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众智、成大事”“让更多人的智慧汇聚在一起,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这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9月9日视察大连高新区“创业e港”时的殷切嘱托。
近年来,大连高新区积极促进创新创业,出台了《关于推进“创业大连?高新区示范引领工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试行)》(即“众创十二条”政策)等多项政策措施。大连创客空间、创业工坊、大连云工场等新型孵化机构在园区聚集,形成了完善的孵化网络,创造一个个创业奇迹。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集众智”“成大事”“促振兴”已成为大连众多创业者的行动共识,也成为大连高新区众创空间的新使命。
加强众创空间布局 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既是培育小微企业的沃土,更是新形势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和载体,在优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环境,支持创业企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5年年初,乘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东风,大连高新区顺天时,凭地利,集众智,应势而为,乘势而上,整合创新资源,结合自身特点,围绕园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将政府的推动力、众创空间组织的自发力、社会的参与力、市场化的运作力整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积极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据了解,大连高新区将构建“一区、一带、一港”众创空间示范基地:以高新街1、2、3号楼和创业园A、B、C座及周边区域为中心,打造总面积6.5万平方米的“众创核心区”;充分利用各类资源,以园区内的高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及各产业园区为主体,打造一条集加速众创空间新载体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速重点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众创新生带”;最终构建全方位、开放式的创业生态系统,将园区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创业e港”。
目前,大连高新区以高新街1、2、3号楼为中心的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的众创空间示范基地已投入运营,围绕高新区“IT+汽车”“IT+物联”“IT+人工智能”“IT+智慧城市”等产业,引进各类专业孵化机构和社会资本,构建“技术+平台+资金”的众创空间。同时,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创业园A、B、C座也将作为孵化器承接创新型孵化机构的毕业企业。
据介绍,众创空间示范基地在规划伊始便接到30余家创业服务机构的咨询、进驻申请。经过前期规划、场地改造及对各机构基本情况、服务能力和项目资源等方面的考察,筛选出13家机构入驻众创空间核心区。目前,已有创业工坊、大连创客空间、新工厂、中以国际创新孵化器等多家合作机构进驻示范基地。
其中,大连创客空间旗下的第九单片机网是国内目前最活跃的电子工程师专业论坛。其研发的机床虚拟加工平台,可借助“云端”促使闲置机床整合起来得以充分利用。
“10名员工,短短2年时间,对3万台机床进行数据搜集,利用互联网平台,在全国注册登记了28万名工程师。”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李克强总理高度赞扬了第九单片机网。
据介绍,第九单片机网不仅通过让机床生产和需求者更好地对接来实现机床利用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依靠28万名工程师的智慧提供解决方案,对众多机床进行智能改造,目前已推出100多个产品。
“他们雄心勃勃的计划不仅要使能够改造的、性能较低的3万台机床得以升级,而且还要集众智创造新的智能机床。”第九单片机网的成绩,不仅得到总理的肯定,还让总理做起了介绍员,将其介绍给所有达沃斯论坛的与会代表。李克强总理还表示,其不仅将机床的生产和需求更好地对接,提高了利用率,还通过互联网将全国各地的人才汇聚起来,助力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智能升级,空间无限、前景无限。
另一家首批入围进驻众创空间核心区的创客团队新工厂,致力于推广青少年创客文化、打造青少年创客教育及智能硬件服务平台。据新工厂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不仅致力于把“想法”变成实物,更注重工匠精神,对每一个产品、每一道工艺都精益求精、追求极致。李克强总理在视察大连高新区“创业e港”时,对新工厂的这种理念点赞:创意无限、匠心支撑,创意只有结合匠心,才能诞生市场需求的好产品。
创新服务与发展模式 全力助企业腾飞
“我相信,这带进来的不仅是股权融资,还会有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李克强总理对大连高新区创业工坊的发展思路给予了肯定。
是什么样的思路能够让总理为大连高新区创业工坊点赞?它对大连高新区乃至全国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具有何种借鉴意义?
