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发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重要作用加快提升高新区产业竞争力
  • 作者: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发展研究中心 刘浩 邢鹏云
  • 点击数:2040     发布时间:2020-11-17 13:36:00
  • 分享到: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在关键领域占据主动地位。这就要求发挥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上的自力更生精神。在此背景下,国家高新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更要肩负起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历史责任,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从而使我国经济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
关键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在关键领域占据主动地位。这就要求发挥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上的自力更生精神。在此背景下,国家高新区作为国家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试验田,更要肩负起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历史责任,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抗风险能力,从而使我国经济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走在前列。

一、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的关键

当前,我国已经越过了经济发展追赶期,处在创新型经济的关口,如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必须要回答好的时代课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提出,要把科技创新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并强调“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国赢得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主动权的重要方法论,惟此才能实现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当前,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产业基础已经形成。信息技术、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产业交叉融合,互联网、物联网正在向相关领域快速渗透,信息已成为关键生产要素。新技术的革命性、群体性突破,使得经济生产领域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对全球工业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既会改变全球产业分工,也会改变企业的竞争地位。在新分工模式下,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环境成本高的加工环节向发展中国家大规模转移,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研发、技术集成和关键零部件等则向发达国家大规模集中。表面上看,发达国家制造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下降,发展中国家有所上升,但实质上生产能力和价值实现能力都在迅速向跨国公司进行集中,不仅跨国公司的竞争力、盈利能力空前提高,而且通过技术、品牌、投资、关键装备、关键零部件等要素,越来越强地领导和控制着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和企业。

目前,我国企业越来越多地“走出去”,但大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引进来”仍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重要形式。这种形式从微观层面看,是跨国公司以全球战略为目标,以资本、技术、品牌、市场和关键零部件等实力,整合我国相关产业、企业和资源。当前,国内大部分国家高新区仍把引进重大外资项目或引进技术作为产业发展的“先手棋”,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毫无疑问的是,重大外资项目的引进可以快速增加地方GDP、税收,解决一定量的就业,对经济稳增长也起到重要作用。但我们更要站在建立自主可控的现代化经济体系角度,处理好吸引外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关系。因为引进来高端外资企业,不等于引进了先进技术、高端人才,更不等于就占据了产业链的高端。技术引进是走上更高技术平台的一个阶梯,但是要想掌握技术还得需要消化、吸收、创新。如果少了自主创新,外资项目的溢出效应仍然无法实现。

例如,韩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就包括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培育了自主创新能力,在利用外资的过程中培育出了以本地资本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在接受国际产业转移中锻炼出了高素质的职业队伍,在参与全球竞争中造就了世界水平的企业。

我国要走在世界经济发展前列,就必须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真正实现由资源依赖型经济增长向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转型,不仅要成为世界的“黄金市场”,更要成为世界级的“探矿专家”。

二、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重要作用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通过积极融入全球经济竞争,我国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氛围、科技创新自觉上都已走向成熟,民营经济科技创新的春天已经到来。当前,我国站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出现,并展现出良好的前景。一是综合国力增强,政府和企业科技投入迅速增长,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决心坚定,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信心饱满;二是科技水平明显提高,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成功率上升,研发、中试、产业化等科技创新体系日益成熟;三是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增强,企业家队伍逐渐成熟,创新文化全面确立,产业体系日渐完备;四是拥有巨大的、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特别是高层次的需求在快速增长,市场对创新的接受程度日益增长。另外,最重要的是,国民教育程度提高,产业工人培训程度和整体素质提升,知识型人力资源优势逐步显现,创新要素日益充裕。相对应的是,我国产业的比较优势已由低成本一般制造转化为低成本研发和低成本复杂制造的综合优势。其中,“智力密集程度”一般国家做不到、“技能劳动密集程度”发达国家做不起的领域,正成为我国产业和企业挤入全球领先地位的空间。而在那些需要大规模市场和强大产业化能力支撑的新兴产业领域,如高速铁路、风电、新型核电、超高压输变电、电动汽车等,我国已显现较强的产业发展优势。一些地区已经通过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实现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深圳为例,该地区无疑是我国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样板,剖析深圳的发展路径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深圳先后抓住全球产业转移、香港回归等重大历史机遇,率先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科技创新的奇迹。深圳高新区自成立以来,以市场化改革和开放式创新集聚高端资源,培育内生型跨国企业,建设国际创客中心,在11.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快速打造了全球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面向世界、辐射全国的创新枢纽。从制造到创造,以内生型跨国公司引领产业国际化发展。多年来,深圳高新区在从加工制造到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创造转型过程中,发展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通信、互联网、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等一批配套完善、门类齐全的产业集群,前瞻布局生命健康、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产业,着力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华为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前三位,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占据全球11%的市场份额,大疆创新占领消费级无人机全球70%的市场份额,光启拥有全球“超材料”领域86%以上的专利,柔宇科技的柔性显示屏研发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腾讯跨入全球互联网业前三强,迅雷成为全球BT市场第一软件,迈瑞成为全球医用诊断设备的创新领导者,海普瑞成为全球最大的肝素钠生产企业。内生培育和孵化成长的一批创新型企业是深圳高新区自主创新的主体,这些企业凭借核心技术、新商业模式和市场预见力,引领深圳高新区产业国际化高速发展。

