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4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智能装备逞威“新冠战疫”
  • 点击数:18873     发布时间:2020-05-08 12:44:00
  • 分享到:
2020年伊始,一种叫做新型冠状“病毒”的恶魔以呼啸之势使得全中国都陷入了灾难的阴霾。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人类被迫面临一种未知病毒的汹涌侵袭。在中国经历巨大冲击的同时,全球各大洲相继“失守”,新型冠状病毒扑向世界各地。
关键词:

2020年伊始,一种叫做新型冠状“病毒”的恶魔以呼啸之势使得全中国都陷入了灾难的阴霾。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人类被迫面临一种未知病毒的汹涌侵袭。在中国经历巨大冲击的同时,全球各大洲相继“失守”,新型冠状病毒扑向世界各地。

日内瓦当地时间3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列为全球性大流行病(Pandemic),上一次同样被列为全球性大流行病的是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这也是冠状病毒感染首次被评估为全球大流行病,2003年的非典也未达到此程度。2020年2月,WHO将新冠肺炎的风险评估级别提升至最高警戒级别。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对外宣称,新型冠状病毒为全球大流行病毒,这意味着新冠已经成为全球问题。换言之,新冠肺炎的全球蔓延势不可挡。目前看来,中国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正在放缓,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却在加速蔓延。

从国内外各种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智能装备成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一支奇兵。这支奇兵从探查、测试、治疗、恢复等多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测试仪器一马当先

疫情来袭,测试仪器至关重要。有下列设备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

(1)红外热成像测温仪

疫情期间,为避免人体接触传染病毒,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前端红外相机实现公共场所“无接触式远距”体温检测,可迅速在大客流情况发现人群中的体温异常并自动报警、触发相应的预案机制或者人工干预介入,解决公共场所大客流体温检测、疫情排查效率低等难题。

据悉,目前福禄克、海康威视等企业已经根据相关客户需要,不断提供适用于各类场景的红外热成像测温仪设备。

(2)大数据精准排查系统

人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申报和登记,系统自动实行动态登记备案管理,并运用大数据形成分析报告,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疫情排查信息系统能有效解决当前人员出入登记手写模式速度慢、纸笔接触传染风险大、动态信息无法实时掌握、纸质登记信息无法汇总分析等系列问题。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了确诊患者同行查询工具和生活轨迹追踪。

(3)5G网络+远程医疗

医院利用5G网络,联合中国移动相关省(市)公司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线免费诊疗”平台,为疫情防控提供更快捷、安全的问诊渠道,帮助患者及时诊断,避免群众对病情不清楚随意前往医院造成不必要的聚集性感染,从而降低感染风险。

2 生产线突击生产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口罩成为急需物资。伴随着病毒防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和各类企业的相继复工,预计短时间内,各类口罩的总需求量还存在较大缺口。一“罩”难求的困境,亟待破解。

新松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火速汇集国内(沈阳、上海)两大研发中心顶尖科研力量,紧急成立口罩生产线攻关项目小组。充分利用新松自有产品及海量市场应用经验,成功研发出全自动平面型医用外科口罩生产线及全自动折叠型医用口罩生产线,用科技的力量为口罩生产保驾护航。目前,近30条口罩生产线正在新松车间里抓紧调试组装,将批量下线并投放市场。预计生产线投入使用后,将一定程度上解决目前口罩市场的供给问题。

再如苏州康鸿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强大研发能力及多年的智能装备研发生产经验,迅速切换到口罩自动化智能生产线项目中,研发从进料到成品全自动化、无人化、数字化为一体的智能口罩生产线。

2月15日,康鸿智能团队凭借强大的研发能力,仅用了5天时间就成功研发出新一代全自动智能口罩生产线。这是一条用于生产一次性口罩的全自动智能生产线,从原材料到口罩本体,再到鼻带嵌入,耳带自动焊接,全部一体完成,口罩总为三层,达到更有效防护,产量每分钟达90~120片。

此外,为了满足社会防控“疫情”的要求,口罩自动售卖机在多地纷纷亮相。据悉,这款口罩自动售卖机拥有自助购买、身份识别、体温检测、消菌杀毒、后台管控、合理分配、大数据处理、双系统操作等功能,并已经在有关城市(如徐州等地)的城区中心地带、人口相对密集的地点作为首台机器的投放点。

3 治疗仪至关重要

疫情来袭时,诊断治疗仪至关重要。

2月25日,由清华大学领衔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完成部署,运行平稳。目前,新冠肺炎智能诊断系统已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约20家医院部署应用。3月4日,该系统还通过南京市政府被捐赠至韩国。

