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4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战“疫”加速智能制造发展
  • 点击数:1705     发布时间:2020-05-08 12:57:00
  • 分享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在全球蔓延,抗击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波及到生产、生活的多个行业,对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我国制造业亟需在机器换人、柔性生产、产业链优化等方面进一步变革,相信疫情之后,制造企业将更加务实地推动智能制造,更加主动地拥抱数字化转型,从而加速智能制造未来发展。
关键词:

编者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在全球蔓延,抗击疫情的战斗仍在继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波及到生产、生活的多个行业,对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亦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从侧面反映我国制造业亟需在机器换人、柔性生产、产业链优化等方面进一步变革,相信疫情之后,制造企业将更加务实地推动智能制造,更加主动地拥抱数字化转型,从而加速智能制造未来发展。本期将对话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智能制造推进合作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及其团队,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总工吴冈,西安交通大学梅雪松教授,智能制造推进合作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和利时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史洪源,智能制造推进合作创新联盟副理事长、菲尼克斯电气中国公司总裁顾建党,智能制造推进合作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大陆希望集团机电板块总经理、希望森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波,智能制造推进合作创新联盟副理事长王迎春,共同探讨“新冠疫情对中国制造业带来的影响”。

Q: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此次新冠疫情波及甚广,制造业亦不能幸免。疫情给我国制造业带来哪些影响,促进制造业实现哪些变革?

王飞跃、熊刚、王晓:此次疫情期间,“中国制造”全产业链几乎停摆。由于国际、国内交通受阻,制造业复工面临缺少原材料、缺少工人、缺少客户等重重困难。中国制造业在突发事件(非正常事件)下的应急能力显得非常脆弱,严重影响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和国际竞争力。而且,疫情引发西方社会层面对中国制造的经济技术因素之外的思考,客观上加大加强了中国制造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阻力。上述负面影响,证明中国制造业亟需进一步变革,充分利用疫情强加给我们的巨大损失所带来的经历和经验,下大力气和决心,真正实现产业升级。比如:以不同以往的真正创新形式,加快“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具体来讲:(1)此次疫情对不同规模企业影响的方面及影响程度不同。首先是对企业员工的影响,对于人员密集型的行业或者企业的关键人员缺位对企业运营的影响最大,机器代人、智能制造、管理知识自动化都是解决的途径。其次,企业运营资金也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中小企业影响最大。再次,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及物流,大型企业一般都有存货的安全储备,但如果超过一定时间或者对于没有储备的小型企业,无法采购也将影响生产;产业链条的紧密程度越高,一旦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影响整个产业链。(2)此次疫情将会促进广大制造企业,大大加强员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强化灾难预警机制。如果在企业中员工之间因密切接触而导致交叉感染,对于企业将可能成为灭顶之灾。疫情也会促进生产相关医疗物资和医疗器械的制造企业更加注重推进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构建智能工厂,减少对人工的依赖。有些场景,必须认真考虑全流程无人操作,加速测试与试点推广。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智能化,提升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员工在线办公。由于爆发性增长的海量服务难以响应,几个中国主流的互联网公司的在线协作平台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也体现出企业对数字化技术的现实需求。可以预见,制造企业会对远程协作的任务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流管理等软件提出迫切的需求。

