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4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站动态

资讯频道

创新时代 勇立潮头——领袖企业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高层论坛
  • 点击数:2128     发布时间:2018-06-06 17:07:00
  • 分享到:
“2018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之领袖企业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高层论坛以“创新时代 勇立潮头”为主题,论坛主持人《自动化博览》杂志&控制网执行副主编梁秀璟与和利时科技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邵柏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过程工业与驱动集团副总裁、过程自动化业务部总经理姚峻,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肖维荣,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波,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行业发展与自动化&智能技术与解决方案副总裁及总经理彭晓伟,展开巅峰对话,深入分析了2017年中国自动化市场强劲增长的原因,并对智能制造的内涵进行全新诠释,同时,结合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分析了中国自动化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

调整大小 内文.jpg

领袖企业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高层论坛

“2018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之领袖企业推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高层论坛以“创新时代 勇立潮头”为主题,论坛主持人《自动化博览》杂志&控制网执行副主编梁秀璟与和利时科技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邵柏庆,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过程工业与驱动集团副总裁、过程自动化业务部总经理姚峻,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肖维荣,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波,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行业发展与自动化&智能技术与解决方案副总裁及总经理彭晓伟,展开巅峰对话,深入分析了2017年中国自动化市场强劲增长的原因,并对智能制造的内涵进行全新诠释,同时,结合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分析了中国自动化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解读2017中国自动化市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主持人:自2016年底开始,中国自动化市场进入了一轮新的强劲的增长。请各位嘉宾首先来谈一谈如何看待过去一年以来中国自动化市场的增长。您认为取得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调整大小 创新2.jpg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过程工业与驱动集团副总裁、过程自动化业务部总经理 姚峻

姚峻:我认为从宏观上来看,这种增长主要源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不断积累。据我们分析,与前几年相比,第一,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的行业开始稳中有升;第二,一些新兴行业发展迅速,电子行业、新能源、电池行业等都在大量应用自动化技术。当然,我认为智能制造是自动化市场增长的最大推动。实现智能制造,首先要实现自动化。不管哪些企业、哪些行业都会走这一步,所以这给自动化行业带来了一次新的远征。

此外,“一带一路”倡议也在影响自动化市场发展,中国不断走出去,得到了很多机会,这也推动了自动化市场的增长。现在大家关注的是增长周期到什么时候会结束,从2008年到2018年正好是十年,十年一个周期,从中国经济的增长,包括整个大的宏观增长,每40到44个月大概是一个周期,如果按此推测,这一轮的增长应该到2018年2月份,差不多达到一个高峰,但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增长还是在平稳地往前发展,我认为这与中国整体的大环境有关,也与中国的政策有关,我相信自动化行业还会继续取得新的发展。

调整大小 创新3.jpg

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建波

何建波:去年希望森兰的增长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国家供给制改革,一些传统生产企业已经度过了艰难的时期,现在开始处于比较平稳的快速增长期。第二,是新行业的涌现,轨道交通、电源等新行业的出现,为自动化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第三,从中国的宏观环境来看,中国自身的内需非常强大,中国的传统设备也刚好处在一个需要去升级、调整、实现智能制造的时期,所以巨大的内需拉动了中国自动化市场的增长。

我认为这个内需还会持续很多年,这可能是中国自动化产业的“春风之年”。关于会持续多少年,这当然和国家政策、国际环境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现在国家比较稳定,“十三五”期间应该也会在经济方面做很好的调整。所以,我认为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应该还会持续增长。

调整大小 创新4.jpg

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行业发展与自动化&智能技术与解决方案副总裁及总经理 彭晓伟

彭晓伟:去年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自动化业务增长将近40%。首先,中国正面临着工业成本的上升,这让大家都意识到中国的制造业必须要升级换代,也就是说《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已经到了真正落地的时候了。这带动了自动化产品的增长。可以看出来,自动化元器件的增长,远远高于自动化系统的增长。其中传感器、视觉系统还有机器人的增长很多都超过50%,这都是制造业的迭代升级带来的。

解读智能制造的内涵

主持人:如今,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实实在在的驱动自动化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各位所在的企业也或多或少地受益于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那么经过了这些年,如果请您现在做一个填空题:智能制造=()+(),您会如何填写?为什么?

