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新闻分析:透视新一轮钢价下跌背景下的鞍本联合
  • 点击数:1132     发布时间:2005-08-17 09:31:50
  • 分享到:
关键词:

    经历业界长达数年的筹划、磋商之后,鞍钢和本钢的联合重组终于尘埃落定。虽然还有许多实质性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但是东北地区这两家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其合二为一已势不可挡。

    正值国家宏观调控和钢铁产业大调整的关键时期,鞍本联合无论是在政府官员,还是在业内专家眼里,都备受称道。但今年这起国内最大的钢铁企业重组案例,却是在钢铁市场刚刚步入颓势后出现的。有关专家分析认为,由于近年来产能过度分散和低水平扩张的影响集中释放,近期我国钢铁市场将出现新一轮的价格下跌。在这个大背景下,鞍钢、本钢这两家综合实力均排在国内同行业前10名内的钢铁企业选择重组联合,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事实上,鞍本联合的想法早已有之。但是既没有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联合,也没有在企业最“得心应手”的时候联合,应当并非偶然。本钢集团董事长张营富告诉记者,2001年有人提出鞍本联合时,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没有这样的要求。2000年以前,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的本钢,面对市场时还有很多“不适应症”:品种单一,效益低下,甚至很多工人一度发不出工资,厂办集体和企业办社会的问题突出,企业包袱沉重。而当时中国的大多数钢铁企业,都面临着差不多的境遇。“企业连饭都吃不饱,还哪有心思搞联合呢?”张营富说。

    随后几年,形势发生了变化:国民经济高速发展,钢材需求持续攀升,产品供不应求,钢材、水泥等原材料产品进入了市场形势最好的阶段。鞍钢、本钢也从中受益,从2002年到2004年,连续3年销售收入创历史新高。即使在国家对钢铁行业出台宏观调控政策,市场出现阶段性暴跌的2004年,鞍钢、本钢的销售收入也分别达到501亿元和235亿元。有人认为,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具有较高市场利润的强势企业当然不会选择联合,因为谁都不用为产品销路和市场而担心,也就没有联合的原动力。

    在国家对钢材、水泥、电解铝等行业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将近一年半以后,原先由于投资过快,产能过分膨胀而带来的恶果近期得以集中体现。据发展改革委统计,今年5、6月份,国内钢材价格每吨急跌1000元左右,部分品种价格已跌破行业平均含税成本,钢铁企业库存增长了32.9%,应收账款增长了21.9%。

    面对新一轮的钢价下跌,专家们分析,如果说去年6、7月间钢铁市场出现颓势,随后又强劲反弹,其中的原因是乍一出台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打击了厂商的信心的话,那么这一轮的价格下跌则是产能膨胀带来的真实后果。“这种产能低水平膨胀的局面如果还不改变的话,中国的钢铁产业可能一蹶不振,将会出大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鞍钢集团总经理刘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