持大企业建云建平台、中小企业用云用平台,引导大企业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链式数字化转型,组织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等活动,持续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以城市为试点

探索数字化转型有效模式

10月29日,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实施工作正式启动,苏州、厦门、长春、宁波等30个市(区)被纳入首批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将对试点城市给予定额奖励,探索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根据财政部、工信部在6月14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两部门拟在2023-2025年,分3批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

事实上,目前全国已有超过20个省份制定了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这些政策和措施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支持。

在11月11日举行的广东数字经济发展论坛暨广东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论坛上,广东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广州、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梅州、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揭阳等14个地市入选广东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

广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将支持试点城市聚焦细分行业,推动中小企业的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管理、安全等各环节数字化升级,实现链式高效转型。

具体地说,广东将支持试点城市开展“1+1+N”合作改造模式,即由供应链龙头企业、产业链牵引企业等数字化牵引单位牵头,联合1类实施数字化集成服务的企业(比如行业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商等具备数字化供给能力的企业,电信运营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具备共性底座能力的企业)和N个产业生态企业(如专业软硬件企业、产业链生态企业等),以商业订单为重要牵引或聚合产业生态资源,联合对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

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近年来持续推动“万企融合”大行动,已累计带动1万余家企业实施数字化融合改造,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水平不断提高。在此前召开的2023数字化转型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贵州)大会上,贵州省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鼓励支持企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数字化改造。

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已累计培育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156个。以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例,它为中小企业提供“用得起、用得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目前已上线软件应用0.54万个,总用户数68.7万,服务中小企业370.6万次。

业内人士表示,数字化转型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未来,更多的中小企业将加入数字化转型行列,从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