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思考
  •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六所 龚炳铮
  • 点击数:2900     发布时间:2006-12-19 17:23:00
  • 分享到:
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大意义 (1)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对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及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2)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方针的重要举措,为我国社会信息化和进入信息化社会提供保证。 (3)信息产业为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产品与技术支持,传统产业有几万个大中型企业和千万个中小企业,为信息产业提供了几千亿的市场。
关键词:

1  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大意义
   (1)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对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实现我国四个现代化及构建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2)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落实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指导方针的重要举措,为我国社会信息化和进入信息化社会提供保证。
    (3)信息产业为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产品与技术支持,传统产业有几万个大中型企业和千万个中小企业,为信息产业提供了几千亿的市场。
2  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内容与任务
2.1 信息技术改造产品与服务的性能、功能、质量,实现产品与服务的信息化
    推广应用微电子技术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实现产品与服务的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2.2  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核心业务,实现业务电子化、网络化、信息化
    对制造业而言,信息技术改造生产制造过程及装备,实现生产信息化和自动化。推广应用CAD/CAM/CAE/CAPP以及并行工程、虚拟设计制造等先进技术,包括数控(CNC)、可编程序控制(PLC)、分布式控制(DCS)、现场总线控制(FCS)、先进控制(APC)、柔性制造单元(FMC)和柔性制造系统(FMS)等计算机控制技术,推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满足客户日益强烈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2.3 信息技术改造管理,实现管理信息化
    推广应用业务流程重组(BPR)、企业资源管理(ERP)、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决策支持(DSS)、数据挖掘(DM)、商业智能(BI)、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KM)等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推广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产销、经营、服务一体化,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2.4 信息技术改造经营与供应链管理,实现电子商务与经营信息化
    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分销商、服务提供商、客户等的业务实现电子化。开展协同商务,包括促销与销售协同商务、采购协同商务,实现供应链上下游资源的优化组合与综合利用,减少风险,形成供应链企业群体市场响应快速、经营决策科学化、服务优质高效的机制。
2.5 信息技术改造产业经济,使传统产业经济逐步向信息经济过渡
    信息技术改造产业经济, 加快发展行业信息化 , 逐步提高产业经济中的信息含量、信息化的贡献率 ,使传统经济向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知识经济)过渡。
    (1)加强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组织行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研制机电一体化的生产装备,开发有行业特色的技术解决方案及有关软硬件产品,开发模块化典型应用软件,建立组件库。研制开发行业专用终端并实现商品化、产业化。
    (2)加快行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建立与完善行业公用信息网络服务系统。联合开发、建设行业公用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立与完善行业产品、市场、企业数据库,通过互联网,为行业宏观调控与决策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3)建立行业通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上商品市场及行业进出口交易中心。发展网络营销、网络制造、虚拟制造,形成企业之间的动态联盟,支持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提高整个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能力
    (4)通过深化改革,政府产业政策引导,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调整产业结构与规模,改变传统产业经济,逐步向信息经济过渡。
3  我国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已取得巨大成就及显著效益,但是总体现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任重道远。
    (1)近2000万个企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实现CAD,OA,MIS的不足10%,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所占比例不足30%,在中小企业中约有30%的企业尚未开展企业信息化,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90%以上的大企业已广泛开展信息化与电子商务。
