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科技网
上海成立产研院补齐创新体系“短板”
本报上海8月23日电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今天正式揭牌成立。它将在上海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战略规划、组织协调、联合研发、成果转化和政府决策咨询等方面的作用,并将激活上海数量众多的科研院所的创新“神经”。
如果把创新比作接力赛,第一棒是科学发现和机理验证,第二棒是技术形成和原型实验,第三棒是应用转化形成生产性技术,第四棒则是产业化和商品化。现在比较缺的是第三棒的传接,这一直是创新链上的薄弱环节。秉持“开放创新、服务产业”的理念,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定位为共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引领提供统筹、支撑、服务的平台,决心牵头作为一个组织者和行动载体,同产、学、研、用等各界组成联盟,共同传接好“第三棒”。
上海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钮晓鸣介绍,产研院虚实结合,是一个属于社会、不设围墙的创新机构,将突破传统机制对创新资源的束缚,联动统筹,柔性组合各类社会力量共同进行创新研发,可以让用户、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其中完成所需的技术研发和转化任务。
在设立研发项目方面,产研院坚持开放性,以组织社会力量参与为主、自研为辅的原则,采取“合同科研”的管理机制。围绕一个目标,产研院通过联盟或招标的形式组织产学研用开展合作攻关;或依托产研院的创新平台以项目方式引进研发团队开展集中攻关。项目完成后,团队可离开产研院,实现人才的合理流动。
资源配置和利益共享是开放合作的关键机制。产研院通过资源统筹,突出重点进行投入。完成合同后,通过知识产权、研发报酬、转化收益等不同形式给予合作方利益回报。为支持更多的成果产业化,鼓励研发团队设立衍生公司把新技术快速带入产业,产研院与一批产业投资机构建立合作联盟,对有成长前景的技术、团队或企业早期介入其研发过程或进行长期跟踪,共同扶持一批企业快速壮大。
产研院将力促上海“十二五”期间形成以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为核心,面向产业和行业服务的工程化技术集成创新平台,传接好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过程中应用转化的“关键一棒”,初步建立应用技术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