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2011年3月30日
“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了描绘,并明确提出要“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我国的制造业创造了三分之一的GDP总量,贡献了90%的出口总额,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我国仍处于城市化、工业化中期,在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制造业仍是重要经济支柱。
针对我国制造业的现实情况,“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5个方面,对制造业改造提升进行了重点部署。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明确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对装备制造行业、船舶行业、汽车行业、冶金和建材行业、石化行业、轻纺行业、包装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建筑业等提出了明确发展方向。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装备制造行业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十二五”时期,我国装备制造行业将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从体制改革、机制完善、政策扶持、人才培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形成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投融资体制,发挥财政投资的导向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有效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筹集资金,重点支持装备制造行业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支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十二五”规划纲要还提出,冶金和建材行业要在产品研发、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十一五”时期,我国实施以节能减排为导向的产业政策,从实施效果来看,进展较为顺利。不过,我国节能减排机制尚处于转型过程中,亟待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十二五”时期,我国将继续淘汰落后,鼓励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应用,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提高产品附加价值,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