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的先行地区之一。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浪潮,伴随着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的蓬勃发展,天津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星星点点到星火燎原,从艰苦创业到广受认可,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天津科技企业孵化器进一步发展壮大,并向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
经过近30年的建设发展,截至2016年,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已达到相当规模:全市资格认定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达158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9家,天津市级孵化器37家,资格认定孵化器82家;专业技术型孵化器45家,综合型孵化器113家。全市通过市级认定的众创空间达到139家,其中通过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已达到72家。2家成为科技部“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
见证中国孵化器发展全过程
天津科技企业孵化器起步很早,见证了中国孵化器发展的全过程。总体来看,天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989-1998年为萌芽阶段,1999-2010年为初步发展阶段,2010年以后为高速和创新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1989-1998年)。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建设工作始于1989年,以成立天津市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直属天津市科委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为标志。1990年年底,天津创业中心一期工程(孵化场地达5000平方米的中心孵化大楼)开始接纳企业前来创业,并于1991年5月正式启用。
天津创业中心孵化大楼是根据国内孵化企业的要求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栋孵化器专用场地孵化楼,投入使用后对全国创业中心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1992年,孵化场地达6000平方米的二期工程建成。至此,天津市在全国率先建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创业中心,即所谓的“有窝孵化”,这在同时期的孵化器中极少有,为后建的孵化器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因为适应了当时大形势,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进驻的企业数量和发展都很顺利。以天津普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天津茂达微特电机公司和天津长青太空棉技术联合公司为代表的典型入驻企业,进驻初期规模都很小,经过3年时间的孵化,销售收入都在1000万元以上,并自购了几千平方米至近万平方米的场地,形成了有规模的企业。
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所探索的“以服务为主、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孵化器创办方针在1990年代引领了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方向。
与此同时,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积极推动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的发展,帮助天津经开区建立了泰达国际创业中心,帮助天津海洋高新区成立了天津海洋高新区创业中心,帮助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成立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
二,初步发展阶段(1999-2010年)。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国家火炬计划的指引下,天津市科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和有关政策,孵化器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与此同时,天津市科委对孵化器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不仅在专业孵化器建设上,而且在区县特色产业的孵化器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在专业、区域特色孵化器之中建设了一批共性的专业技术的平台,“创业导师+专业孵化”的孵育模式逐步建立并日益成熟。在这一时期,天津科技企业孵化器由4家发展到42家,进一步体现了天津在全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的地位和引领作用。
第一,成立了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促进会。该促进会主体由多方面构成,包括政府部门、已有的孵化器、专家、学者、孵化企业,以及与孵化器发展相关的创业风险投资等其他中介组织,主要扮演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布道者”、信息中心、经验传播者、活动组织者作用,促进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体系的建设和发展。
第二,推出以政府先期投入为引导,支持孵化期中小企业的天使孵化投资工作,帮助初创期企业渡过“死亡陷阱”。成立了初期注册资金达1000万元的天津科创天使投资有限公司,面向该市国家和市级创业中心及各类孵化器,优选科技种子企业,为未来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企业提供首笔天使金,累计完成123项初创期天使项目投资,投入资金近3700万元,并争取国家创业投资引导资金近5000万元。