深圳在发挥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给出了示范,提供了经验。2018年,深圳市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四个千亿”措施,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400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9.6%。率先出台化解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的政策措施,在全国设立首个150亿元的政策性纾困资金。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组建30亿元的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设立50亿元的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全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16%。降低实体经济用电成本,在落实国家统一降电价基础上,对先进制造业和工商业用电成本分别再降20%和10%,企业对惠企政策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与此同时,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积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出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制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设立全国首个50亿元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2018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00家以上、总量超过1.4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1%。制定加强基础研究的实施办法,开展芯片、医疗器械等10余项关键零部件重点技术攻关。开工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建设肿瘤化学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新组建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等新型基础研究机构10余家,新增各类创新载体189家。相关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国家科技奖16项、中国专利奖金奖4项。专利授权量增长48.8%。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出台营商环境改革20条政策措施,企业开办时间从9天缩短至4天,出口通关、外商登记备案时间分别压缩69%、60%,企业出口退税时间压缩20%,12项不动产登记业务实现一小时办结,政府投资项目从立项到施工许可审批由原来的267个工作日减少到90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项目控制在33个工作日以内。营商环境的优化,进一步增强了创新创业活力,全年新设立企业29万户、总量增长11.6%。新增上市公司16家,新引进持牌金融机构26家。投资发展、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依法实施更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南方运营中心正式挂牌。出台鹏城英才计划等政策,成立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年新引进人才28.5万名、增长8.4%,新增全职院士12名、总量增长41%,新增高层次人才2678名、增长59%。深圳已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创新之都。

我国是从发展传统产业的过程中一路走来,这类产业的主体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更容易出成绩,因此惯性思维很难破除。当前,不少地区和高新区仍然对大型企业(国企和外资企业)尤其青睐,很多政策都是为其量身定制,而对中小型企业则多少有些关注不够,造成大多数地方民营经济发展效果不彰,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在新时代,要快速改变不重视民营企业的理念和做法,否则很难在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取得优势。民营企业不仅在活跃经济、创造就业岗位、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相较于大型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在科技创新上也有自身优势,有更高的热情推进新的技术变革。

回顾我国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历史,不难发现,由于举国体制的优势,凡是无法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在吸收和借鉴国际科技成果的情况下,经潜心努力都能研发出来。国企在科技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国企不能包办一切,在很多方面不可能也无力利用举国体制的优势。这就需要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民营企业承担起自主创新的责任。从产业发展的历史看,无论是计算机、互联网、无线通信还是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任何一个产业都是在一项或一组重大技术突破的基础上,附之一个庞大的技术群发展起来的。其后续发展不仅需要持续的技术来源不断完善产品、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还需要大量细微的创新来开拓增值业务、扩展边缘业务和强化产业渗透力,从而形成多层次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处于不可或缺的地位:第一,这些企业能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来源;第二,这些企业是建立完整产业链的主要力量;第三,这些企业是围绕新兴产业开拓增值业务的主力;第四,这些企业是推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市场的主角;第五,这些企业是新兴优势企业的生长点。

