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工业气体污染监测新技术提升空气检测水平
  • 点击数:514     发布时间:2013-02-03 08:30:33
  • 分享到: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安徽光机所两项最新科研成果分别在快速、便携、同时监测多种大气污染成分,以及对监督性污染源远距离遥感监测等方面取得突破。
关键词:

近日,PM2.5居高不下,造成了时间空气质量不达标。这有气候和工农业污染等原因,而监测仪器分不清“灰”与“水”也给科学测报带来了困扰。 针对国内污染源严重,检测技术水平低的现状,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安徽光机所两项最新科研成果分别在快速、便携、同时监测多种大气污染成分,以及对监督性污染源远距离遥感监测等方面取得突破。这两项科研成果近日通过了安徽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会,被专家们认为综合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安光所两项科研成果是其承担的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重点课题中的“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和“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

安光所“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针对工业园区监测、气体偷排和泄露现场监测,采用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紫外多次反射池技术以及光纤光谱仪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同时对多种有毒有害气体的现场快速监测,且具有小型、便携式、成本较低等特点。通过对化工厂区、电厂厂区以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的应用示范,表明仪器性能稳定,可满足无组织源、工业排放以及机动车排放的现场监测的要求。

“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则设计了可二维扫描的多光路污染源排放污染气体遥测系统,实现了在几十至数百米距离外对定点污染源多种污染气体的排放通量和分布进行遥测,适用于移动平台。示范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稳定、数据可靠,为主要工业污染源排放提供了有效的遥测手段。

鉴定专家组认为:安光所研制的“便携式多组份气体紫外现场分析仪”和“污染源排放遥测技术系统”解决了应用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技术满足多种气体测量的仪器小型化难点,以及污染源排放气体通量及空间分布遥测等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应技术与设备的空白,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和市场前景。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