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仪:中国将积极探索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新方式
新华网厦门9月7日电(记者张毅 卢志勇)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7日在厦门主持召开跨国公司座谈会时指出,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自主创新,积极探索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新方式,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希望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一道,在共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在互利共赢中取得更大发展。
这是吴仪第七次主持召开跨国公司座谈会。商务部等11个部门负责同志、70家跨国公司代表和美中贸易委员会、中国欧盟商会代表出席座谈会。西门子、索尼、英国石油公司、柯达等18个跨国公司的代表发言。
听取跨国公司代表发言后,吴仪说,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中国将通过扩大开放和深化改革,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出口与进口、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本地化与国际化等方面的协调发展。中国将完善相关政策,鼓励外商到中西部、东北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中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鼓励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开展国际投资合作。
吴仪指出,中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为中国人民创造福祉的同时,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将为外商投资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她对跨国公司在中国经济发展中作出的重大贡献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四点希望:一是结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调整和完善投资战略,保持和强化与中国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二是加强与中国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合作,加大对高新技术领域和高端服务产业的投资,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与中国先进企业建立技术合作战略联盟。三是把中国作为承接服务外包业务的长期战略基地,全面加强与中国在服务外包领域的合作。四是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进一步发挥示范和表率作用。
9月6日,吴仪还出席了马士基集团投资的厦门嵩屿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投产庆典仪式。
商务部报告:中国还需继续较多利用外资
商务部八日在厦门发布的二00七中国外商投资报告称,中国还需要继续较多利用外资,虽然今年和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利用外资的增长速度不会太快,但绝对量将继续保持较大规模,预计今年全年将达到六百五十亿美元或更多。
报告显示,二00六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六百九十四点六八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百分之六点七二,在全球东道国中排名第四,发展中国家中排名第一。其中,制造业仍然是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四百点七七亿美元,占六成左右。
报告称,当前中国利用外资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对外资的需求开始从数量为主转向以质量为主,资金流动从流入为主转向流入和流出双向并重,吸收外资的方式从新设企业为主转向新设和并购两种方式并重。
报告认为,目前中国国内资金供给充裕,不少产业生产能力过剩,内资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制造水平不断提高,能够生产愈来愈多的中高档产品。因此,从资金角度看,中国对外资的内在需求减弱,新设投资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而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力不断加强。
但报告同时指出,中国还需要继续较多利用外资。研究表明,东道国国内资金盈缺状况仅仅是影响利用外资的因素之一,而且往往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国要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吸收外资,是要通过吸收外资更多地吸收全球的技术、知识、管理、观念、人才等优势资源。(俞岚)
英刊展望五年外资流向 中国市场机遇全球排第一
中新网9月7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最新权威研究报告预测,美国在未来五年仍将保持全球外资头号流入国和输出国地位,中国市场机遇全球第一,外资流入将列全球第三,并迅速崛起为主要的对外投资者。
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9月5日联合公布全球外资展望,对82个外资流入国家和地区进行趋势性调查分析。
报告预测,全球跨境投资今年将达创纪录的1万5千亿美元,但投资保护主义、地缘政治担忧和市场动荡等不利因素,将使明年全球外资流动减少,特别是跨国并购放缓,但2009年将复苏,预计到2011年将达到1万6千亿美元。全球主要外资流入地前三甲是美国、英国、中国。
报告指出,美国将保持全球外资龙头地位,到2011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和输出都将在2700亿美元左右;美国的商业环境被列为全球第七。不过经济学家对美国保护主义抬头表示忧虑。
报告预测,中国未来5年仍将是新兴经济体中最大的外资流入地,将吸引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6%,新兴市场的16%,2010年对华外商直接投资将超过900亿美元。
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仍是外国公司减少生产成本的好去处,许多在华外企效益良好。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将成为重要投资输出国。(余东晖)
钱学锋:海外资金偏好转向中国新能源领域
新浪财经讯 9月6日-8日,达沃斯论坛首次移师中国大连举行夏季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变化中的力量平衡”。汉理资本执行合伙人钱学锋在会议期间接受了新浪财经的独家专访,国外资金仍然看好中国市场蕴含的投资机会,但方向已经从早前的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 科技、媒体、电信)产业转向新消费、新能源领域,其中新能源领域最被看好。
汉理资本是国内一家领先的投融资咨询机构,致力于协助国内的高增长性的企业进行股权私募融资,以及进行跨国并购。在成立四年时间内,汉理资本已经替包括像分众传媒、中气投资、禾苗森工、高意科技等等十几家企业成功地募集国际私募和风险投资基金。
钱学锋以汉理资本的投资转变来印证了前述结论。目前在其运作的项目中,超过一半都属于新能源行业。相比之下,投向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 科技、媒体、电信)产业的增量资金正在不断的减少。
在他看来,投资向制造业等相对传统行业的回归证明风险投资的中国策略已经开始转变。与TMT行业相比,传统行业有着相对稳定的盈利预期及商业模式,大量经过市场以及历史考验的可比公司使得行业估值相对清晰,这都增加了对资本的吸引力。
但他也对目前大量包括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基金(PE)涌向中国的担忧。一方面,进入的钱越来越多,但真正好的项目目前还相对稀缺,以至于目前中国市场上VC和PE开始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在国外成熟市场,VC主要跟踪100万-500万美元的创业公司的早期成长机会(early stage),而PE则主要关注1000万至数亿美元的未上市企业。而在中国,目前VC和PE都在争夺1000万到3000万的市场,真正小的成长型企业很难获得青睐。
他开玩笑说,比如现在拿着WEB 2.0 的概念想去做第一轮融资已经非常非常困难,难于上青天,这很VC和PE的投资口味发生变化有很大关系,但同时也是跟这类企业的规模有关。
钱学锋还特别提到了现在国内对人民币私募基金存在市场需求。目前国内风投创投融资主要来自海外,但资本监管以及汇兑损失增加了此类资本运作的机会成本,这也为国内推出人民币私募基金留下了市场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