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和2014年将是全国新建炼厂投产的高峰期,中国将全面走进炼油过剩的阶段。
由于产能过剩在石化行业已经是普遍现象,成为抑制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氯碱、纯碱、电石、轮胎、化肥等产品的产销率持续下滑。加上中东乙烯等石化产品进入投产高峰期,欧美、以及亚太等传统消费市场消费能力下滑,给我国石化下游产品市场形成额外冲击。
炼化产能过剩风险加剧
2013年福建将有两大千万吨级炼油项目投入试运行,总投资293.82亿元的中国中化集团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预计年销售收入514亿元;福建联合石化公司“脱瓶颈”改造,将使年炼油加工能力扩至1400万吨。作为全国规划的九大炼油基地之一的泉州,届时将拥有两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
在广东,去年随着中石油广东揭阳2000万吨/年炼油项目的开工,中石油开始了在广东的炼化布局。目前广东已有茂名石化1350万吨/年、湛江东兴500万吨/年、广州石化1300万吨/年、惠州大亚湾1200万吨/年等众多炼厂,总炼油能力约为4350万吨。
与此同时,中科合资的炼油加工能力为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项目等也在积极推进。而且,广东还雄心勃勃地提出,到2015年广东原油加工能力要达到10000万吨/年,成品油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
在广东炼油产能翻番的同时,其炼厂产能过剩、开工率下降的现象或许也将如影随形,甚至全国的炼油行业都将陷入过剩。“到2020年,全国炼油产能过剩将达到3000万~4000万吨。”大宗商品资讯机构金银岛分析师韩景媛说。
据中国石油与化工联合会数据显示,2012年,石化行业仍保持较强投资增势,不论是投资额还是新开工项目增幅较上年都有较大幅度上升。2012年1-11月完成投资1.55万亿元,同比增长26%,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4.9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11537个,同比增长7.9%。
截止到2012年底,我国尿素产能过剩约1800万吨;磷肥超过国内需求1000多万吨;氯碱、聚氯乙烯、电石行业装置利用率仅70%左右。一年以来,石化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取得了一定进展,投资结构也有所改善,但过剩行业仍在扩大产能,同质化产品市场竞争激烈。石化下游产品价格长期在历史低位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