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4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大数据智能诊断可行性评估指标讨论的思考
  • 作者:侯子良
  • 点击数:34011     发布时间:2020-09-10 13:07:00
  • 分享到:
当前在讨论大数据智能诊断可行性评估指标时,由于存在固守过去传统,单一从监控视角出发进行研讨的现象,从而将影响大数据智能诊断系统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应与时俱进,从监控和监管两个视角全面看待不同精准率的诊断信息,并分层分级的组织利用这些不同精准率的诊断信息,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智能诊断技术的作用。
关键词:

1 实时生产过程进入监控和监管两大现代化系统时代

众所周知,随着监管信息系统(SupervisoryInformation System,简称SIS)概念的提出,电厂实时生产过程现代化管理工具已从单一依靠监控系统(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进入到了可以同时使用监控(Monitoring and Control)和监管(Supervisory)两个现代化系统的时代,这是我们研讨不少相关问题时要关注的时代背景。

2 SIS应用层面的扩大和大数据智能诊断技术的发展

SIS经历二十多年发展,应用层面不断扩大。竖向从电厂厂级向上延伸至发电集团各层级;横向从电厂向电厂主要设备制造厂(如锅炉厂、汽轮机和燃气轮机厂及发电机厂)和服务于电厂的科研院所扩展。SIS已在各应用层面不同程度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更令人鼓舞的是,正是由于SIS积累的大量宝贵无形资产——生产过程实时/历史数据,为智能化时代充分利用它来开发大数据智能诊断系统提供了可能。从单参数和多参数的智能预警和报警,到设备和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诊断报警,甚至向监控人员/监管人员提供原因分析或操作指导等,这已成为当今热门课题和发展方向。

3 研究大数据智能诊断可行性评估指标要有全面的视角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人们开始着手讨论和制订一系列新的评估指标,以确定开发的大数据智能诊断技术的先进性和可用性。例如,要求预警准确率不应低于85%,报警准确率不应低于90%,以及异常事故工况报警数量不多于2个/10分钟等。

纵观这些指标的讨论,从科技视角出发,不言而喻,这些指标愈高,则反映这些成果水平愈高。但是,我们目前主要讨论的是工程应用层面的大数据智能诊断可行性评估指标问题。对此,作者认为, 随着电厂实时生产过程现代化管理出现监控(Monitoring and Control)和监管(Supervisory)两大体系,理所当然,我们也必须与时俱进从“监控”和“监管”两个视角全面的去研究上述指标。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在讨论这些指标时,大多仍然停留在过去那样仅从“监控”一个视角出发,即基于“过程监控要求监控值班人员集中有限精力,快速及时处理有限问题,否则反而会使他们无所适从,甚至干扰他们实时性很强的值班工作”观点出发。这正是讨论上述指标时,出现指标单一的原因。

如果我们扩大视野,不仅从监控视角,还从监管视角两者综合全面出发,大数据智能诊断可行性评估指标就不应该是那么单一的了。监管层不同于监控层,它是由高层监管人员、高级专家以及相关科技人员组成,采取值班制或非值班制等各种组织方式(尽管由于各种原因,监管层组织的探索发展不尽人意),借助监管系统,特别是其大数据智能诊断信息等,按照实时性分级,分析研究并指导一线监控人员。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监管系统通过大数据智能诊断技术提供预警、报警、原因分析等信息,即使只有60%准确率,或者甚至更低,也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因为,它可以帮助领导和专家在监管系统积累的数据海洋中发现更多比较复杂的潜在故障。

4 大数据智能诊断信息分级组织利用设想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设想,监管系统的大数据智能诊断技术提供的信息可以根据监控和监管机构的组织,分级加以利用。例如:

对于准确率较高的信息,可以在发送给各级监管人员的同时,还可直接下发到一线监控人员;

对于准确率中等的信息,可以仅发送到各级监管人员,包括最低监管级的厂级监管人员;

对于准确率相对较低的信息,可以仅供离线值班高级监管人员,由他们组织研究确认后,再下达给电厂一线人员。

总之,随着监管信息系统的产生,我们要合理组织新的监管体制和监管模式,合理组织不同成熟度的大数据智能诊断信息流,只有这样才能解放生产力,充分发挥智能诊断技术的作用。反之,也能加快推动智能诊断技术发展和成熟。

5 结束语

评估指标本身的讨论不是什么大的课题,但却引出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启示。

如前所述,当前电厂实时生产过程现代化管理工具进入可同时用监控和监管两大现代化系统的时代,由于它们都服务于实时生产过程,其监控系统和监管系统的技术和理念相互高度交融。因此,作者认为,长期从事监控技术和管理的一部分有关人员,应当逐步扩大视野和研究范围到监管技术和监管组织领域。而另一方面,长期借助传统手段从事实时生产过程管理的领导和专家,要研究电厂实时生产过程现代化多级监管体系,并确保电厂实时生产过程监控和监管体系创新和协调。

最后,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迎接这一场电厂实时生产过程生产关系和管理的深刻变革!

作者简介:

侯子良(1935-),男,上海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厂自动化行业管理、标准化、设计及技术研究。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0年9月刊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