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
微经济正成为业界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这一方面得益于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是人们的消费方式正转向小量、多样和频繁。这种微需求的爆发,带来了巨大商机,使得商业格局发生明显的变化。
从广义上说,微经济是指那些中小型或者是微型企业,甚至是个体,这些微经济体相当活跃和有效率,特别在危机中有很大的应变能力。狭义说,是指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上,特别是做中小额贸易的供应商和采购商所产生的经济力量。
“微时代”的来临,带来了3个显著变化。一是小微经济体与大型企业有了平等的竞争机会,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经济格局共存的时代。对很多小微经济体来说,没有品牌、没有资源、没有资金,但互联网给了大家一个蚂蚁和大象同台竞技的机会。在电子商务不断创新、物流体系不断完善、支付安全和信用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方式开拓国内外市场,逐渐成为推动微经济发展大潮的主流。
二是微创新的流行。在“微时代”,重视微市场的微需求,才能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对于很多大企业来说,由于设计、生产已经模式化,难以也不太愿意去研究并满足用户的细小需求,而这正是中小企业的机会。站在客户的角度上,进行非颠覆性的变革,最终体现为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微创新决定着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三是线上和线下结合得更紧密。腾讯微信负责人直言,移动互联网应该有一种别于传统PC互联网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最终会是跟线下的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目前基于微信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创新应用正不断涌现,比如说微信查路况、查信用卡、订酒店、订外卖、买门票、微团购等等。线上和线下的紧密结合,也使得整个互联网经济更扎实更健康。
在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纳税额占国家税收总额50%以上的中国,推动微经济的发展已势在必行。1个100万元的交易和100个1万元的交易,代表着完全不同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从用户的细微需求入手,也许只是一点点微创新,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互联网让“微经济”生根开花
本报记者 陈 静
《经济日报》,2013年1月30日
◆借助“病毒式营销”和“位置服务”,网络营销方式正在越来越向精细化迁移。
◆“小而美”的网店瞄准电子商务中的细分人群,生意来自“碎片化需求”。
导读: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消费模式,也改变着企业的营销方式。当越来越多的人将生活和互联网紧密连接,这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大网也就有可能在消费和营销两端将目标人群无限细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使细分后的“微市场”被发现。
“他们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需要什么?”这些曾让传统商家头疼不已的问题,在互联网的帮助下迎刃而解。2012年成为“微经济”应运而生的一年,形形色色的“微经济”,正在改变传统经济“求大求全”的惯性思维。
营销方式力求精准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新浪微博页面上曾出现过一条与众不同的宝马3系汽车广告。新浪微博奥运项目负责人景国云告诉记者,这条广告只有关注“@宝马中国”官方微博账号或者有相关联系的用户才能看到,“对无关的用户不会造成干扰”。这正是新浪微博对细分用户投放微博广告的一次“试水”。精准营销被苦苦寻求盈利模式的微博平台视为“开疆辟土”的利器。据新浪新闻发言人刘奇透露,自助广告系统将在2013年被新浪微博重点推广。在这个系统中,企业能够直接向新浪微博用户推送消息。自助广告系统会根据微博用户粉丝、所粉的对象、微博内容、评论等分析用户特性,以决定向用户推送什么样的广告内容。
在移动互联网端,精准营销则更集中于对用户所处位置的判断,即位置服务上。所谓位置服务,就是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查询附近的商家优惠信息,或者接受优惠信息推送。
在美国,移动支付公司史克威尔推出了一款将地理围栏技术和移动支付结合的产品,当消费者到达常去的餐厅100米内,餐厅就能感知消费者的到来,并向他们推送询问是否要点菜的通知。
在国内,团购类网站率先尝到了“位置服务”的甜头。数据显示,2012年下半年开始,使用移动设备团购生活服务类商品进入爆发期,增长幅度比上半年高4倍。窝窝商城董事长兼CEO徐茂栋则表示,“整个移动端在购买后1小时之内发生的即时消费占20%以上”。位置服务和移动团购之间的紧密联系可见一斑。
电商凸显“小而美”
淘宝店铺“慕布卡家纺”的店主慕容有个和大部分网店店主截然不同的原则:绝对不靠低价吸引顾客。她的网店里只有几种棉麻布料的窗帘、桌布和床上用品,绝大多数都是低调朴素的款式。“喜欢这样家纺风格的,大多是讲究生活品质、审美倾向和经济能力都差不多的人。”慕容告诉记者,这些顾客看重低碳环保,慕布卡的产品包装都用包装纸和无纺布袋包装。“抓住细分市场,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保证一个稳定的客源。消费人群的属性越集中,口碑效应就体现得越明显,现在店里60%的销量都来自老客户和他们推荐而来的朋友。”
这些被称为“小而美”的网店,正是“微经济”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投射。在传统消费模式中,由于受到地域限制,“碎片化”的消费需求很难被汇集起来,单一品类的产品往往不足以支撑一家实体店铺,互联网则突破了这一局限。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总结,“小而美”的网店一般有以下特点:规模小;盈利能力高;能提供特色产品或服务;在细分领域的模式创新难以模仿;高用户粘性,低营销依赖。“它们代表着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方向。”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