这套新冠肺炎智能诊断系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尤政团队,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团队,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武汉大学附属中南医院、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北京精诊科技公司等单位,联合研发完成。

该系统可同步实现智能化影像诊断、炎症程度定量分析及临床分型三大功能。“它能在5~10秒内完成疑似病例的胸部CT筛查。”新冠肺炎智能诊断系统研发人之一、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博士王博如是说。

再如,返程高峰启动,高铁大站联合推介微医通智能防疫。

随着全国各地陆续返程复工,交通防疫体系迎来“大考”,各个高铁站进入严阵以待的态势。高铁站人流量大,接触面广。既要保障防疫查验到位,又要保证高效运转,支持国家生产复工紧迫局势。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防疫防控保复工,迎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面对挑战,中国的数字健康科技企业微医集团紧急驰援,为全国高铁、高速、机场等交通运营一线场所,分批次装备“微医通智能防疫套件”。

“微医通智能防疫套件”具备的功能:智能扫码登记,健康筛查,疏而不漏;一筛二筛,在线复核,分级检测,专业高效;支持多卡口并行工作,快速汇总,高效统计。

我们可以看到,AI、5G、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创新技术正在加速投入疫情防控的关键应用,这也将深刻影响未来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通过高性能计算加速病毒基因分析;基于视觉计算的物流机器人缓解了医护人力的紧张并能减少感染;AI加速肺部影像分析,并辅助精准手术;云计算、5G、内容共享和协作等技术在疫区的远程会诊和查房中得以应用。

数字科技智能装备,火线驰援,助力祖国,打赢这场抗疫保卫战!

4 无人机化身战“疫”奇兵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无人机凭借其在样本运输、物资配送、消毒防护等方面的优势,为疫情防控增添了一双翅膀。

无人机的作用,综合起来看,主要可以做下列事项:

(1)疫情防控:代替人工,提升防疫效率;

(2)物流配送:搭起“城市空中运输桥梁”;

(3)喷洒消毒:“庄稼卫士”变身“消杀能手”;

(4)协助交管:路况监控,疏导“交通异常”;

(5)资源分配:优化医疗急救药品分配;

(6)疏导宣传:深入360度,宣传的“小能手”。

5 机器人显示战“疫”奇才

机器人在防疫斗争中,大显身手,在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咽拭子检测复合机器人

作为病毒感染诊断的重要检测方法,咽拭子检测法可通过从患者咽部和扁桃体提取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是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然而,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标本采集人员的健康安全遭受威胁。为实现咽拭子采集环节的无人化作业,新松公司与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共同为钟南山院士团队设计研发咽拭子检测复合机器人,助力前线医务人员共同抗击疫情。

咽拭子检测复合机器人由移动机器人、六轴协作机器人、蛇形机械臂、咽试子采集装置四部分构成,可实现远程精确操控,使前线医务人员在不接触病患的前提下完成咽拭子采集,有效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该产品的成功研发不仅会为本次疫情防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将对日后各类高传染性病毒检测工作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新松面向下一代医疗技术的全新力作。

(2)防疫弥雾消杀机器人

防疫弥雾消杀机器人可替代人工作业。防控疫情,杀菌消毒尤为关键,但人工作业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作业中暴露或防护不当导致感染病毒的风险。利用防疫消杀机器人,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户外防疫消杀的工作效率,还可有效避免作业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

据悉,该款防疫消杀机器人采用履带式底盘结构,由机器人移动底盘、药箱装置、喷雾装置及控制终端等模块构成。可实现在医院、车站、机场、商场、园区等多场景的室内外防疫、消杀、消毒作业。

该款防疫消杀机器人外形看上去像是一台“微型坦克”,可轻松应对各种复杂地形,爬坡、越障,甚至上楼梯都不在话下。它的喷雾距离超过5米,单次作业可覆盖5000㎡的区域,相当于8名传统人工的作业量,工作效率极高。此外,它还具有操控简易、续航能力强、适应全天候恶劣天气等优点。

(3)智能移动机器人

“无需戴口罩,不用穿防护服,不怕被传染”,智能移动器人在疫情现场,能够重点针对患者、医护、医废的高频活动区域进行沿路高水平消毒,以及针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所处区域进行多点终末消毒;除了应用在医院的消毒作业之外,智能移动机器人在医疗物资配送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流机器人为避免交叉传染,分别在手术室、药房、中心供应室和麻醉科等地使用。