调整大小 创新5.jpg

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总裁 肖维荣

肖维荣:我认为有很多种答案,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答案也不相同,如果让我选择的话,我认为智能制造不是技术问题,我的答案是智能制造=(规划能力)+(人才),为什么这么说呢?智能制造是个大的题目,首先客户要明确为什么要智能制造?最重要的是,如果给一家企业提供智能制造的方案,那么客户最关注的是什么,是降低成本?是提高效率?还是帮客户赚钱,这是一个成本效益的问题。作为一家企业来讲,如果你面临这样一个课题,你的规划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战略规划。即企业把智能制造当作短期战略行为还是长期的战略行为。如果是长期的战略行为,需要从整个公司的架构、团队、标准化考虑如何去规划做项目管理;第二,技术规划。以工业自动化网络为例,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用更多的现场总线还是基于比较有长期生命力的网络,如OPC UA;第三,企业的技术标准、规范等如何选择,也都是战略选择的问题。

我们再来说说人才,一家企业有没有能够面向智能制造长期发展,为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带来成长的人才队伍?从技术到市场是不是一支高效的队伍?成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因素体现:(1)研发的效率;(2)总成本问题;(3)人力资源,如今人力资源已不是免费、低成本的,尤其在人才济济的上海、北京、广州、深圳这些城市,人才成本非常高,人力资源是一个很重要的成本,对于一家企业或者公司来说,一个高效的团队至关重要。时间、资源也是成本的一种。所以,规划能力和人才是我的答案。

调整大小 创新6.jpg

和利时科技集团董事长、总经理 邵柏庆

邵柏庆:从企业运营管理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智能制造=(创新)+(坚持)。

创新里面,首先是技术创新,和利时之前做自动化控制,但是离散制造中很多的技术要素跟自动化控制有很大不同,仅简单的控制算法,解决不了用户的问题,所以在很多既有的技术上面还需要引进合作,以及自主创新来满足新兴技术需要。其次是业务模式的创新,之前和利时做大型装备的自动化,相对来说它的标准化程度很高,各个企业可以做自己所专长的工作,厂商根据设计规范做好自己的控制系统,以及一些交付和调试工作,之后企业关起门来做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做离散制造业自动化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合作伙伴跟我们厂家一样都还需要很多学习的过程,甚至很多方面都还没有标准,大家没办法按照既定标准来判断这些工作,这时需要业务模式的创新,想办法在整个链条上找到合作伙伴,再整合自身的设计能力、规划能力等,从而解决问题。第三是管理创新,现在制造企业的员工跟我们之前有很多不一样,现在不再是让员工简单地做控制,工作中涉及OT与IT融合,如果企业团队里做OT与IT的人一起工作,相互之间还要配合得很好的话,企业在业务模式、管理模式上都要创新。

90年代我们国内有很多自动化企业先后发展起来,到今天已经二十多年了,现在中国的自动化企业能够勉强交出答卷,在高铁、核电、火电等主要行业有国产化的能力来与国际大企业竞争。大家谈论智能制造大概三五年的时间,绝不可能三五年我们就完成这件事,所以我希望大家不管是做投资、做企业,都希望能够坚持下来,通过比较沉稳的心态真正把智能制造做好、做透,为推动我们国家的产业升级贡献力量。

何建波:我认为智能制造=(投入)+(创新)。投入包括很多方面,不仅有资金投入,还包括人才的投入。自动化行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不仅是非常稀缺的,同时也是需要高投入的。中国自动化行业要向前发展,需要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多投入。

第二点是创新。我所讲的创新,是指不管是流程还是离散型的企业,都要根据自己企业所处状况,结合自己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做我们自己的智能制造,做自己的数字化、信息化。我认为智能制造绝对不是上机器人或者引进一些设备就能解决的问题,它一定是综合的复杂系统工程,能够解决企业现在所面临的最重要的痛点,这是我们每一个自动化企业都要去思考的问题。所以这些年希望森兰为了工厂的自动化改造,请了很多专家,包括在德国请的专家,大家研究应该怎么办?因为我们所在的是一个小批量、多品种行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做智能制造?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是我相信不管是出于效率,出于品质、可靠性,还是出于提升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这道题再难我们也必须往下做。

解读自动化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是连接工厂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请问您们如何理解工业互联网?在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大势下,自动化企业将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或者起到怎样的作用? 