    (2)行业、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很大差别。2004年泉州乡镇企业上网企业已占25%,北京郊区上网企业占29.8%,建网站的占7.5%,2004年1500家乡镇企业调查,电子商务普及率为0.8%。
    (3)国家还缺乏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有力的技术经济政策,缺乏推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机构及明确有力的技术经济政策。信息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严重滞后,急需加强。信息化发展所需要的市场经济环境、运行环境及支撑体系还不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4)信息产业对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支持力度弱,我国信息产业国产化产品技术水平与市场占有率较低,重大工程信息系统所用的软硬件产品主要依靠国外公司,系统集成,信息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有关标准、规范既缺乏又不统一。
    (5)管理水平低,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不够,管理体制、机制、管理理念与组织机构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信息化投入资金偏低,据调查统计,广东省固定资产超亿元的大型企业信息化技术类固定资产仅占固定资产总值的约0.5%,信息化技术人员占员工的比例只有0.5%,软件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低于30%。发达国家企业信息化技术类固定资产仅占固定资产总值约8%~10%,年信息化投入占企业年总投入的10%~30%,软件投入占信息化总投入的比例高于60%。
    (6)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一,部分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尚缺少内在的动力、人力、财力与物力。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行业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少,广大职工信息意识与应用水平较低。
4  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发展战略
4.1 全面、协调发展战略
    (1)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协调发展。产业信息化包括传统产业(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证券业、保险等行业)信息化;信息产业包括发展信息设备制造业、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产业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化要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同步发展。
    (2)行业信息化与地区信息化同步、协调发展。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平台建设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等方面,行业与地区要密切结合,城市带动农村信息化,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相互协调同步发展;多快好省地发展信息化。
4.2  贯彻科教兴国与创新发展战略
    (1)产业技术发展采用自主发展、跟踪发展与超发展相结合的创新战略。跟踪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自主开发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实现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
    (2)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产、学、研、用结合,不断按国内外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信息产业。加快软件及应用系统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研究我国产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及技术解决方案。
    (3)贯彻以人为本战略。积极培养人才,普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职工信息意识,多种途径培养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既懂行业管理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在职培训管理干部及业务人员,提高职工信息文化修养与素质。
4.3 分阶段、分层次推进战略
4.3.1 产业(行业)信息经济与产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
    (1)信息技术应用普及率、覆盖率,主要指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的普及和覆盖的程度。常用的主要有企业资源规划管理系统(ERP)应用普及率、覆盖率;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应用普及率、覆盖率;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覆盖率;数据处理挖掘、商业智能应用覆盖率等。信息技术产业(行业)应用普及率、覆盖率,指信息技术在整个产业(行业,企业)中应用普及和覆盖的程度,用已实现信息技术应用的企业占产业(行业)企业总数的百分比表示。
    (2)信息技术设备装备率。常用的有产业(行业)每千人计算机拥有量;每年人均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通讯设备硬件及软件)投资金额;每年IT投资额占年收入的比例;IT累计投资总额占固定资产总值的百分比。
    (3)产业(行业)电子商务交易率。它是指产业(行业)电子商务交易额(包括网上采购额与销售额)占产业(行业)交易总额的比例或产业(行业)总产值的比例。
    (4)产业(行业)信息化对产业(行业)绩效的贡献率。常用的有产业(行业)经营收入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成本降低率、信息化投资回收期与投入产出比等。
4.3.2 分阶段、分层次推进
    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及商务与电子的融合程度可分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段,分层次分步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包括企业信息化。