在创业工坊主办公区,一进门便能看到创业苗圃内的各个项目组在尽情地交流。在这里,已有数不清的创业项目从一个“点子”培育成了“产品”。从最初的咖啡馆对接,到创业苗圃实现产品化,再到孵化基地帮助其公司化运营,创业工坊已打造出了完整创业生态链条。
创业工坊总经理戴敬涛表示,创业服务机构要寻求“模式创新”,这是总理给创业工坊带来的一大启发。最近,创业工坊启动了“跨境天使”计划,将全球的天使投资人与大连的创业项目对接,利用全世界的资金助力大连创新创业。还在北京、杭州、深圳开设窗口,将国内的项目、资金、人才等优质资源引入大连。
同时,创业工坊正在用“模式创新”的理念为新的创业项目服务。在孵化的项目中,圣笛科技本是一家提供移动应用解决方案的开发公司,其最新的创新理念是变技术服务者为技术合伙人,为全国移动互联网创业者提供技术天使支持。
其实,大连高新区近年来一直在进行众创空间服务模式创新的有关探索,天使会客厅便是其推出的一种全新的服务模式。
据介绍,天使会客厅是大连高新区众创空间的一站式创业公共服务平台。该会客厅以创业企业需求为核心,建立“DACC天使服务”体系,为创业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使创业者无门槛地享受到从企业发展、管理到日常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方面的全方位天使服务。
“DACC”即D(Development)发展天使、A(Administration)管理天使、C(Consideration)贴心天使和C(Culture)文化天使,专门针对企业不同发展方向提供天使服务。发展天使主要是为初创企业运营发展提供融资、技术研发、项目产品化、市场化以及企业整体发展方向等方面指导和支持,包括融资天使、产品设计天使、推广天使、求贤天使等。这种以创业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模式,既是“雪中送炭”,又是“锦上添花”。设计天使主要针对创业者的创意在工艺上有所欠缺,亟须工业设计提升的实际,及时跟进,为创业者免费设计,创业成功后占股分红。推广天使着重解决初创企业要做广告而无力投入之需,引入广告公司,成功了占股分红,失败了风险共担。求贤天使主要通过政府购买中介服务,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提供帮助。李克强总理在视察时评价,这是“一举多得,一得多赢”。
在探索服务模式的同时,大连高新区也在不断探索众创空间的发展模式。据介绍,大连高新区专门部署了众创空间发展的五种模式。
一是国际化模式。主要依托于中国海创周的招才引智优势,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创业,促使优质创新项目落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是设计引领模式。依托园区工业设计公共技术平台和“后青春”等众多优秀工业设计企业的产业资源,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提供产品设计、品牌设计、商业模式设计等一系列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设计支持,加快各项研发成果的产品化,并尽可能快速地实现其商业价值。
三是资本驱动模式。作为辽宁省科技金融创新服务示范区试点单位的大连高新区,现已建立起担保、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小额贷款、科技保险等完整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拥有金融类机构85家,资金规模75亿元。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资金的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初创产品的研发和产品化,为创业者和初创企业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
四是软硬结合模式。依托大连高新区软件开发优势,加快各类嵌入式智能芯片和硬件设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应用,推进园区产业向高端化、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五是大小合作模式。鼓励大型企业同与自身上下游产业相关的初创企业达成技术研发合作联盟,加强初创企业与大型企业的沟通交流,引导初创企业产品研发方向,加快初创企业研发成果的产品化,也为大型企业产品研发和产业升级注入活力。
创新体制机制 提升孵化能力
“创业者是创业创新的种苗,政府和社会应为其提供土壤。我相信他们不仅自己会长大,而且会带动更多的人创业,成为一望无际的森林。”李克强总理对大连高新区众创空间建设给予充分肯定,也对创业者们寄予了殷切期望。
近年来,大连高新区紧紧围绕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这一主线,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投融资体系,搭建开放式平台,加快构建引领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集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于一体的众创空间。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大连高新区采取“官助民办”管理运行方式,充分挖掘和发挥市场的积极性,将资源和政策赋予市场化运作的众创空间机构(例如创业工坊、大连创客空间等),并将筛选入驻企业(团队)的权力交给众创空间机构,众创空间机构可根据企业(团队)实际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帮助,而政府只是对众创空间机构进行监督和阶段考核。通过充分市场化的运行机制,争取让入驻的企业(团队)与众创空间机构间实现投资、市场、人才等多方面对接合作。