姚 峻: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要先回看我们怎么样走到今天这一步,过去我们更多的是集中在工厂层级,走到今天智能制造,特别是今天物联网、互联网这个阶段,主要是有两大技术帮助我们。第一是计算机芯片的计算能力,速度越来越快,大量的计算能够在短时期内计算出来。第二是网络的发展,这促进了信息的传输,这个技术真正推动了今天数字化、智能制造的实现,这个技术发展的速度会更快,尤其是网络的技术。从以后来说,自动化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随着互联互通的发展会在底层发生各种变化,所有控制的逻辑或系统与今天相比,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今天仍旧需要一个控制系统产生数据,然后在控制系统平台上面把数据整合、分析,然后再传出去,在上面计算以后再传回来,以后这个局势可能会被打破。而最重要被打破的是自动化的人才,互联互通的时代最主要是OT跟IT要融合在一起,即搞信息化的人和搞自动化的人要融合在一起,自动化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那么自动化的人才一定会跟IT的人才结合在一起,谁结合得更好,谁就能够创造出更大的可能性。

如果这些基础建设都做好了以后,可能真正得天下的是做大数据的人,真正能够在下一个阶段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是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服务。原来我们提高劳动生产率,主要靠自动化,有了自动化相当于为整个工厂安了心脏,有了网络就有了一个神经系统,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现在要提高生产效率,要依靠数字化、虚拟化双胞胎的形式才能够提高效率。自动化不再跟过去一样是封闭的、在底层的控制系统,而是与信息化、网络、数据分析等紧密结合的一个产业。我认为自动化未来是非常广阔的,只有跳出自动化去想,才能收获更大的创造空间。

彭晓伟:谈到工业互联网,绕不开智能制造。作为消费者来讲,希望能够得到我想要的东西,要求定制。那么从生产厂商来讲,要尽可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但是这个难度很大。我认为智能制造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把消费到生产端,再到前端供应端都打通,这是智能制造的目的。那么主要通过什么打通,即OT和IT的融合,从主干上来讲就是工业互联网。没有工业互联网实现不了智能制造。菲尼克斯是做自动化出身的,我们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作为一个自动化企业我们能做什么,从公司角度来讲,我们一直在转型,力争把一个自动化的供应商逐渐往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我们现在在这方面做大量工作。另外我们是一家德国企业,德国以工匠精神著称,我们希望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所以在工业互联网的年代,我们在产品上做了很大的转变。在去年的汉诺威博览会上,菲尼克斯电气推出了PLCnext概念,即下一代PLC。那么下一代PLC我们来做什么呢,主要两个方面:首先在硬件上顺应工业互联网概念,对所有的通讯协议全部开放。Profinet、modbus这些都可以无缝连接到硬件上。另外在软件上,我们推出了完全开放的软件平台,能兼容目前市场上所有的高级软硬件,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代产品,通过硬件、软件完全的开放系统,对应互联网的开放系统,甚至可以直接连接到云端。

作为一个自动化厂商应该做什么,我觉得应该把我们该做的事,也就是自动化产品融合到当前的潮流里面去。实现智能制造首先要实现自动化,在自动化基础上要实现数字化,没有自动化、数字化谈智能制造、谈工业互联网一点意义都没有。

邵柏庆:我认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工业互联网怎么认识,二是企业做了什么。

在我看来工业互联网没有什么特别新的内容,首先它提升了通讯的能力。高速的通讯技术解决了互联互通和信息孤岛的一些问题。其次我认为是数据问题。以前数据在下面传不上来,而且看不见,现在高速通信的情况下,数据都上来了,企业各个层级的管理者都可以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那么信息孤岛就不存在了,信息管理的理念完全颠覆了以前的一层一层的管理,所以通过这个数据实现企业管理的数据双胞胎以后,大幅度解放了企业管理的压力,而且可以简化很多管理的中间层,企业的管理的效率、质量都得到提升。所以工业互联网最终影响了企业的运营管理、运营效率。此外,工业互联网与一般互联网相比更强调安全性,所以DCS在工业应用的时候为什么强调工业这两个字,那就是强调工业安全。在工业领域,所有新的技术首先要验证安全,所有的线上控制保证安全正常运行,防止重大事故发生。那么在后续引进这些互联网技术的时候,要加个工业。当它的技术体系、通讯技术、数据存储、数据保护等,要保证工业安全,在这个基础上工业企业才敢用。