吴冈:此次疫情造成制造业企业物流中断和疾控措施引发的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面临工人短缺、材料短缺、部件短缺的问题,整个工业制造业原材料、零部件及其产品销售如因物流跟不上而停下来,不仅损失巨大,还将对整个上下游带来灾难性影响。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市场主体主要是行业领军企业现金流健康、原材料库存充足、抗风险能力较强,且大部分均已实现柔性化、智能化、信息化生产,在基本未受疫情影响的同时也为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贡献。中小企业在停工减产的情况下仍需承担员工薪资、水电房租、还款付息等必要性支出,企业面临的资金存续压力加大。同时,受限于劳动力和原材料短缺以及物流等问题影响,部分中小企业仍未全面复工复产。由此造成供应链不顺畅、产业链不协同的被动局面,导致供应链向外转移扩散。针对疫情对企业造成的停工停产问题,企业应用好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化工具,增强软件应用能力,创新思路和方法,用两化融合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助力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梅雪松:目前,大部分制造业依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疫情导致无法复工上班,技术工人短缺,依靠人工的制造业受到极大影响。并且,上下游产业链相互链接,制造业依赖的供应链协同受到重创,短板效应非常明显,短期内逃不过资金链的压力,企业几乎面临破产命运。尤其是长链复杂产品生产的企业恢复起来非常困难。因此,制造业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未来制造业变革的主要方向,同时,供应链的多元化也是重要的手段。

史洪源:疫情对制造业的直接影响,主要是人工紧缺、物流紧张、供应加剧不平衡(供应短缺和库存积压并存)、设计开发远程协同需求提高。这些影响,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加快产线的少人化步伐,推动厂外物流系统与厂内物流的集成,推动市场需求与产能的实时匹配,推进设计开发远程协同办公,将现场人员需求降到最低限度。

何建波:一方面,制造业本身会因为复工延迟、流通减速等原因,造成短期的生产滞后;另一方面,由消费、服务、进出口领域的影响也会蔓延到制造业,会反应在制造业订单量、库存量的减少。疫情之下,为制造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变革:

(1)制造企业将会更加注重对HSE(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

此次疫情发生之初,武汉一家上市公司的员工就出现了被感染的状况。如果由于在企业中员工之间的密切接触而导致交叉感染,对于企业将可能成为灭顶之灾。因此,此次疫情将会促进广大制造企业,大大加强员工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的管理,强化灾难预警机制。

(2)中国制造企业将更加务实地推动智能制造

此次疫情正值中国传统的春节,疫情的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大量劳工无法按期返岗。这对急于开工的制造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业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因此,从长期来看,制造企业的负责人势必会更加重视智能制造,推进少人化和柔性生产,聘用更多高技能和多技能的工人,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劳动力的波动,构建智能工厂,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同时,还应着力提升物流供应链的智能化,提升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此外,通过此次疫情,很多企业也会重新反思“零库存”,实际上,企业对关键的原材料、零部件,保有一定库存还是必要的。

(3)中国制造企业将更加主动地拥抱数字化转型

制造企业会对远程协作的任务管理、项目管理、工作流管理等软件提出迫切的需求。数字化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协作效率,提高生产与运营的透明度,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乃至创新商业模式,由卖产品转向卖产品使用的服务。而数字化转型最根本的价值,是能够帮助制造企业的各级领导真正从全方位洞察数据,从数据中看出正确的趋势。可以肯定的是,在此疫情之后,制造企业会更加重视对BI、大数据分析和AI等技术的实际应用,并对数据分析师提出迫切的需求。

王迎春:智能制造势必加速发展。疫情使大量工人无法按期返岗,而智能制造可以推进少人化和柔性生产,从而更好地应对劳动力波动。这次出现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产品生产不及时、跟不上需求的情况,也会使生产医疗物资和医疗器械的制造企业更加注重推进柔性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构建智能工厂。

Q: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此次疫情将给智能制造带来哪些变革和挑战?

