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新趋势
  • 点击数:2406     发布时间:2020-09-17 14:07:00
  • 分享到:
 展望未来,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争当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引领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

经过30多年发展,国家高新区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正迈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7月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国家高新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对示范引领更大力度改革开放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双创’和大学毕业生就业”。

展望未来,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争当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引领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核心任务。

一、国家高新区面临的新变局新趋势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大特征是“不确定性”。

一是科技脱钩加速重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欧美等国加大引导高端制造“回流”,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本地化、区域化布局;中低收入国家依托成本优势吸纳低端制造业转移,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面临巨大变革。我国在芯片、集成电路等领域技术创新受困,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链话语权不强、前沿核心技术缺失等问题愈发凸显,亟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推进国产替代,构建自主安全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化和持续化,新经济成为重要增长点。受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9%。疫情之下,在线教育、在线办公、远程医疗等新业态依旧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拥有快速响应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资源组织能力的高成长高科技企业,在助力疫情防控、保持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国家发改委,以及上海、北京、成都、厦门等城市相继出台促进新经济发展的政策。抢抓新经济发展机遇既是我国引领全球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机遇,也是区域实现创新崛起的关键。

三是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度演进,科技创新创业呈现新趋势。受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推动,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活跃期,颠覆性技术全面爆发,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发展迅猛,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生力军,跨界、赛道、场景、共治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主题词。赛道是投资机构的重点投向,是诞生独角兽企业的主要领域,拥有爆发式增长潜力和海量市场前景。场景是新兴产业生态的聚合器,以市场应用为核心,是产业迭代创新的原点,主动营造各类产业场景成为吸引新兴企业落地、加快产业爆发的新手段。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社会管理进一步耦合,呈现创新前移、新研发、硬科技创业、双创升级等新趋势。

四是《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国家高新区要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做好率先垂范和示范引领。党的十九大开启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高新区作为区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平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在自主创新尤其原始创新、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总体战略思考

国家高新区迈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向未来,核心是要实施“领跑战略”,走引领型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以“提升双创能级,大力发展新经济新赛道和增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为发展主线。其中,提升双创能级是原动力,同时要做好“新经济新赛道”和“增强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两个方面的统筹。

二是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定位。“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就是要率先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探索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相互促进的全面创新示范道路。“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就是要率先垂范高质量发展模式,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和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率先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引领开放新格局。

三是建立适合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国家高新区发展导向从“四位一体”到五大发展理念转变,发展动力从跟随创新到自主创新转变,园区的形态从产城融合科技园区到以产业社区为代表的智能社会转变,发展使命从注重自我发展到更加强调未来共享共同发展转变。

三、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十大关键问题

一是抢抓跨界融合新赛道,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世界级产业集群具有技术可控、万亿规模、头部企业引领、跨界协同等四个主要特点。国家高新区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把握跨界融通发展新趋势,抢抓后疫情时期的新经济新赛道,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同时,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强化主导产业补链强链,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二是打造新经济场景,加速新动能迭代创新发展。新经济场景是引爆新赛道的重要抓手,国家高新区是新经济场景打造的核心区和展示空间。国家高新区要在无人驾驶、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出一批“非接触”场景与赛道,吸引新科技成果首发首试和应用转化,促进一批新赛道涌现,推动新兴产业爆发,加快培育新动能。

三是加快培育“三高”企业,建立大中小企业融通的生态群落。国家高新区要重视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企业、高价值企业培育,强化“哪吒—瞪羚—独角兽”企业成长全链条衔接,对不同阶段企业提供不同的扶持措施,打造完整的企业生态圈。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是提升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高成长企业是引领新经济、新赛道、新业态发展的核心主体;高价值企业即“哪吒”企业,是指成立时间不超过3年、估值达到5亿元的高水平创业企业,是未来成为独角兽企业非常重要的主体。

四是深化新研发,引领核心技术国产化替代。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一方面,国家高新区要谋划重大平台布局,探索部署科学城、科学岛,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增强对未来、未知、前沿领域科学的探索;另一方面,要构建更加开放的运行机制,支持多元主体联合创新,探索新型研发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研发机构,为原始创新营造更好的创新政策和制度环境。

五是提升双创能级,推动双创升级发展。新经济首先源自创新、创业。国家高新区要加强对科技型高水平创业的支持,注重双创活动的有效性,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持续引领双创走向高能级发展阶段。注重建设硬科技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强调集聚企业家、科学家、海外高层次人才、投资人等高端创业群体,支持服务机构对创业项目提供深度服务,为创新创业活动深度赋能。

六是构建新型产城融合,打造“三生融合”的智能社会、产业社区。国家高新区要按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理念,优化城市空间功能布局,完善科研、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推进园区政务、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数字化建设,建设数字智慧园区,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打造一批以人为本、宜居宜业、环境友好的产业社区、创新社区和公园社区。