最近我向和利时集团提出来,整个和利时在既有自动控制应用基础上,在内部管理和业务上,我们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一是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企业要轻量运行的话,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解决很多管理问题。二是我们既有的业务和新型业务进行数字化升级,包括轨道交通、流程行业以及现在在做的离散行业自动化。从去年开始提出来,到现在也是半年多了,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和利时提出来做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操作系统平台等的技术白皮书,我认为白皮书不是企业的秘密,是和利时作为行业领先者提出的一些对工业、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技术白皮书,希望引导大家理解智能制造,有更多的企业共同来编制这些技术标准、产品标准、互联互通标准、项目实施标准,项目验收标准等,从而来指导所有相关企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二是和利时既有的业务不管是轨道交通、流程行业、智能制造、工业园区的建设等,必须在有技术白皮书的基础上把业务白皮书想清楚,如电力方面,3~5年后的电厂是什么样的,现在描绘出来,包括生产控制、生产管理等,通过我们3~5年的努力,实现智能电厂的建设。再往下是企业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做这些事情不是和利时一家企业能做的,在技术层面,从机械的自动化、电控、大数据的采集和管理、生产管理MES,包括数据的互联网到上面顶层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可能不是一家企业能完成的。所以和利时也做了一些尝试,去年参股有互联网技术积累的公司,引领它从IT往工业方向发展,形成工业互联网的思想,再用于我们自己的一个国家智能制造样板工程——和利时自己电子车间的智能制造,用我们的技术完全替换掉国外产品,并没有问题,而且园区和电厂的应用,包括和利时自己车间、硬件生产车间的应用,一点问题都没有,说明我们自己的企业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是能够满足工业级现场的应用要求的。

我们和利时十年以前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互联网。第二件是大数据。第三件是智慧城市,所以和利时今天做这些工作,有之前的经验支持,只不过在智能制造这个产业新的发展的时候还有很多是和利时欠缺的。所以我们也在酝酿和利时要在智能制造这个领域集合整个和利时的能力,集中力量干大事,成立一个大的智能集团的业务版块,我们希望能整合内外部资源,共同加大投入把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平台开发做好。和利时做这个平台,我们自己的很多产业就可以用,和利时有高铁和地铁,有过程自动化,包括电厂、石化化工,还有离散制造,我们和很多大企业,合资公司,推广电子制造业的智能化,我们还有医药健康的产业,我希望所有这些合作的企业都能用我们的互联网平台来提升既有产业的自动化水平,同时把我们的平台打造得更健康、实用,希望将来可以开放给很多的同行、大企业集团,包括与地方政府合作,把打造好的平台用于细分行业里面的专业应用,共同去定制一个行业解决方案。这是和利时下一步要做的事,希望得到大家支持。

肖维荣:在去年的纽伦堡SPS展会上,贝加莱在一面展墙上展出了应用OPC UA TSN实时的工业网络,其中200个I/O站、5个高清摄像头、1台工控机,整个系统依靠一条OPC UA TSN进行连接,达到的循环周期是100微秒。从这个例子可以体会到IT与OT已紧密融合,这预示着未来企业的服务器将会做自动化的工作。如果说这个企业里面IT服务器是最可靠的,用它来做控制网络的主站,做CPU,做到分时来为整个工厂提供自动化运算的资源,这是可能的,也就是说我们自动化面临这个挑战。分布式网络,就是从集中式到分布式到大的网络,可是在分布式网络里面,在某些领域里它又实现了一个网络拓扑的灵活性。随着网络速度的加快,客户将可以在分布式控制和集中控制之间转换,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所以说IT将给自动化带来一个新的挑战,那就是:未来自动化硬件的流通性将会越来越强,软件将会越来越值钱。

贝加莱在自动化领域将来的方向是研究打造行业方案,希望每个行业都有贝加莱的行业解决方案,然后把行业化、自动化的软件变成模块化,由客户自动地按照自身需求去创建自己的个性化方案。这也是现在智能制造时代的需求。其次在产品技术上,贝加莱在研发如直线电机电驱柔性生产线——SuperTrak,它不仅改变和颠覆了现在的传统生产线模式,而且给智能制造柔性生产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和平台,这是贝加莱未来在创新和自动化方案方面要走的方向。

摘自《自动化博览》2018年5月刊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