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本站动态

资讯频道

学会“盛夏”里的“冷”思考
  • 厂商:控制网
  • 作者:梁秀璟
  • 点击数:6558     发布时间:2015-01-16 17:10:00
  • 分享到:
其实,无论是工业4.0,还是机器人,都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如何在纷繁的市场中保持清醒而冷静的头脑,如何在乱象的市场中保有一颗能耐住寂寞、潜心钻研关键技术的心,才是此刻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关键词:

    如果有人问,2014年的中国工业圈里哪两个词出现的频率最高?我想“工业4.0”和“机器人”绝对不分伯仲。各大网站,各大论坛,各大媒体圈……无论是高大上的峰会论坛,还是微博微信等接地气儿的平台,“工业4.0”和“机器人”无疑都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座上宾”。

    但是细心的人也许不难发现,相较于上一年人们对这“两位”的热衷,进入2015年,业内似乎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我们先来说说工业4.0。

    工业4.0概念在2013年4月举行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被提出。之后,西门子相继在中国工程院举办的交流会议及2013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工业4.0概念也由此吸引了更多人的兴趣和关注。然而在中国工业圈内彻底引爆工业4.0的原因或许是因为中德双方政府层面对于工业4.0的频频互动。

    据悉,在中德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工业4.0”)对于未来中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认为,两国政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按照这个纲要,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和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联邦教研部将建立“工业4.0”对话。为两国企业在该领域开展自愿、平等的互利合作搭建平台。

    不仅如此,中德两国还商定将在标准问题上紧密合作,将“工业4.0”议题纳入中德标准化合作委员会。电动汽车、高能效智慧能源控制/智慧家居、供水及污水处理都是两国共同关注的未来领域。

    所有与德国政府的关于工业4.0的合作,都让我们很容易看出中国政府要借助德国先进制造的经验,深化中国 “两化融合”,进而实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初衷与决心。从这一点来看,在中国倡导工业4.0无可厚非。但是让人们感到不安的是,媒体过于夸张、频繁的报道,让很多人误以为中国距离工业4.0时代仅仅一步之遥,让我们对于中国制造转型迈入工业4.0时代显得过于乐观。事实上,对比德国工业4.0的愿景,我国的制造业总体上仍然处在中低端。前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今年年初表示,中国有世界上最先进的行业和领域,也有落后的甚至完全人工作业的小矿山小作坊。因此“我们在精心谋划4.0的时候也要着力打造工业3.0,甚至不得不去补2.0的欠账,这是中国的国情”。

    事实上,在李部长的这次公开发言之前,已经逐渐有很多业内人士意识到,我们不能一直停留在工业4.0的“盛夏”时代中,甚至有媒体陆续发声:先做好工业3.0,再谈工业4.0。对于这样的态度笔者是极为支持的。工业4.0是美好的愿景,是我们要奋斗的目标,但却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迈向工业4.0的征程中,中国制造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在采访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总经理王海滨先生时,他曾表示,“就目前来看,中国工业应该处于3.5的时代,也许德国制造业的确领先于我国,但这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借鉴欧洲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少走一些弯路。但工业4.0的前景以及它背后的三个内涵,终究会发生在中国工业上。 ”王海滨的这席话或许能让我们更为理性地看待工业4.0与中国的关系。

    让我们再来看看机器人。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显示,中国市场2013年工业机器人销售总量达到36560台,占全球销售总量约五分之一,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在增速上,2010年以来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平均增速为35.1%,2011年更是高达50.7%。如此巨大的市场需求与国内供给庞大的缺口形成鲜明对比,暴露出巨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有人把2014年称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元年。

    然而,近期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的一席话似乎让我们意识到,在中国追捧机器人的热度是不是太高了?曲道奎的原话是:“机器人热已经达到110度了”。是的,机器人在中国太热了。仅是曲道奎一人,最近一年在全国就做了30多场的专题报告。

    与此同时,近几年先后建成的机器人产业园亦可以证明这种热度。2011年年底,重庆市提出“把重庆建设成机器人之都”的构想,力争到2015年,打造机器人产业研发、设计、制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产业基地。2012年3月,唐山市出台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15年建成我国最大的、年产值超过200亿元的机器人生产基地。同年10月,上海市提出将聚焦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壮大发展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使上海成为我国最大机器人产业基地,至2015年达到200亿元的规模。成都、杭州、常州、昆山、九江、晋城等全国30多个城市也相继提出了打造机器人先进产业基地的构想,截止到2014年上半年,我国已建成和建设中的机器人产业园已近40个。

    除此之外,在2013年“40多家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公司,160多家关联企业”的基础上,机器人概念企业正在以“每周出现两家”的速度增加,据悉,目前总数已经达到430余家。可是,这其中却大多集中在中低端,缺少核心技术,九成企业规模在1亿以下,未来5年,或许他们中的95%将面临洗牌。

    惊人的发展速度,不断累积的销售数量,令人热血沸腾的市场潜力……这些都是环绕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头上的光环,容易让人沾沾自喜,容易让人变得浮躁。但请不要忘记,光环也可能变成“紧箍咒”。越是繁华,越是容易迷失。

    其实,无论是工业4.0,还是机器人,都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如何在纷繁的市场中保持清醒而冷静的头脑,如何在乱象的市场中保有一颗能耐住寂寞、潜心钻研关键技术的心,才是此刻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