(4)智能疫情机器人

阿里巴巴达摩院推出的智能疫情机器人可提供呼叫服务,帮助一线工作人员进行疫情随调。借助强大的语音识别、语义理解、自然语音合成等技术,机器人能够准确理解人类语言,并从智能知识库获取信息,反馈给通话人。借助卫生部门提供的知识包,达摩院团队让机器人学习与疫情相关的专业知识,能够答复大部分常规问询。通话双方可以有多轮对话,机器人也不怕被中途打断。

(5)医用配送机器人

新松公司的SL-AC1-A医用配送机器人,是“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下解决医用物资柔性化运转难题的创新产品,综合运用激光定位与智能导航、多传感器融合、人机交互等前沿技术。该设备采用多载体设计,方便消菌杀毒,可用于传染病区的药品、器械、耗材配送工作,提升医院在防疫期间的物资管理效率。这种特殊的“快递员”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6)多功能餐饮服务机器人

SRYC1402C多功能餐饮服务机器人采用SiasunSLAM2.0技术,运用激光雷达、超声波、IMU、编码器等多传感器融合算法,建图面积可达万平以上。通过搭载新松云平台,运行服务器端AI算法,实现多任务调度,规划最优路径。该设备具有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交互功能,实现人员的餐饮配送和迎宾接待,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接触,降低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7)5G测温巡逻机器人

5G测温巡逻机器人可应用于重点场所疫情的联防联控,来降低一线工作人员的感染风险。据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产品线CEO介绍,高新兴5G测温巡逻机器人的疫情防控模式中,人体红外测温筛查、戴口罩智能识别、高音循环播报宣传等功能都无须人为干预,解决了一线人员工作强度大、近距离接触存在交叉感染风险、快速部署麻烦、历史信息无保存、远程监管不通透等问题。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全国十多个省份落地应用。

(8)智能巡检机器人

在集中收治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一方面要确保变电站“零缺陷、零故障、零闪动、零跳闸”,另一方面还要确保保电人员“零感染”。为此,巡检机器人纷纷上岗,成为变电站里运维保障的重要力量。

此外,还有帮助巡查设备的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AI机器人快捷排查企业情况,辅助疫情宣传等。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要最大限度阻止病毒传播,关键是减少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旨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各大电商平台和无人配送公司纷纷加入战“疫”,无人配送车、无人机、配送机器人轮番上阵,在疫情最危险的地方代替人工,解决了疫情中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些无人设备,有的解决了老百姓买菜难的问题,有的成为战“疫”一线的得力助手,也有的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帮助,展现出了解决场景难题的潜力。

综上所述,战“疫”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也是一场科研与时间的赛跑。科技利器赋能“新冠防疫”,不从科技范围控制,无法战胜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严峻的挑战,也为科技发展提出了新需求、抗疫带来科技发展新机遇。同时,面对疫情的冲击,许多关键行业也在寻求变革。一方面,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向智能增值型过渡,柔性制造对于关键物资的产能供给至关重要,发展智能工厂甚至无人生产线更加迫切。智能技术及其应用部署,增强了制造行业应对突发事件和抗风险能力,将带动更多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远程办公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的关键应用需求。此外,教育界的相关各方也积极行动、协同配合,快速探索大规模、全国性远程教育的新模式。

这些新需求、新应用,也对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运营商、云服务商提出了考验。在抗疫过程中,衍生出许多新服务、新需求,特别是在线服务。例如,在线学习、在线办公、人口管理、在线挂号和自助终端、购物及物流配送等,呈现井喷式发展。骤然增加的接入用户量,催生对各种智能终端的需求和新的应用场景接入。这些新的需求,对数据处理也提出新要求:云计算要处理更大数据量,5G和边缘计算要支持更多的设备接入、更广的访问和更快的响应速度。由此观之,抗击疫情将推动中国更快、更高质量地从信息化迈向智能化,产业与经济结构也加快从大规模制造朝着增值的服务业过渡。

科学战疫,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下一步防控提出七点要求,而第一条就是:“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疫情防控下的科研攻关,即善用科技利器,战胜大灾大疫。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众志成城战疫情。希望大家团结一心,战“疫”到底,从容不迫地走过这段战“疫”之旅。

作者简介:

孙柏林(1936-),男,湖北黄陂人,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少将军衔,我国自动控制系统与军事系统工程专家,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0年4月刊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