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3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构建全球创新网络
  • 点击数:510     发布时间:2019-05-17 11:42: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我国不断优化人才政策,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为海内外各类人才提供了更加积极、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有力促进了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充分激发了人才创造活力

近日在深圳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一场高层次人才汇聚的大会。参会的有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多家专业机构,8500多位外国专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代表,9300多位国内各地的人力资源、科技、教育部门和各类引智企业代表。

在这场全球精英汇聚、共襄创新创业盛举的大会上,对于“融全球智力、促创新合作、谋共同发展”的主题,业内人士有何观点?又碰撞出哪些精彩的火花呢?

交流合作进入黄金时代

“科技交流合作最重要的是人员的交流互鉴。”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当今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我们愿意成为世界各国人才创新创业的理想“栖息地”。

王志刚介绍,近年来,中国通过更加务实的人才引进政策,对外国人才来华签证、居留进一步放宽条件,简化程序,解决引进人才的社会保障、户籍、子女教育等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2018年累计发放外国人才工作许可证33.6万份,在中国境内工作的外国人已超过95万人。

英国是本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主宾国。目前,每年在华工作的英方专家超过4万人次,并已成为中英创新合作的重要人才基础和推动力量。英国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在大会发言中说,他一直在极力推动中英双方包括科技在内的多方面交流合作。“今天我们生活在地球村,联系越来越紧密。希望各国能够加强彼此的人文交流和人才交流,通过合作和协作,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不只英国,其他国家的与会者也都对与中国的交流合作表示出积极热情的态度。

“中国和意大利在马可波罗时代已经有了非常广泛的联系,双方之间的友谊也非常深厚。”意大利内阁部长理事会副秘书长史蒂芬诺·布法尼说:“中意两国的经济和生产系统、制造系统有着非常强的互补性,产品和服务方面也可以造福彼此,在未来,中意合作必定能够在多个领域让两国人民共同受益。”

科技协作让世界更美好

“世界各国之间的人才、技术和创新交流,对于科学家来说至关重要。”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法兰西大学教授塞尔日·阿罗什说,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向所有人打开了大门,这可以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各国科研机构的最佳实践和做法,了解中国如何吸引人才和促进科技交流。

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约翰·斯彼克曼指出,目前世界上面临着5大挑战:气候变化、对新药物的需求、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生物多样性减少、食品安全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让生活更美好,必须要进行跨国跨界合作,让全人类共同作出努力。”

约翰·斯彼克曼曾经获得中国科学院国际科技合作奖,他表示,现代科学比以往更需要国际合作,英国科学界与中国合作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棵树支撑不起一个家,我们无法凭借个人之力解决地球危机,让我们共同促进创新,为人类的共同问题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真正的物联网,传感器数量将是全球人口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5G的到来解决了网络连接的终端最大数量、时延问题,将大大加快万物互联的速度。物联网即将真正改变科技进程,走进人们的生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执行理事、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创始人凯文·阿什顿是最早提出“物联网”概念的学者,被人们称为“物联网之父”。他说,“中国有很多新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行列,例如登月探测的航天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展望未来,更多的技术革新正在到来,我对中国很有信心”。

中国是科技全球化的参与者、受益者,也是推动更广泛创新合作的贡献者、引领者。目前,中国已与160个国家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政府间合作协议114项、人才交流协议346项,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努力在全球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中贡献“中国智慧”。

科技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介绍,中国始终愿与各国加强科技创新、国际人才交流合作,以科技之力构建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创新共同体。中国将通过创新评价机制、强化激励机制等为海内外各类人才提供更加积极、开放、包容的环境,搭建事业发展的舞台。

把城市建成人才吸引器

当前,世界各国、各城市、各企业间的人才争夺战持续升温,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与会的嘉宾们也都各有高见。

“曾有人问,从‘人才荒漠’到‘海归最爱’,深圳的秘诀是什么?答案当然是对人才的各种深爱,这是一座热情呼唤‘深爱人才,圳等您来’的城市,期盼大家的加入!”深圳市宝安区人力资源局副局长林莉介绍,宝安是深圳市面积最大、产业配套最齐、创新能力最强、智能制造最集中、产业工人最多的区域,拥有活力四射的良好投资营商环境和日益完善的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创新型企业团队来此落户。“宝安区有全产业链,做好设计图后,出一个样品在国外需要3个月时间,我们这里只需要1到2周。”

“现在各地都在抢人才,都在建立人才高地,但人才不是靠物质抢来的,而是要给人才提供好的创新创业机会和发展土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彭剑锋说,人才使用的观念亟待更新,高层次人才应当开拓灵活合作、共研共享的新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让人才发挥所长,不断实现自我价值,才能实现人才与机构的双赢。

也有嘉宾认为,中国还需为国际化人才提供更好的环境。中国国际技术智力合作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梅表示,当前出入境管理制度门槛仍较高,这限制了国际人才流动,此外还存在城市医疗、教育、就业等配套服务不够完善等问题,这让我们引进的国际高层次人才类型与国家战略匹配度不高,海外高端人才回流规模不大,需要继续不断优化人才生态,赋能人才国际化。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城市。因为城市创造出了更多的岗位,吸引到更多的企业,而企业聚集在一起会有更多的合作可能。”欧洲科技商会董事哈维尔表示,商会是一个非营利组织,目的是协助一些企业进入到中国等新兴国家。商会采用“321模式”,即在可持续城市化、生命科技、工业4.0这3大欧洲公司有优势的技术领域,提供财务工具包、商务工具包2大战略工具包,与中国合作伙伴一起为企业构筑1座商业桥梁,帮助欧洲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和欧洲企业来到中国,我们希望可以促进中欧企业在各方面的协作和发展。”

大会已经落幕,交流仍将继续。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不断推进,构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创新网络,促进包括人才在内的各种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合作,已经是大势所趋。

摘自《经济日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