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将十里“渣山”变成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还原了青山绿水的自然生态。
据《武汉晨报》报道,武钢建厂几十年来,陆续产生了上千万吨钢渣,堆积成30多米高、占地面积达83万平方米、绵延上十公里的渣山,不仅占去了大片土地与农田,而且给周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
为了化解钢渣日益增加、渣场相对缩小的矛盾,上世纪90年代初,武钢冶金渣公司开始动起了“循环利用”的脑筋。
钢渣可以再炼出钢来。该公司投资1950万元,建成渣场钢渣处理与利用生产线,利用钢渣处理设备处理废钢渣,生产出甲、乙、丙级废钢、混合料、粒子钢、尾渣等产品,进行再利用。
掺了钢渣的水泥比普通水泥更好用。该公司新建了一条钢渣超细粉生产线,利用钢渣加工生产出的超细粉,具有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等一系列特性,成为水泥和混凝土的高活性掺合料,非常适用于水利、道路、港口等特种工程。这一技术在本世纪初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一。目前,该公司年产11万吨超细粉,产值达1900余万元。
此外,该公司还利用钢渣开发出了钢渣空心砌块砖、钢渣彩色地面砖、钢渣沥青路面骨料、钢渣矿渣双掺粉、钢渣道路基层用料以及土壤固化剂等产品,在华中地区各个城市得到广泛应用,并远销德国、丹麦、芬兰等国。
从前是钢渣破坏了自然环境,冶金渣公司反过来利用钢渣还原生态环境。他们以渣铺路,铺设了十几公里的环厂公路,在公路两旁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结合渣山地形环境特点,建造了龙角亭、怡春园、三叠泉、荷香桥,培育出“栀子花园”、“枇杷园”、“葡萄园”“先锋园”等20余个园林景点。曾经飞鸟绝迹的十里渣山变成了一个工业旅游新景观,成为武钢西大门一道绿色环保屏障。
这些年,武钢冶金渣公司不仅消化了所有老渣,每年新增的120多万吨钢渣,利用率也达到100%。
信息来源:中国冶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