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整理自两会代表委员关于“智能制造”方面的提案要点,结合技术突破、产业协同、政策支持等多维度规划未来制造蓝图。
01 工业大模型驱动全产业链升级
提案人:周云杰(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头雁领航,数据筑基,破局工业AI应用瓶颈
• 夯实数据底座:建议设立国家专项,发布国家级工业场景图谱、语料库和数据集,推广“一图四清单”行动方案,解决数据质量与场景适配难题。
• 龙头企业示范:通过财政补贴支持家电、汽车、医疗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先行先试工业大模型应用,打造标杆案例并共享经验。
• 扶持双跨平台:培育标准化、低成本解决方案,推动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中小企业,降低AI应用门槛。
02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智造”生态构建
提案人:张勇(国务院国资委)、郭雷(中科院院士)——仿生智能+硬科技,重塑全球产业链话语权
• 新质生产力突破:建议设立“仿生智能”国家专项,攻关无人系统运动智能、博弈智能技术,培育人形机器人精密传动等硬科技。
• 全球价值链跃升:推动中国制造从“隐形冠军”向国际品牌转型,到2035年实现70%高端装备自主可控,打破半导体、工业CAD软件依赖。
• 国企改革深化:支持央企牵头承接智能制造重大专项,打造“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培育世界一流智能终端生态。
03 衔接“十四五”与“十五五”的数字化转型战略
提案人:周济(中国工程院院士)——从数字化转型到智能化升级,锚定2035制造强国
• 两阶段推进:提出到2030年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普及,2035年全面智能化升级,构建“四级金字塔”智能工厂体系(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
• 基础设施筑牢:建议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完善“新基建”布局,推动5G、北斗与智能制造的深度协同。
• 案例示范: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区,如浙江金马逊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发的高端金属管件智能装备。
04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分级指南
相关政策综合建议 ——中小企业上云补贴,数据安全与成本难题双解
• 分类分级标准:制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建立“政府+协会+服务商”联合诊断机制,针对性匹配资源。
• 专项补贴支持:通过基金补贴中小企业云服务采购,降低转型成本。
• 安全与伦理规范:完善自动驾驶测试互认法规,界定技术安全边界。
05 “人工智能+”深度融合行动
提案人:孙东生(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余晓晖(中国信通院院长)——垂直大模型+行业数据集,让AI从实验室走向车间
• 行业模型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知识融合,突破生产制造环节的稳定性难题,如北大荒病虫害预测准确率达92%。
• 数据资源构建:设立专项基金培育高质量工业数据集,探索基于可信数据空间的流通体系,反哺大模型性能升级。
• 场景开放共享:鼓励地方政府开放智能工厂、智慧电网等示范场景,培育AI+安全、AI+医疗等复合型人才。
06 产学研深度融合破解“卡脖子”难题
提案人:林伟明(浙江省政协委员)、武汉琦(中信重工董事长)——车间变实验室,国产系统突围核心技术
• 校企共享机制:鼓励高校将研究院建到企业车间,推动教授团队直面市场需求,加速成果转化(林伟明)。
• 工业操作系统攻关:建议设立专项突破国产工业操作系统技术,构建自主可控生态,打破国外开源系统依赖(武汉琦)。
• 跨领域协同创新:如浙江大学与金马逊合作研发高端金属管件智能装备,对标国际技术替代(林伟明案例)。
07 仿生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新赛道布局
提案人:郭雷(中科院院士)、何志伟(浙江省政协委员)——人形机器人量产倒计时,硬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 仿生智能专项:建议设立国家级科技攻关项目,推动无人系统在极端环境下的运动智能与博弈智能(郭雷)。
• 具身智能产业培育:提前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如精密传动、控制算法),拓展应用场景(何志伟)。
• 人才储备计划:以智能汽车等载体实践教学,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何志伟案例)。
08 绿色制造与碳足迹管理
提案人:韩谦(全国政协委员)、牛雪峰(河南证监局局长)——绿色工艺+碳核算,破解制造业低碳转型难题
• 碳足迹标准体系:建议建立统一的家电、汽车等行业碳核算标准及数据库,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国际绿色壁垒。
• 绿色技术推广:通过财政补贴鼓励企业采购智能环保设备,支持非接触式雷达监测、一键报警等适老化安防技术研发。
• 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涉制造企业数据跨部门共享,利用AI优化能耗监测模型,提升能源资源利用率。
09 智慧物流与低空经济协同创新
提案人:夏泳(重庆移动总经理)、陈鹏(北京市政协委员)——5G+北斗导航,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物流网
• 低空经济试点:建议成渝共建国家低空经济示范区,开放无人机配送、医药冷链运输等场景权限,缩短审批时限至1小时。
• 智能卡车集群:推动怀柔汽车产业园升级,开展车路协同试点,通过ETC动态免费额度分流30%高峰车流。
• 卫星互联网布局:沿高速公路布局3000个起降点,构建“15分钟低空服务圈”,降低低轨卫星应用成本。
10 智能卡车集群打造新物流体系
提案人:陈鹏(北京市政协委员)——怀柔智造,路网协同,自动驾驶重塑物流效率
• 产业园升级:建议加强怀柔汽车智能制造产业园配套建设,吸引上下游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打造高端重卡基地。
• 智能驾驶试点:推动车路协同系统落地,开放自动驾驶路段权限,开展物流配送示范运营,加速技术商业化。
• 政策联动支持:通过基础设施补贴、产业链协同政策,助力新能源智能卡车产业规模化发展。
总结与趋势洞察
2025年两会提案凸显智能制造与国家战略的深度协同:
• 战略衔接:以“十四五”成果为基石,锚定“十五五”智能化升级目标,强化工业互联网与标准体系。
• 绿色与安全:碳足迹核算、数据安全治理与伦理规范成为刚性要求,推动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 新质生产力:通过仿生智能、人机协同等硬科技突破,加速中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转型。
呈现三大核心方向
1. 技术突破:以工业大模型、仿生智能、国产操作系统为代表,强化底层技术自主可控;
2. 场景落地:聚焦智能终端(如卡车、机器人)、产业园生态构建,推动AI与制造深度融合;
3. 政策协同:通过财政补贴、标准制定、产学研联动,平衡区域发展与中小企业转型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