七是强化区域协同,辐射带动区域创新高质量发展。国家高新区要积极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充分发挥重要创新节点作用。强化区域创新高地带动作用,探索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内容、新模式、新机制,通过园区共建、飞地经济、一区多园等模式,进一步增强国家高新区的区域辐射影响力。

八是应对逆全球化,引领新时期国际开放合作发展。国家高新区要以更大力度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园区联盟,推进人才交往、创新合作和产业协同,积极应对逆全球化挑战。加大对国际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加快集聚世界级头部企业,布局建设海外创新中心、离岸创业基地,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和规则制定,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

九是创新新经济制度供给,全面释放新经济新业态发展活力。国家高新区要以开放包容的心态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物种,加快构建形成适应新经济发展、满足新动能培育需要的制度环境。建立包容审慎监管制度,改革传统审批模式,破除新经济发展准入壁垒。树立“共治”理念,建立针对新经济领域的多元主体参与的共治机制。大胆开展制度创新试验,为新兴事物发展留足“试错空间”,建设新经济制度创新高地。

十是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探索现代化治理模式。国家高新区要以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核心内容,深化政府职能改革。国家高新区要由服务提供者向“产业服务的组织者、创新环境的营造者”转变,充分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探索生态共治的治理模式。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授予国家高新区关键性管理权限。深化实行“大部制”改革和扁平化管理,优化机构设置,合理配置内设机构职能。探索岗位管理制度,实行聘用制,建立完善符合实际的分配激励和考核机制。

国家高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主创新示范区、自贸区建设等重大举措的部署推动,把国家高新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推向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长沙高新区是湖南最早的改革开放试验园区之一,也是长沙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平台。早在创办之初,长沙高新区就在国内首创“没有地理围墙的试验区”的长沙模式,拥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等多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近年来,长沙高新区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开放引领”三大战略,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打造一流园区,挺进全国十强”的重要举措来抓,坚定不移以高水平开放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园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6亿美元,同比增长60%;累计引进外商投资企业200余家,在全国高新区综合评价中,位居第12位。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长沙高新区也形成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和做法。

一、强化开放功能布局,提速扩大开放优势。推进产业承载平台建设是国家高新区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根据“片区开发、重点突破、统筹推进”的思路,长沙高新区提出加快建设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创新成果转化区及尖山湖片区、雷锋片区的“片区开发”战略。围绕加快聚集开放型战略性新兴产业,按照片区功能定位进行差异化开发建设,着力把创新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打造功能定位明确的产业承载平台。一是沿“山”拓展,打造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是湖南省、长沙市重点塑造的一张对外开放名片,长沙高新区依托大科城向西拓展建设创新成果转化区。该区域规划总面积32.2平方公里,位于国家级湘江新区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开放区位优势。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五个一流”要求,已全面启动实施大科城创新成果转化区建设,力争在3-5年内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截至2019年7月,该片区已引进跨境电商产业园、公用型保税仓等9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达118亿元。二是绕“湖”开发,打造尖山湖产业经济带。尖山湖片区规划总面积3000余亩,投资总额2.4亿元,既是长沙市重点打造的城市滨水生态公园,又是长沙市以移动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为特色的新兴产业园区、高端产业经济带。截至2019年7月,该项目已全部建成并对外开放,中兴通讯长沙基地、军民融合产业园、中电软件园、芯城科技园等多个项目沿湖布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集聚效应日趋明显。三是依“城”建设,打造雷锋片区城市副中心。雷锋片区属望城区雷锋街道,已由长沙高新区整体托管。按照长沙城市总体规划和麓谷新城产业发展规划,长沙高新区正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等服务工作,着力完善城镇功能布局,将雷锋湖片区打造成为城市副中心,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的城乡发展新体系,着力拓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承载空间。

二、强化开放招商力度, 优化聚集开放动能。长沙高新区坚持“项目为王、项目为先”,聚焦产业链高端环节,实施精准招商、二次招商。一是开放招商理念升级。落实招商引资“一把手”负责制,在“精准、舍得、执着”上下功夫,围绕“强链、补链、延链、育链”,开展产业链招商,形成领导带队、部门负责、专人实施的全员招商局面。加强专业招商力量,依托重大项目投资局、招商合作局、长沙信息产业园三支招商队伍,面向央企和世界500强企业及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台资、港资企业开展上门招商。二是开放招商目标升级。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五个100”项目建设要求,精心组织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围绕产业链定位,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瞄准世界企业500强、国内企业500强和民营企业500强,着力引进建设一批战略投资者和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2018年,长沙高新区签约引进重大产业项目67个,投资总额745亿元,位居湖南省各园区前列。三是开放招商要素升级。资金方面,大力推进PPP模式和经营性土地出让,加快存量土地变现,压减财政投资20.4亿元,着力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用地方面,进一步加强与湖南省内贫困地区的对接,落实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加快实施精准拆迁和高质量拆迁,确保项目建设用地。项目落地推进方面,实施招商项目联系制度和项目建设联系制度,建立招商购地项目移交、项目建设配套服务、建设施工环境保障“三项制度”,实施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和销号清单“三张清单”制度,切实保障项目建设要素。

