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船舶报
“船舶焊接技术的发展需要工艺创新和焊接装备创新,将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节能降耗、绿色环保作为船舶焊接的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船舶焊接的质量与效率,为实现造船强国梦提供支撑。”在日前由中国船舶工业高效焊接技术指导组和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焊接分会共同主办,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中国钢研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三英焊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13年中国船舶工业高效焊接技术指导组工作会议暨船舶及海洋工程焊接技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纷纷指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全球船舶工业发展已进入创新密集和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时期,船舶焊接技术必须与时俱进,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加强研发能力,弥补当前高性能、高质量船舶焊接材料不足的缺陷,增强船舶焊接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进一步提升设备的利用率。
随着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技术的更新,不少船舶焊接技术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也不断涌现,如多丝埋弧单面自动焊工艺与装备、多电极龙骨自动角焊工艺与装备、大合拢垂直气电自动焊工艺和装备等,这些技术和装备的推广应用使船舶焊接效率、质量呈现出大幅度的提高。中国船舶工业高效焊接技术指导组主任、上海船舶工艺研究所研究员陈家本在会上表示,目前船舶焊接效率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5~6倍以上,船舶焊接质量一次合格率达到92%以上,然而,由于焊接人才未能跟上船舶产品建造发展的需求,当前熟练焊工在船厂中的比例不高,这也造成了船舶建造中的大量焊接质量问题,影响了我国船舶出口和国际信誉。
另一方面,我国船舶工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市场调整转型的战略目标也迫切需要高效焊接技术的支撑。南通太平洋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焊研所所长冯大成认为,一些船企积极介入海工领域,并开始使用高强度钢,建造特种结构,随着材料强度的提高,焊接难度和风险也相应提高,对焊接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薄板、一般强度钢不同,高强度钢结构制作要注意可焊性、施工性和防止焊接缺陷等,如果按一般强度钢结构焊接经验来对待高强度钢的焊接,就可能遭受的损失。
相对工业发达国家,我国钢配套焊接材料的研究也较为落后。钢铁研究总院焊接研究所所长马成勇以9镍钢及焊材为例进行了分析,他指出,9镍钢及焊材研制成本高、难度大,目前国内关于镍基焊材及工艺的研究比较滞后,关键技术掌握在国际上诸如SMC、ESAB、B?魻HLER THYSSEN、METRODE等大公司手中,我国还须迎头赶上,加大国产化研究力度,尽快实现高质量焊接材料和设备的生产与应用,以缓解大量焊材、设备以及专用软件等严重依赖国外进口的现象。
针对当前我国船舶与海工焊接技术所存在的问题,陈家本表示,船舶焊接产业应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推广与应用高效焊接新技术,不断在实践中改进和提高原有技术,使其朝着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应紧密与现代造船模式相结合,采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攻关的方式,开展具有各船企自主特色的现代化焊接新技术研究,建立起诚信、双赢的焊接产业链,形成对高效焊接技术发展动态追踪与研究的长效机制,逐步向焊接自动化及焊接机器人化方向发展。
陈家本同时指出,在高效、自动化、智能化焊接设备发展的形势下,焊接的操作者趋于简单化、智能化,对操作技能的要求也逐渐淡化,但是焊接操作者的素质、能力等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因此必须要提高焊接操作者的技能和职业道德,焊接操作者须经考核合格获得相应的焊接证书,才能上岗。此外,还应大力培养焊接技术研究人才,重点培养焊接技术应用、管理人才,吸收国际先进焊接管理理念,不断充实企业焊接人才队伍,为我国船舶焊接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为提升我国船舶与海工焊接技术水平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