    (1)按产业(行业)信息经济与产业信息化的评价指标将产业(行业)信息化水平分成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或等级,分层次推进信息化。如初级信息化:信息技术产业应用普及率(%)覆盖率(%)达30%~50%;中级信息化:信息技术产业应用普及率(%)覆盖率(%)达60%~80%;高级信息化:信息技术产业应用普及率(%)覆盖率(%)达80%~90%以上。
    (2)企业信息化按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分为三个层次或三个阶段。初级信息化:实现财务管理为核心的辅助管理、与局部自动化初步集成,非支付型电子商务,CAD、CAM、DCS、MIS、ERP普及率、覆盖率达到30%~50%;中级信息化:实现ERP管理、与综合自动化过程集成,支付型电子商务,CAD、CAM、MIS、ERP、EC普及率、覆盖率达到60%~80%;高级信息化:实现ERP、SCM、CRM管理与最优化智能控制一体化、网络化制造与协同电子商务,CAD、CAM、ERP、EC普及率、覆盖率达到80%~90%以上。
4.4  多样化、多模式发展
    (1)多样化发展。行业业态多样化,企事业单位核心业务多样化,多种业务要有多样化的信息化、电子业务解决方案,信息化应用系统解决方案多样化;企业与消费者参与电子商务形式的多样化,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结合方式多样化。
    (2)多模式发展。产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有多种发展模式,政府与行业组织行业性的及地区性的电子业务应用服务平台与推广,企业组织自主发展,产业(行业)与企业也有多种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传统商业与新型商业并举,网上营销与网下支付相结合,企业与消费者利用多种方式参与电子商务等。
    企业开展电子业务的多种方式:
    a. 企业自建网站,自主发展电子业务;
    b. 外包, 企业委托ISP、ASP或租用设备建立网站开展电子业务;
    c. 企业参加行业、地区性组织的电子业务应用服务平台开展电子业务(如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开展电子商务);
    d. 企业内外结合,合作开发,或部分外包电子业务,部分自主发展。
5  “十一?五”我国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发展目标与重点
5.1 “十一?五”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改造上将上新台阶。行业信息化有很大发展,产品、生产装备、经营管理信息化均取得显著成效,电子商务在各行业基本普及,电子商务交易额成倍增长,产业经济中的信息含量、信息化的贡 献率有显著提高。全国27个省市、46个重点城市和近2000个企业基本完成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试点。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过程控制及辅助管理在各类企业中进一步普及,分阶段实现不同层次的企业信息化。
    (1)大中型企业,近期以中级信息化为目标,统筹规划,60%企业分期实施中级信息化。
    (2)中小型骨干企业,近期以初级信息化为目标,60%中小型企业近期以推广信息技术应用为主,为实现初级信息化打好基础,30%~40%企业实现初级信息化,15%~20%中小型骨干企业分期实现中级信息化示范企业,为今后推广积累经验。
    (3)部分国家重点企业、大中型骨干企业,包括已经实施CIMS示范工程的大型骨干企业向高级企业信息化发展,10%~15%大中型骨干企业实现高级信息化,创造可推广的经验。
5.2  “十一?五”我国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点
5.2.1  内外贸易商品流通业
    完善外贸电子商务统一平台;加快发展外贸电子商务、无纸贸易与企业信息化;建立与完善网上商城,网上支付与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建立网上大市场;抓钢材、电子、医药、建材产业链电子商务,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上下游客户的网上采购与销售,探索粮食、棉花、食糖、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商品流通及物流企业,组织推广ERP、SCM、CRM技术,分阶段推进电子商务。
5.2.2  产品制造业   
    推广应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企业资源管理(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知识管理(KM)等信息技术,实现生产、管理、控制一体化,产销、经营、服务一体化,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
5.2.3  农业信息化
    加大信息技术在农业科研、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推广应用的力度,开发农村综合管理及服务信息系统,加强农业农村市场信息及三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各级政府网站,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发展具有特色的专业化的农产品网站,开展网上销售交易。涉农企业和龙头企业信息化带动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建设。
5.2.3  现代服务业、金融业
    中国银联尽快使各商业银行网络互连互通,一卡通用;进一步建设安全的电子支付统一平台,促进网上结算的发展;实现各商业银行电子商务服务的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完善网上支付体系;加快网络银行建设,确保电子货币发行、流通安全可靠;信息服务业: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打破行业之间的界限和壁垒,逐渐实现三网的融合,完善互联网接入服务、内容服务管理制度,扩大网络的覆盖区域、领域范围,有步骤地鼓励与培育ISP、ICP、ASP网络服务市场,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从根本上解决网络服务质次价高的问题,消除制约发展的“资费”瓶颈。
6  推进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政策与具体措施
6.1  各级政府要努力创建有利于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的政策环境
    (1)尽快制定投资、集资、融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信息化投资力度
    ① 设立传统产业信息化的专项基金,加大科研三项费用对信息化及推广应用的投入。
    ② 增加银行贷款,支持传统产业信息化,基建技改费用中要规定一定比例(如5%-15%),用于信息化建设。
    ③ 各类企业建立信息化专用基金,其额度可以是企业年营业额的1/1000~3/1000(大型企业),1/100~5/100(中小企业)。经上级批准立项,在税前列支。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