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站动态

资讯频道

2016年中国智能车大会暨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在江苏常熟成功举办
  • 点击数:29232     发布时间:2016-11-14 15:43:00
  • 分享到:
本届比赛的成功举办将通过技术实践测评验证,推进先进技术在汽车产业运用的深层探索,营造有利于汽车产业实现创新型发展的良好环境,有力地推动我国信息科学、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关注科学、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
关键词:

2016年11月11日,“2016年中国智能车大会暨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在江苏常熟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协办,中国自动化学会秘书处、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车工作委员会、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研发与测试中心承办。论坛邀请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领袖企业的负责人、院士、学术界以及工业界的代表做主旨报告、专题演讲、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此外,全国各地致力于汽车、无人驾驶以及相关领域研发、生产、使用、媒体等代表3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共同讨论智能车的发展前景。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郑南宁院士致开幕辞时表示,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智能车的研究,并于2009年创办“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连续八年的大赛极大地促进我国在智能车辆技术方面的研究,促使我国在未来智能汽车技术和产业上的原始创新。希望与会者能够通过一天的时间,充分利用此次会议的平台,深入交流,沟通学习,从而助力构建中国智能车发展的良好生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三处原处长、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成红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无人驾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作为一个跨越汽车、电子、传感、通信、导航、软件、芯片、和互联网等多个行业的交叉领域,国内企业在自动驾驶汽车关键部件和系统的开发测试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在某些技术上仍不成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常熟市副市长陈惠良在致辞中表示,以智能车无人驾驶和智能安检为代表技术的智能车的研发和制造已经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本届智能车大会及挑战赛的成功举办,必将提升我国智能车的技术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全面推动智能车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常熟市将以此为起点,继续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和科技办的有力沟通,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全力打造汽车智能化产业常熟集群。

上午的大会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飞跃教授主持。

带来第一个报告的是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的李德毅院士,他以《交互认知》为题,将智能车研究实践与脑认知紧密结合,探讨交互认知的二重性及其研究突破口,论述自动驾驶和自主驾驶的根本区别,从向人类驾驶员学习的角度,分析学什么、怎么学,并从实践的角度总结驾驶脑的关键是驾驶过程交互认知的形式化、以及形式化后的自学习,是大数据“缩水”之后的迁移学习。

驭势科技CEO吴甘沙的报告《智能驾驶的产业化探索》,介绍了特斯拉致命车祸给业界带来的很多深思,报告试图从几个方面展开我们的探索:如果通过更好的视觉传感器、视觉感知算法和多传感器融合解决感知,通过更好的认知算法去除环境的限制和与人类驾驶员共享路权,通过模拟和仿真来提高算法和系统的鲁棒性、改进测试手段,通过V2X实行更高的安全和通行效率。最后,对于这样一种统计上可能更安全、但仍有可能犯低级错误的技术,呼吁业界和学术界的合作,政府和媒体的支持。

广汽研究院黄向东的报告题目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广汽的认识及实践》,他指出,汽车智能化已经势不可当,在智能车领域跨行业合作是保障,多领域合作是支撑,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引领企业走向《中国制造2025 》。

同济大学余卓平在《智能汽车与线控底盘》的报告中,阐述了能源多元化、动力电气化、控制智能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它正带来一场汽车领域内的技术革命,引发新一轮的竞争,并将导致世界汽车工业的重新布局。同时指出智能驾驶技术在操作时效性、精确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相比人类驾驶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不仅可提高驾驶安全性,还是解决交通拥堵、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今汽车技术研发的热点。重点分析了底盘线控技术,并介绍了近期的创新成果。