三、强化开放主体培育,着力增强开放效应。实体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本源和主体,实体活则经济活,实体强则经济强。长沙高新区围绕建设开放平台、畅通进出通道,拓展市场空间,大力培育开放型经济主体。一是搭建大平台“引进来”。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等,设立长沙高新区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外贸综合服务中心、外国企业服务中心等多个开放平台,着力做实“引进来”服务。其中,作为湖南省、长沙市国际合作重要窗口的国际科技商务平台,自2015年3月投入使用以来,截至2019年7月,一期、二期引进德国、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商务组织、协会组织共25家,引进国际贸易、科技商务及外籍人士服务等机构7家;组织开展海内外大型商务合作、投资洽谈、项目考察交流等各类活动300余次,促成园区企业和海外合作项目10余个。二是畅通大通道“走出去”。加强对外开放,首当其冲要打通各类进出口通道。长沙高新区已拉通主干路网框架80平方公里,形成“六纵五横”的开放交通格局。积极对接长沙市“一圈两场三道”工作,扎实推进园区“15分钟生活圈”“停车场”“农贸市场”“自行车道”“人行道”建设,提前一年完成94个建设任务。以长沙打造城市西中心为契机,加快对接长沙高铁西站、周边地区综合交通规划和金桥国际物流产业城等大型中转站,打造成为集高铁、地铁、城际、有轨电车、磁悬浮、城市公交六位一体的交通枢纽中心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区域。深化对接长沙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欧班列、湘欧班列等市内口岸渠道,推动与广州、深圳等沿海口岸通关协作,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三是拓展大市场“增产能”。大力支持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制定外向型经济、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促进实体加快国际化发展的专项政策;组建“工业化住宅产业联盟”“工程装备制造产业联盟”“机电产业联盟”“大健康产业联盟”等四大产业联盟,支持企业全面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承包项目。组织企业加强与重点国家和地区的经贸交流,面向重点国家和地区推出重点合作项目,鼓励企业进一步做深、做透、做大国际市场,中联重科、三诺生物、威胜集团、科力远、中冶长天、安克创新等一大批企业布局海外。

四、强化开放载体建设,积极拓展开放规模。一是做大产业载体。投资10亿元启动建设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和跨境电商孵化基地。项目一期已建成跨境电商孵化基地,总面积61700平方米,引进了阿里巴巴、谷歌、eBay、网来云商等跨境电商平台。二期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及公用型保税仓,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集跨境电商创业基地、保税仓储、进出口综合贸易服务、跨境购物中心等商业服务于一体。加快中俄国际技术创新转移中心、中俄科技产业园、湖南北卡创新创业中心等国际平台的建设运营。二是做实活动载体。承办全球跨境电商光谷论坛湖南峰会,吸引了来自智利、秘鲁、以色列、马来西亚等国的电商平台和御泥坊、百度、懒猫旅行等知名企业参加;连续5次举办互联网岳麓峰会,特别是全新升级2018年互联网岳麓峰会,举办23场活动,123位嘉宾和大咖出席,参会企业达6000多家,参会人次突破2万。三是做优企业载体。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打造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突出、开放型跨国型的领军企业。截至2019年7月,长沙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88家,接近湖南省总数的1/3;境内外上市企业42家,占湖南省的41%;“新三板”挂牌企业72家,占湖南省的29%;在湖南省股交所挂牌企业总计560余家,总数居湖南省第一。出台《长沙高新区瞪羚企业认定及扶持办法》,认定园区首批瞪羚企业48家,在科技部瞪羚企业排名居全国高新区第14位。

五、强化开放环境营造, 加快提升开放竞力。牢固树立“环境出生产力、环境出竞争力”的开放理念,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一是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新承接落实48项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打造权力清单、流程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的“升级版”。加快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全面落实项目“一次性”审批制度,强化模拟审批、捆绑审批和零土地审批,不断提高审批效率。截至2019年7月,长沙高新区工业项目建设从备案到施工许可涉及的11个审批环节,从法定的220个工作日承诺为49.5个工作日办结,审批效率提高了四倍。二是大力维护经济环境。深化“移动互联网+”项目服务,推出项目服务微信群、项目服务联系卡和项目建设“110”,实现信息第一时间反馈、政策第一时间发布、问题第一时间收集、矛盾第一时间化解。扎实推进综治政法、安全生产、消防、交通、食品安全等工作。三是大力推进作风建设,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大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土地征拆、财政资金使用、招商引资、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规范管理。密切党员干部同园区企业关系,做到既贴近服务,又遵纪守法,用诚心、诚意、诚信留住客商,着力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扎实开展经常性、针对性、主动性的纪律教育,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推动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