王飞跃、熊刚、王晓:2009年,中国科学院李国杰院士等专家在中科院2050科技发展路线项目中总结出“人机物三元计算是信息技术大趋势”,并在2013年出版专门的“信息科技:加速人-机-物三元融合”研究报告。2010年左右,中国科学院王飞跃研究员率先提出,各类CPS都需要拓展成为社会物理信息系统(CPSS)。2016年12月,潘云鹤院士提出了人工智能2.0,其本质原因是世界正从原来的二元空间进入新的三元空间。2017年,周济院士代表中国工程院提出智能制造系统,正在从“人-物理系统”演变成为新一代的“人-信息-物理系统HCPS”。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它的信息系统发生重大变化。上一代的信息系统当中,主要只有感知、分析和决策和控制的功能,现在增加了新的认知和学习功能,这个功能是从人给到信息系统,因此信息系统不仅具有强大的感知计算分析和控制能力,更加具备了学习提升和产生知识的能力。在这样一个阶段,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使“人-信息-物理系统”HCPS发生质的变化,形成新一代HCPS,即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由此可见,通过新一代智能制造系统,即制造业人-信息-物理系统,可以把人类的体力劳动工作逐步转移给物理系统,把人类的脑力劳动工作逐步转移给信息系统,人类作为“生产者”的角色逐步弱化,人类作为“指挥者、消费者”的角色逐步加强,这将极大地中国制造业在发生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如地震、台风、疫情等)时的应对能力。具体方面:数字化技术的深层次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协作效率,提高生产与运营的透明度,帮助企业更高效地应对市场需求的波动,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乃至创新商业模式,由卖产品转向卖产品使用的服务。在此疫情之后,制造企业会更加重视对BI、大数据分析和AI等技术的实际应用,并对数据分析师提出迫切的需求。

吴冈:推动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作,深化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工业App)、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应用,推广协同研发、无人生产、远程运营、在线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恢复制造业产能。发挥大型平台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的作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保障供应链的完整,做好生产协同和风险预警。对于可能停产断供的关键环节,提前组织柔性转产和产能共享,以信息化手段管控好供应链安全。

梅雪松:疫情的影响主要是对一些需要人工操作装配加工等技能性企业的打击,大批量产品的制造技术自动化比较完善,但对单件少批量多品种的制造企业等依赖技术工种企业影响巨大,因此,围绕单件少批量的柔性制造系统未来需求巨大,中小企业的智能化需求和技术变革是应对这种人工紧缺的手段之一,如何开发适应于小排量多品种的智能化制造技术是智能制造亟待突破的方向之一。因此,疫情的结果将促使机器人、自动化控制、大数据软件等智能制造技术的需求上升,利用5G的网络化技术,加速智能制造的落地,能更加有效地在未来面对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状况。因此,本次疫情对智能制造需求的推进起到了促进作用。

史洪源:本次疫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智能制造从单一的车间、工厂、企业级集成,提高到以地区和国家为范围的行业产能与需求平衡集成,以及跨行业柔性转产的需求显现。比如全省、全国防护用品生产能力的集成,从原料、物流、设计到加工的跨地区大集成;某些汽车企业工厂迅速转产口罩等防护用品。

何建波:由于疫情影响,许多人员隔离、企业停工,部分劳动密集型传统企业受较大影响。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是大趋势,智能制造可以把工人从繁杂重复的工序中解放出来,让更多人参与更高层次的工作。未来,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无人工厂等会强势崛起。VR/AR等场景体验类项目,将再次受到关注,再加上5G技术的成熟,其应用方面会加快进展,虚拟与现实的交融加速。

Martech智慧营销&IT服务

(1)线上化。数字化将进一步成为爆点,所有的企业都会意识到:如何能够将业务线上化、数字化将决定企业抵抗黑天鹅事件的能力。

(2)云化。众多企业在本次疫情中,线上业务和用户量暴增,传统的IT架构无法支撑。众多企业意识到只有上云才能解决这种动态扩展的突发情况,所以企业云将是下一个增长点和投资点。

(3)数据共享和管理。本次疫情体现出数据共享、采集、存储、利用的短板,众多数据不一致、信息不被管理,预计后续政府会加大对于公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建设。

(4)智能化。众多服务业在本次疫情中受限于服务人员的约束,所以如何能够少人化或者无人化,将成为所有企业探索的目标,无人收银、无人称重、自助售货机、自助服务等领域是服务行业下一步发展的突出重点。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0年4月刊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