下午的论坛分为“智能车前沿技术”和“智能车关键技术与产业合作”两个专题论坛。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李实主持的智能车前沿技术分论坛上,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杨柳青教授在题为《平行驾驶:网联智能时代汽车产业从现在到未来的必由之路》的报告中通过回顾车智能化的历程指出,无人驾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现在到未来车智能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不同层级智能车并存的现象,这必然会导致交通事故,基于此提出了平型驾驶的理念。其基本理念是APC理论,即人工社会+计算实验+平行执行,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无人车的安全性,真正实现安全驾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学院交通运输系系主任余贵珍的报告题目是《智能车辆与信息安全》。汽车信息安全特别是智能汽车信息安全不仅造成经济损失与隐私泄露,甚至可能带来人身伤亡和公共安全,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汽车信息安全现状及危害;智能汽车信息安全模型与攻击;智能汽车信息安全方案与措施;汽车信息安全组织与标准。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邓志东在《推动无人驾驶产业化发展的人工智能》报告中,首先概述了无人驾驶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重点阐述无人驾驶与自动驾驶不同的产业发展路线图,对真正意义上L4无人驾驶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与评述。然后简要回顾以深度监督学习为主要标志的弱人工智能或感知智能的最新发展。最后着重分析了感知智能在无人驾驶高精地图创建、环境感知、信息融合及端到端学习中的核心作用。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车辆研究所教授龚建伟以《智能车辆类人驾驶行为学习初步探索》为题,介绍了研究团队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城区真实交通环境无人驾驶车辆关键技术与平台研究”为依托,研究城区动态环境下的智能车辆行为决策问题,以车道行驶的超车换道行为、十字交叉口两种典型场景进行建模,采集人类驾驶员在上述场景的驾驶行为数据,通过机器学习的方式在高维度、不确定状态空间中获取最优的动作、行为策略,通过仿真与真实道路验证测试了提出的方法。

中科院电子研究所张珂殊的报告题目是《激光雷达在智能车系统中的发展和应用》,针对导航型激光雷达,报告通过分析目前市场上几种主要导航型激光雷达产品和相关技术报告,系统阐述了关于全固态激光扫描,激光信号探测,背景光噪声滤除,激光干扰信号防护以及导航激光雷达总体等系列关键技术的发展思路。同时进一步提出关于导航型激光雷达技术发展的周期性,技术及产品良性互动及循序发展,以及汽车厂商、主要供应商和智能车研发机构在导航型激光雷达技术发展促进方面的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杨明带来的报告是《协同驾驶关键技术与仿真方法研究》,报告指出拥堵、交通安全和排放问题日益严重,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协同驾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司机从驾驶工作中解放出来,为其中一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了不同程度的自动驾驶系统,但目前能在所有交通条件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还很遥远。协同驾驶通过信息交换可以实现汽车之间、汽车和路侧系统之间的合作,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徐昕以《无人车辆自主决策与优化控制的机器学习方法》为题,报告针对复杂不确定环境中无人车辆的优化决策与控制问题,主要阐述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求解复杂优化决策与控制问题的机器学习技术所面临的理论与技术挑战,近年来增强学习与近似动态规划领域的研究进展,基于机器学习的无人车辆驾驶行为决策和优化控制,相关领域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理论与技术难题。

清华大学副教授李力在报告《无人驾驶车辆智能测试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中,基于其团队过去三十余年致力于智能车与智能交通方面的研究工作,提出了无人驾驶车辆智能测试的理论体系,并介绍了仿真测试任务的生成算法,基于CPSS复杂耦合空间的平行驾驶测试框架等诸多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开发与测试中心的建设等内容。

大连海事大学教授郭戈的报告题目是《互联车辆及下一代智能交通技术》,报告阐述了互联车辆是智能车发展的必经阶段,基于车载网络和车辆网实现车辆互联和车路互联,可以极大丰富驾驶体验,改善交通安全性,保证交通机动性。尤其利用先进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优化调度技术,可实现车辆的紧凑跟随控制,大大降低空气阻力,从而实现节能减排、扩大路容、改善交通拥堵等多重目标。重点阐述了互联车辆的概念及功能、面临的挑战和技术难点等方面的内容,并探讨了下一代智能交通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关键技术。

