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由京仪集团主办、北京仪器仪表行业协会承办的“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和应用”高级研修班在京仪大酒店举行了开班仪式。市人力社保局教育培训处处长毕学恭、市经信委装备处副处长汪宏出席开班仪式,开班仪式由北京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冯宗奎主持,北控集团党委书记助理、京仪集团党委副书记邢莉萍出席会议并讲话,京仪集团总工程师董建伟作开班动员。京仪集团所属单位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和研修学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董建伟在开班动员讲话中就“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装备”的概念、行业地位、行业发展、市场前景,以及京仪集团所处行业在“智能制造装备”中的位置进行了解读,指出从国家相关规划来看,“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有“上万亿金矿待挖掘”,“十二五”期间智能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30%,智能装备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5%,未来5-10年智能装备行业将迎来高速增长,预计2015年智能装备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希望高级研修班学员通过此次研修班了解行业发展和国家支持政策,明确本企业在智能装备产业中的定位,了解宏观、落脚微观,完成研修任务。
毕学恭对此次高研班的筹备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她指出:本期高研班是今年北京市级举办的25期高级研修班之一,切近当前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的实际,一是选题切近实际,针对性强,高研班聚集了北京市相关行业的主要技术骨干,共同学习研讨北京市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和应用,对加快促进北京地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工作意义重大;二是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三是参加人员范围和行业覆盖范围广,体现了高研班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希望高研班学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沟通交流,积累研修成果、促进研修成果转化,为全市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邢莉萍对研修班的组织和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一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此次高研班在研修内容的安排上具有很强针对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得到有效落实;二要加强学习交流,创新实践,希望学员承载起科技发展的重任,充分利用研修班的机会,掌握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交流经验和作法,带着问题学习,注重与专家学习探讨,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和实践;三要加强改进,提高质量,希望学员针对高研班的研修内容和形式提出建议,使研修班切实取得效果。
研修班从8月17日开班,于11月上旬结束,共分五个阶段进行,分别是:专家讲座、参观学习、交流研讨、论文撰写、论文发布及总结。此次研修班得到京仪集团及所属单位、北京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共有68名学员参加研修,其中京仪集团所属单位学员54人,高级职称32人。
通过此次高级研修班的系统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员对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装备的概念、行业现状和国家支持政策有较深入的了解,为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竞争力更新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员对全面提升智能制造装备水平进行深入研究,为北控集团和京仪集团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促进北京市调整和振兴装备制造业走“高端化、轻型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积蓄技术与人才资源。
相关链接: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已通过审议,即将向社会发布。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要加大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将智能制造装备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重点方向。
高端装备制造的各领域中,智能制造装备尚属比较新的概念,也是备受关注的领域。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主要内容包括:重点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设备,自动化成套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精明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及通用部件,智能专用装备的发展,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绿色化,带动工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智能制造装备通常是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和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的统称,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智能制造装备的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京仪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仪表与传感器制造商,重点发展工业自动化、科学仪器、电力电子和新能源三大领域产品,是集科研、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工程设计和系统工程成套为一体的集团公司,是北京市支柱产业的重点企业。通过研发和应用智能制造设备,提升北京市制造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水平,促进工业和信息化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