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力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
  • 点击数:5106     发布时间:2019-06-20 15:52:00
  • 分享到:
从国内发展看,制造业与服务业综合实力均显著提升。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我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高铁、航空航天、核电装备等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性企业。与此同时,服务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三次产业中居于领跑位置。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国内发展看,制造业与服务业综合实力均显著提升。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我国稳居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高铁、航空航天、核电装备等重点领域创新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性企业。与此同时,服务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在三次产业中居于领跑位置。

从国际经验看,制造业或服务业“单点开花”都不可取。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将制造业大规模转移至发展中国家,重点发展服务业,从而出现了产业“空心化”现象,动摇了实体经济基础,大量人员失业,国际竞争力受到较大影响。部分发展中国家过度依赖其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从而沦为全球化产业体系中的廉价代工厂和资源供应地。两方面的教训都应引起重视,我国既要巩固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也要继续支持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多维度发力,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从两者关系看,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并非简单的分工关系,而是互相融合、协同发展的。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趋势更加明显。目前,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由单一生产型逐步向“生产+服务”型转变,而作为制造业流程服务外包发展起来的生产性服务业,则成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即便是服务业主导下的产业结构转型,也大多表现为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共融、协同发展。因此,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目前,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大力推进上下游产业整合,延伸拓展进入到技术研发以及市场拓展等环节,现代服务企业也依托数据等方面优势不断向制造领域渗透,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不断加快。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大多制造企业主要承接大型跨国企业的生产制造业务,处于全球产业体系中的加工制造环节,研发设计、品牌管理、营销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仍有待突破。二是先进制造业总体空间布局较为分散,难以发挥产业规模化、集群化优势,服务业发展受限。三是服务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适应国际规则等问题,服务功能单一且同质化严重,许多制造企业选择国外服务提供商。如在制造业智能化过程中,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大多数从国外进口,工业软件更是以跨国公司为主导。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五大路径

推动制造业协同创新,扩大对高端服务的市场需求,提升融合高度。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创新组织模式,通过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制造企业、服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政产学研”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人工智能、品牌管理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服务业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人才链的精准对接,打造形成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敏捷制造、公共服务于一体的制造业创新生态圈,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加快补短板强弱项。

发展智能服务,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融合速度。利用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附加值,全面提升制造业全产业链的竞争能力。大力发展智能融合型产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据这一现代生产要素对制造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努力构筑数字化时代的制造业新生态。以工业互联网发展为突破口打造网络、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网络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转变。

实施集群化战略,加强全产业链布局,拓展融合广度。加强对产业集群的规划引导,通过在先进制造业集群内配套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商贸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重点打造区域现代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资源共享、共融共生的协同发展格局,重点打造集成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功能的世界级先进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全产业价值链竞争力。强化产业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不同产业之间、产业链不同环节之间各类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整合再造,推动基于数据服务的产业迭代创新。

倡导循环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增强融合宽度。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鼓励制造企业推行绿色设计、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推动制造业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发展。加大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和集成应用力度,重点发展水污染防治、碳捕捉、烟气除尘和脱硫脱硝、垃圾处理处置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集节能设计、设备成套、施工安装、运营维护等于一体的社会化节能服务。培育发展节能专业机构,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环境服务业,推进市场化节能环保服务体系建设。

加快制造企业主辅分离,推广服务流程外包,挖掘融合深度。引导大型制造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业务创新,逐步由单一生产制造企业向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运作、数据管理等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加强资源整合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与企业竞争力。鼓励一般制造企业剥离非核心服务部门,推进服务业市场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发展。鼓励国内服务企业借助制造业“走出去”发展趋势,提升国际化、信息化、现代化服务水平,积极承接国际业务,搭建国际服务渠道。

对策建议

突破体制性障碍,扩大产业开放水平。通过引进民营资本、境外投资以及兼并重组等方式,积极推动金融、电信、教育、公用事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改革,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增加服务业市场主体,为制造业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打造“双创”升级版,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提供开放共享服务,吸引更多人参与创新创造,拓展服务新空间。引资与引技、引智并举,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向外资企业开放,鼓励外资企业在国内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中心,支持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资、申报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构建开放的制造业创新体系。

强化政策引导,搭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出台鼓励和引导制造企业向高端化和服务化发展的产业政策,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各级主管部门将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调度管理范围,建立综合协调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搭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平台,重点对制造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的产业升级、业务需求、人力资源等方面信息进行整合、归类及动态管理,及时发布制造业对服务业需求信息,推动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

提高要素配给效率,营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引导技术、人才、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发挥叠加效应,协同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打造面向政务、大型企业、互联网、金融、交通、电信、零售等行业对海量运营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商业智能分析需求的服务平台,推动数据资源由较窄领域向全方位方向发展。鼓励校企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完善产业生态和配套保障健全人才吸引机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的系列举措,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生存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来源: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