第三,按照推进“创业导师+专业孵化”的孵育模式的要求,开展了贴近创业者需求的咨询辅导工作,使该市孵化器孵化能力显著增强,孵化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三,高速发展的爆发阶段(2011-2015年,即“十二五”期间)。这一时期,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发展迎来了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的双重利好,为这一时期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的爆发式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宏观条件。
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充分发挥政策集成和传导作用,区域科技企业孵化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培育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企业,培养了大量高水平、高素质、高层次的创业团队,营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创业环境,在天津全市掀起了“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新浪潮。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成就显著提升。首先从数量上看,截至2015年末,天津市各类孵化器总数接近300家,经天津市科委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已达146家,其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6家,天津市级孵化器35家,孵化器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其次从运营主体性质来看,在146家通过资格认定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企业性质孵化器(总计135家)占比93%,其中民营孵化器69家,占比达47%,事业性质的孵化器仅9家,内设机构1家,充分展现了市场在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第三,从孵化器运营和孵化绩效来看,天津市孵化场地总面积达到338.18万平方米;孵化器总收入近7亿元;孵化基金达到4.2亿元;孵化器管理人员1764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占96%;共聘请创业导师1398位,对接在孵企业2172家; 孵化器内拥有在孵企业5632家;在孵企业从业人员7.1万人;在孵企业总收入106.2亿元,研发投入7.9亿元;在孵企业共申请知识产权4306项,拥有有效知识产权4756项;当年毕业企业442家,累计毕业企业2154家,从在孵企业中培育出红日药业、东方雨虹、舜能润滑油、天友建筑等上市企业。
与此同时,天津市孵化器涌现出很多优秀的孵化模式。
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专业孵化+天使投资+创业导师”模式。即以专业化的孵化器管理团队对在孵企业进行贴身服务,同时在恰当时机引入天使投资资金给予企业快速成长的动力,在这一孵育过程中不断为在孵企业对接专业领域的创业导师,帮助企业快速成长。截至目前,已为40多家在孵企业提供天使投资服务,同时投资天津市孵化器在孵企业达200多家,投资金额4000多万元。
天津航大中天孵化器的“要素集聚+共享平台+族群拓展”模式。该孵化器聚集人才、企业、交通等三大方面的资源要素,同时搭建了公共测试、公共研发、科技信息 、技术培训、金融对接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并通过出台“教师学生领办创办企业优惠政策管理办法”等相关支持政策,促使更多的教师与在校大学生合办企业的产生,实现创业族群的拓展,有力地促进了在孵企业的成长和初创企业的诞生。
青创园孵化器的“旧厂房改造+大学生创业促进+创业社区”模式。该孵化器在原天津市减压器厂旧厂房基础上改造后投入使用,主要服务于大学生创业,致力于打造拎包入驻的零成本创业场地。截至目前,已形成“传统孵化器”+“创新型孵化器”+“锡安创客之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生零创基地”+“咖工匠创业咖啡”+“创业大讲堂”+“科技金融对接平台”的创业系统,并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食堂和求职旅社,率先形成汇集创业全要素“众创空间”。
天津高新区海外留学生创业园的“精品”孵化模式。其核心内容包括严格的孵化企业流程管理、个性化的创业辅导、孵化全过程动态跟踪、以科技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与融资服务为特色的差异化服务,旨在解决留学生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普遍存在的六大共性难题:市场开拓难、人力资源管理难、融资难、政府资源整合难、知识产权保护难和信息共享难。截至目前,已累计吸引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英国、瑞典等20多个国家近800名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办企业,已有一批孵化企业成功上市(挂牌)。
值得关注的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天津市众创空间发展迅速,覆盖面急速扩大,目前已建成并认定众创空间139个,其中各区88个,覆盖天津市16个区和滨海新区各功能区。高校51个,覆盖天津市各级各类型高校。超过50%的众创空间经科技部备案,其中TjAb众创空间成为首批17个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之一。
截至2016年,天津市139个众创空间入驻的创业团队超过4000个,注册成立初创企业2300余家,累计聚集创业者超2万人。帮助创业者研发技术成果、申请知识产权均超过1000项(件)。
与此同时,天津市涌现了一批有亮点有特色的专业化众创空间,探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设发展途径:南开区九安智慧健康众创空间依托科技“小巨人”企业,实施内部创新、内部孵化,专注智慧健康产业领域,打造专业化裂变式发展模式;津南区创客工场通过构建科技金融全链条服务,助力智能制造产业领域优秀创业项目快速成长,带动周边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形成了投资促进创新创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天津滨海新区TjAb众创空间充分发挥自身设备和人才资源优势,聚焦生物医药领域源头创新,打造产业链高端开放创新平台服务模式;天津滨海新区民航科技创业苗圃依托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结合园区航空主导产业,打造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园区”一体化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服务模式。
四大举措争创发展新辉煌