在资金支持方面,大连高新区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发布实施《大连高新区关于加快科技金融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高新区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主要包括建设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区、大力引进和支持创投机构发展、建立科技信贷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等八个方面,助力企业创业创新和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其中,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总规模为5亿元,首期安排1亿元,采取阶段参股和风险补贴方式,支持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投资园区种子期、初创期创新创业企业和新兴产业。同时,大连高新区大力支持社会机构建立天使投资基金。目前,创业工坊天使投资基金已投资37个项目,投资金额3700万元;麦加空间于2015年成立了大连五十人投资俱乐部,要求每位会员每年最低出资50万元投资小微企业,目前认定会员达36家(人);百纳创业基金、可可天使投资基金等多只社会基金也正在募集筹备中。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大连高新区的多只天使投资基金累计投资企业70余家,天使投资额达3.65亿元。成立的中以国际创新孵化器,运用“投资+孵化+增值服务”的经营理念,与多家投融资机构合作,设立了中以合作基金(与以色列合作),总投资额2.53亿元,其中60%投资初创企业,并收购了以色列医疗设备公司,实现了投资国际化。
在平台建设方面,大连高新区建立互动共赢的平台建设机制。一是鼓励创业工坊、大连创客空间、新工厂、大连云工场等机构与重点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依托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联合新源动力、融科储能、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企业和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二是根据园区与大连市国资委达成的战略合作,着力推进小微企业与传统企业、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和知名投资机构合作,共同推进园区“2025创新中心”建设;三是发掘链条产业的龙头企业,如四达高技术、大连奥托股份、誉阳工业等,引进风起科技、华为、中兴等骨干企业,聚集园区相关产业方向的小微企业,重点围绕工业机器人、数字通讯、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传感器、工程仿真等领域建立产业联盟。
落实六大任务 优化创业环境
空间的布局、政策的发力、模式的创新让大连高新区众创空间的发展风生水起,创新型孵化器及各类服务平台机构和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形成了多元化创业主体、多方面创业要素和多形态创业服务。众创空间已成为大连高新区“互联网+产业”的策源地和“2025创新中心”的基础层。
众“智”成城促振兴,是李克强总理对大连高新区众创空间发展赋予的更新、更深层次内涵,任重道远。
大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连高新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又高又新发展”重要指示要求、李克强总理“集众智、成大事、促振兴”重要讲话精神,立足自身优势,以“互联网+”为核心和精髓,着力构筑以人才为先导、以技术为主导、以金融为助力、以产业联盟谋发展的新型众创空间,完善孵化链条前端,特别是苗圃阶段的孵化服务,由点及面地打造覆盖整个园区的孵化群落。
据了解,大连高新区将通过实施“创业大连?高新区示范引领工程”,落实新型孵化器培育、海内外创业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助推、创业服务提升、创业文化打造等六大任务,不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将政府的引导力、组织的自发力、社会的参与力、市场化的运作力整合起来,形成推动众创空间发展的强大合力,进而带动大连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将大连高新区打造成为大连市乃至东北地区高科技创业者实现梦想的首选地和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区。同时,最大化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从创新型孵化器培育和发展、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支持创新创业公共服务、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和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等方面入手,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
在李克强总理视察后的9月25日,大连高新区召开众创空间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会上,大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靳国卫表示,要将大连高新区众创空间做热、做长、做实,并对未来工作提出几点要求:一是大连高新区要引入更多的众创空间运营者,利用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优势,加快成果转化,吸引大企业参与支持,加大创业中心、孵化中心和众创孵化基地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积极融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二是继续创新众创的服务模式、运营模式、管理模式,扩大服务规模,发挥天使会客厅作用,建设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推进工业机器人、生物医疗、网络安全、智能装备制造、3D打印等产业发展;三是完善政策支持措施,在“众创十二条”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深入研究进一步扶持的有效办法,加大资金、政策等扶持力度,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大连高新区正在“集众智”“成大事”“促振兴”的道路上笃定前行。当梦想照进现实,大连高新区将会成为高科技创业者实现梦想的首选地和创新创业资源的集聚区,成为大连市乃至辽宁省经济发展,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强力引擎。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