由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秘书长庞春霖主持的智能车关键技术与产业合作分论坛上,首先是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资深架构师晏阳带来的报告题目为《百度高精地图&自动驾驶》,重点介绍了百度自动驾驶的发展路径与L3事业部的业务模式,以及高精地图、智能感知、以及高精度自定位等自动哈驾驶涉及的关键技术。

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驾驶员认知与自动驾驶实验室主任曹东璞博士做了题目《平行自动驾驶中的人车协同决策研究》的报告,着重讨论基于ACP理论的平行自动驾驶框架下的人车协同决策研究。报告首先介绍克兰菲尔德大学在建一英里无人车路和智能车研究中心(获国家两千万英镑资助),及驾驶员认知与自动驾驶实验室,然后提出和分析自动驾驶中人车协同决策模型框架,同时介绍该框架下几个在研研究项目最新进展。

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机器人集团首席科学家梅涛,以《无人车技术在安保巡逻机器人中的应用》为题,指出智能感知、智能决策、导航定位、自主控制等无人车关键技术均能够应用于安保巡逻机器人,但是需要针对特定的安保应用需求进行技术调整,并在小批量制造条件下降低实施成本。目前国内外正在将机器人技术与传统安防技术融合构建动静结合的智能安保体系,从而带动安防行业的产业升级,也为无人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快速进入市场的新途径。

武汉大学教授李必军的报告题目为《智能驾驶中的实时测图技术研究》。报告针对地图实时测绘中存在的进行了分析,结合智能驾驶需求,提出基于低成本传感器进行地图测绘的技术与方法,降低感知的难度,提升智能驾驶的效率。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基于单目视觉的敏感目标识别与分类,基于激光点云的SLAM技术,基于双目或多目的立体测绘技术等,并通过实验对相关技术方法进行了演示和验证。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黄武陵的报告《无人驾驶技术潜在突破点探讨》,汇总了历届比赛情况,总结了重大计划进展,分析了新阶段下无人驾驶技术在车载传感器、总线集成和计算平台等方面的可能突破,汇报了中国智能车综合技术开发与测试中心推动无人驾驶前期的相关工作。

TASS天欧汽车的黄汉知以《荷兰智能驾驶技术及开发和测试方法》为题,着重介绍了汽车工业和自动驾驶领域创新性的仿真软件,最先进的测试试验室,以及性价比卓越的工程解决方案,组成正向开发的V字型流程,从而实现更安全、更绿色、更智能的汽车交通。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底盘控制事业部自动驾驶技术经理费贤松,在报告《通往自动驾驶之路》中,从9大方面论述了博世认为的通往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和要素,同时展示了博世的自动驾驶路线图和规划。并就一些关键技术的挑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如环境感知系统的设计,定位和高精地图的挑战,整车电器构架的设想,功能安全和冗余方案的设计等。

清之华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CEO张学的报告题目是《电动汽车产业及其核心驱动系统的创新发展》,主要围绕电动汽车发展的当前社会价值;热火朝天的跨界造车潮;互联网+思维助推智能化改变电动汽车的新定义;全球竞争力的形成从构建生态发展起步;整合闭合产业链与轻资产发展核心电控系统;精准投放政府引导的产业支付基金几方面带来精彩演讲。

中国智能车大会已举办两届,旨在促进智能车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原始创新和高技术开发,增强我国智能车自主研发技术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促进智能车技术产业化应用,推动其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深入应用和产业转型升级。当前,以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安全为代表技术的智能车研究,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并且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发展。通过举办中国智能车大会,希望能够搭建起智能车上下游的合作平台,为推动我国智能车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1 月12日~13日,“2016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正式拉开帷幕。本届比赛主要包括离线测试、真实综合道路环境测试两部分。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23支车队将参加比赛。本届比赛的成功举办将通过技术实践测评验证,推进先进技术在汽车产业运用的深层探索,营造有利于汽车产业实现创新型发展的良好环境,有力地推动我国信息科学、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广大市民关注科学、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