经过多年发展,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取得不俗发展成就。在新形势下,天津市在总结过往经验基础上,锐意进取,将重点发力四大方面,争创孵化器建设新辉煌。
第一,加强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形成推进大众创新创业工作合力,紧密结合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发展专业化、特色化、服务领域特征鲜明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创新链,完善服务链和资金链,形成产业优势,培育和催生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第二,打造开放式、协同创新创业平台,狠抓企业孵化和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力发展国际化创业孵化载体,努力聚集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强化创新创业精准服务,根据创新创业需求,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资源,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
第三,加强政策引导,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探索“互联网+”众筹融资模式,提高种子基金、社会投融资资金使用率,促进服务创新创业投融资发展。
第四,推进京津冀孵化器行业交流与合作,借助北京、河北资源推进天津创新创业发展。深入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结合天津城市发展定位和功能定位,广泛开展京津冀地区间资本、人才、技术项目和孵化机构交流合作。
孵化器风采
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区域创新创业十字街区
天津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成立于1998年8月,旨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孵化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和新办的科技企业,帮助海外留学生回国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级相关社会服务。截至目前,已吸引大量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科技领军人才,其中32名人才入选中央“千人计划”,45名人才入选天津市“千人计划”;聚集国外先进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经验,整合先进的产业资源与区域创新能力,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天津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拥有孵化场地2个,总孵化面积3.7万平方米。其中,生物医药专业加速器1万平方米,医疗器械专业加速器1万平方米,TMT“智慧社区”专业孵化器1.7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500余家;孵化管理服务人员13人,全部是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人、硕士7人;拥有创业导师近30名,其中1人入选科技部火炬创业导师。
自成立以来,天津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始终以“孵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宗旨,坚持“精品孵化”的工作方针,求真务实,不断进取,以高效的孵化机制和优良的孵化业绩累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品牌与荣誉22项。
近年来,天津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在精品孵化模式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了榴莲咖啡、易创空间、轻型云计算中心、生物医药分子设计与创新技术信息、中小企业设计集成服务五大创新平台。
通过平台建设,天津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在传统以物业服务和基础服务为主孵化服务基础上将孵化服务进一步聚焦到创业的本质和对创业者的个性需求,通过快速整合资源能力和高附加值的服务,提供种子基金、创业导师、辅导培训、宣传展示、交流分享、产品构建、市场推广和产业链资源对接等增值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打破了传统孵化器对房租和物理空间的依赖,并逐渐探索出了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赢利模式;在加强自身孵化服务的基础上,先后引入了榴莲咖啡、易创空间等众创空间服务商,将科技创新创业孵化模式从单纯针对创业企业进行孵化拓展到对众创空间服务商进行孵化,形成了多样化的孵化模式;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采用更加便捷、更大范围的资源获取方式,把科技、创业者、资本、市场等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生态圈;在面向早期阶段的创业项目,甚至面向概念阶段还没有成形产品的创业团队。
此外,天津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运用 “开放+共享”的互联系思维,持续吸纳拥有新概念的创业者,在创业生态系统内,把各类创新主体聚合起来自发地沟通、碰撞、协同、分享,同时聚集天使投资人在短时间内帮助创业者完成从概念到产品,从创意到公司的转变,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孵化,从而催生一批又一批创业企业的产生。
据了解,天津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培育的一批优秀企业已成为天津高新区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一批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已成长为行业领军企业。例如,天津天堰医教科技股份公司已申请相关领域内的知识产权共926项,于2015年7月挂牌“新三板”,是国内医学教学虚拟现实技术与服务的设计者,也是全国最大的医教行业生产商;天津强微特生物有限公司成功研制出顶极生护肤品——芭睿芭睿,获得融资3000万元;天津欧泰激光科技公司成功研制出国内领先的高性能光纤激光器、放大器,在光学玻璃及特种光纤制造、核心光纤器件等方面获得了多项自主研发成果,已申请多项国家专利,并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及业化任务;海菲曼(天津)公司研制出专业音响界最具有创新性的优质产品,获CES耳机类设计大奖,获日本Audio Excellence Aaward大奖。在国内一级代理商超过40家,分销商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数量达数百家;天津维科车辆公司开发的轨道交通实训设备、虚拟仿真软件、专用通信广播产品在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华北地区惟一从事轨道交通行业实训装备制造开发企业,承担了多项天津市科研基金项目,是天津高新区科技小巨人企业。