民营企业对市场最敏感,最适合科技创新。要提高国家高新区的产业竞争力,就必须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增强民营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切实发挥民营企业的重要作用。

三、加快形成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土壤

深圳经验对提高国家高新区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形成最适合创新的土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创造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尊重企业家的首创精神,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建立规范而充分发的市场竞争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格市场监管和环境监管,满腔热情迎接民营企业的“首台首套”,要集聚大量创新人才,围绕产业升级部署人才链,优化人才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创业环境,用服务留住人才,以人才引领未来,抢占发展先机。完善科技金融配套政策,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破解降本政策落地难题,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政策引导,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关键还在于推动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宽广的视野谋划民营经济发展,加强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鼓励引导,切实增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信心。国家高新区要加快推动政府转职能、企业转方式、社会转观念,破解要素制约,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效能,狠抓政策落实,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从国家层面要加强民营经济宏观规划,国家高新区要根据自身条件、优势、禀赋,加快民营经济的引导,不求“全”,但求“特”,加快构建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和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同时,要制定民营经济发展计划,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步一步推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二)鼓励科技创新,激发民营企业活力。要通过分类指导,梯度培育,促进广大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一是加强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国家高新区要根据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充分挖掘培育一批专注细分领域、深耕主营业务产品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大有效投入,着力打造成具有全球视野、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行业领军企业。二是推进中小民营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和引导中小型民营企业通过产学研联合、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等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民营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强化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引导小微民营企业走好“小升规、规进大、大变强”的发展道路。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创新创业。国家高新区要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有针对性的举办有影响力的创新活动,全力集聚创新主体,激发创新活力。

(三)拓宽融资渠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要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转贷、续贷过程中资金困难,降低企业转贷、续贷过程中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探索设立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信贷基金等,建立三方风险共担机制,基金、银行、担保公司共担风险,加强政策集成和宣传,扩大合作银行范围,完善操作流程,持续提升转贷业务企业受惠面,为企业成长提供良好融资环境。政府要积极提供对接平台,举办银企对接会,加强银企互动,促进金融部门和民营经济组织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开展小微企业融资现场对接活动,把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送到基层第一线。要研究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评估标准,实施符合中小企业特点和需求的融资管理办法。针对有市场、有效益、有还贷能力的科技型、环保型、成长型中小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按照信贷投放原则优先予以支持。适当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降低中小企业抵、质押门槛,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缓解银行减贷压力,有效化解联保连带风险,为民营企业注入更多的血液,让民营企业有能力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的研发和核心技术突破。

(四)健全服务体系,营造民营企业良好发展环境。一是强化政策宣传落实。当前,民营企业家们最关心的是经济形势的走向和企业发展情况。一方面,要发挥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在正确报道反映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同时,应更多宣传创业创新、转型升级的正面典型、向好形势。另一方面,要尽力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当前遇到的融资、人力成本、环保、社保、用工等实际困难,从而增强企业发展信心。高度重视政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对民营企业来说,最担心的是政策的不确定性。要把降费减负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来抓,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该兑现的要坚决兑现,该给足的要切实给足,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给广大企业吃下“定心丸”。二是要做好人才引育。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民营经济在人才引育上面临的困难更大,国家高新区要按照自身产业发展要求,制定人才计划,帮助企业引进各类人才和团队。同时,要善于“借才借智”,开展“周末工程师”等特色活动,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实际发展难题,助力民营企业家健康发展。三是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往往一项新技术诞生或商用、一款创新设计或一个创新项目受到追捧,便很快会有后继者跟风模仿,专利侵权比比皆是。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激励万众创新,以法律为科技创新撑起一把“保护伞”, 加强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保证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四要做好政府服务工作。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不得采取集中停工停产停业的整治措施;对于具有合法手续,但没有达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整改措施;对于没有合法手续,且达不到环境保护要求的,应当依法严肃整治,特别是“散乱污”企业,需要停产整治的,坚决停产整治。可以帮助指导,不能熟视无睹。在当前新发展理念下,政府部门要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对民营企业进行指导,切实让有潜力的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将更大财力、精力等投入到科技创新上。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