依托天津高新区良好的产业优势和创新服务体系,天津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将继续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会同中央“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高清志博士建设生物医药设计平台,会同天津远程医疗协会启动建设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建设,及会同化工707建设节能减排公共服务平台。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对科技创新和孵化载体的各类支持政策,进一步提升孵化器软硬件环境,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孵化器风采
天津高新区国际创业中心:“精品孵化”见成效
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成立于1989年,是隶属于天津市科委的事业单位,是天津市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也是首批被国家科委(科技部)批准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之一。目前,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拥有孵化园2个,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主基地位于天津市的核心区,周边环绕着高校和科研院所,是知识创新的密集区域。第二基地位于交通便利的天津空港经济区,紧邻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数条高速公路通达。
自成立以来,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始终坚持“服务为主,孵化科技企业,培育科技企业家”为宗旨,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孵化企业提供天使投资,产业链支持,孵化场地,人才培养,资金筹措,指导性管理等综合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孵化企业超过500余家,毕业企业140家,成功降低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业风险,提高了创业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近年来,已有多家在中心内孵化的企业获得天津市和全国各级创业大赛奖项。红日药业,普辰集团,华迈科技等为代表的毕业企业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整合了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资源,构建了项目库和技术专家库、创业导师库,以项目咨询、深度访谈、企业咨询诊断、创业者沙龙、技术转移和技术成果对接等方式,协助企业解决创新创业难题,并形成了良好创新创业氛围。
近年来,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强化对企业家的能力培养,协助企业对自身发展能力和外部市场条件进行评估,帮助企业发现和利用潜在机会,为企业成长后的制度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业务流程的重组、管理与组织的创新、人力资源的管理等提供咨询服务。依托中心的iNETPLUS国际创业社区,与国际创业机构、产业龙头、政府、投资机构深度合作,发挥协同效应,为具有创新力、成长力、有梦想的新锐创业者,提供从资本到资源的完整加速服务。
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第二孵化基地以“智能电网”为专业领域,建立了专业实验室和专业专家力量,围绕智能制造开展精细化创业企业孵化,在专业孵化领域进行探索实践。
多年来,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以“创业热线”为平台服务于天津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开通了热线电话和“天津创业热线”微信公共订阅号,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创业训练营等活动,整合分析创新创业问题数百条,为创业者提供各类远程或者面对面的咨询服务。
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投资成立的“天使投资公司”,面向初创期科技项目提供投资服务。并建立了由业界经验丰富的投资专家和企业管理专家组成的投资管理团队,在投资项目的来源、筛选、评估、评审以及投资企业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了规范的操作流程,通过股权投资、为被投资企业提供管理咨询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服务。已累计投资超过260余家创业企业,投资金额超过1亿元。
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发起成立了天津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促进会,致力于推进天津市创新创业载体的发展,拥有120余家会员单位。经常组织天津市孵化器、众创空间和科技园进行创业大讲堂,开展孵化专业咨询指导服务,利用各种手段,提升载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管理能力,在政府和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之间架起桥梁,推动天津市创业创新工作以及众创空间的发展工作中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引下,根据规划,天津市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将以自身为核心,着力打造区域“创新创业十字街区”,形成“梦想、实践、成长、加速、圆梦”全景式众创模式的科技创新产业高地。同时,面向天津市的科技型创业企业,开发建设“天创汇”创业资源平台,采集创业资讯的深度报道及全球具备价值信息,搭建创业研究者、企业家、投资人、有志创业者之间的对话平台。以“互联网+”线上线下结合的创业服务新模式,为创业者提供支持与服务。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