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自动化企业发展的战略性思考
◆ 在国家当前经济发展阶段中工业自动化企业的发展转型问题
◆ 工业自动化企业在发展阶段如何形成自己的产业链
◆ 工业自动化企业在自身的工作中,是如何实现“节能降耗,安全生产”?
◆ 中小企业如何解决 “先体制机制与组织结构合理化,再自动化、信息化” 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事以自动化技术和产品为核心的企业多达6000多家,产业规模达千亿,其中97%左右为民营企业,95 %左右均为中小企业。无可否认,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我们工业自动化企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整个产业焕发着勃勃生机,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在目前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与新阶段,众多自动化企业面临着调整企业结构,适应国家经济转型以及自身如何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这是每个企业正在或即将面临的问题,关乎着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关乎着整个中国自动化产业的未来!首届中国自动化企业发展战略论坛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来自自动化行业的50多家企业代表出席了会议。
论坛以“针对国家政策导向与市场需求,研讨企业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为宗旨,围绕当前企业战略发展应当如何围绕着“国家政策导向、市场需求牵引、技术进步推动”来进行思考;企业如何围绕着“自主创新、节能降耗、生产安全”等内容来考虑企业的战略转型;我国工业自动化企业如何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创造与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等问题交流发展经验体会。
专家深入剖析 中小企业是最活跃的创新群体,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特别是初创的小企业,规模小、投资少,面对生存危机与竞争压力,他们比大企业更具创新活力。在创新项目数量、创新成功率、创新周期、创新成本等方面中小企业都优于大企业。我国60%以上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对于过程工业来讲,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就是综合自动化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内涵就是将生产过程的生产工艺技术、设备运行技术和生产过程的管理技术集成起来,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控制、优化运行和优化管理,从而保证以产品质量、产量成本消耗相关的综合生产指标的优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制造执行系统、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如何来实现无缝的连接是其中的核心问题。离散工业信息化的基础是集成制造系统,即现在的现代制造集成系统,它的目标是要把设计、制造、管理集成起来。 建议大家要关注几个方面:一是国家战略核心,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三是要有激励机制,四是要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这几点非常值得我们重视并且贯彻。那么如何推进我们自身的自主创新?我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应该打破眼界,在体制上有所创新。中国企业未来占主流的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即企业所有制是多元的。 产业链是产业层次的表达,产业链也是产业关联程度的表达,产业关联性越强,链条越紧密,资源的配置效率也越高,因此,重大企业绝不能把带动相关中、小企业看做与自己发展无关大局的“小事”,而应当当作为“与己有关”的大事去做。同时,产业链也是资源加工深度的表达,产业链越长,表明加工可以达到的深度越深。企业的自生能力不仅要求其产业、产品、技术选择要与经济要素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相一致,而且还必须融入到全球的产业链,并成为该产业链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或结点。因此,企业在考虑自身的战略发展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努力形成企业自身的、良好的“产业链”。只有如此,方能使企业的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国际上讲,认为全世界现在没有一台是绝对安全的机器,但是我们要尽量能够做到让机器更安全。所以我们说安全是设备和机电产品的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因为任何设备不管谁来使用,不管加工的零件如何,首先要保证人的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制定安全标准体系也是以此为目标,尽量对我国的安全标准进行完善。
郑昕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副司长
柴天佑
中国工程院院士
常修泽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
孙柏林
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勤
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企业现身说法 经历了近四到五年的发展,2007年和利时公司应该说对于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仍然感觉到差距很大,自动化这个行业就是做而知不足,包括DCS虽然和利时发展了十几年,仍然觉得有很多欠缺的地方需要不断改进。2007年我们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思路——产品化、集团化和国际化。产品化是以世界标准,最优秀的企业来作为标杆,也就是说下一阶段和利时公司产品化的提升,是将我们的产品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二是集团化,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标,集中优势资源,也就是说有所为有所不为;第三是国际化,我们希望用五年的时间,实现和利时公司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化。 我们要逐步地学会管理大企业,小企业的资源和信息掌握在企业家个人手里,大企业的资源和信息分散在众多人手里,有效的沟通理解与高度的统一思想是比较困难的,也正是我们工作的难点,如果把分散的资源和信息集中起来负于统一的企业目标,就要经常地开会,包括建设企业的信息化等等。另外,如何把企业的目标和战略转变为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也很困难。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 “我们无法改变风险,但是我们可以调整船帆”,总结经验和调整策略是:我们要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地创新,团结是需要我们联合,希望我们国内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团结联合起来。 国电智深认为:经济全球化已经到来,中国自动化企业要想在全球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通过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通过重点突破,证明企业实力;通过产业化,推动自动化装备技术进步!我们相信:只要全社会能够充分认识到发展自主化自动化控制系统这一重大技术装备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调动一切力量鼓励、支持自动化企业自主创新,中国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一定能够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福升科技在考虑进一步发展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去替代国内关键企业中使用的国外产品的关键技术,实现关键技术民主产业化。当然这个课题比较大,但是我们想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围绕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坚持自主创新,如何走出这一步,也是我们公司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公司为此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是成立了专门小组,由上海福升总经理亲自牵头成立了六人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公司产品的研发,第二是决心要走出贸易圈子,公司在今年8月份成立了系统工程部,准备在系统集成产品方面加大力度。 中自理解的自动系统是一种自动的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品,我们怎样把这个艺术品,变成一个工业化标准化的东西?对于控制系统一直以来都是个性的东西,怎么来通过一些手段把它变成一个通用的产品?通用要求我们必须做软件的平台、硬件的平台,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在这个平台的基础上再做二次开发,这种二次开发跟以前的完全不同。 企业的发展首先要解决产品问题,但有了产品不等于就能发展,就有机会成长,还要解决更重要的问题——管理问题。管理的核心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利益分配问题。国内大型企业也好,中小型企业也好,很多企业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不解决好这一问题,企业终归要分家,企业发展中终究要遇到瓶颈。怎么解决利益分配问题?昆仑通态提出了“共赢”两个字,并把“共赢”贯彻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第二,解决企业信任危机的问题,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信任危机是最关键的问题,缺乏信任就不能一起奋斗。第三,是解决人力方面的问题。 技术创新是至关重要的,是企业生命的源泉,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技术创新就在于人才,吸引人才在于企业制度。步进科技从创业初期就为吸引人才推出股权激励,提倡让优秀的人成为股东,共建共赢。所以我们的人才很少流失,流失的也不过是一些“空降兵”,来了之后与企业理念不合又走了。有了人才才可以创新,技术创新需要一个很好的思路,站在巨人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步进科技目前走的就是典型的与国家目前鼓励政策相一致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道路。
王常力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杨溪林
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潘钢
北京国电知深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敏生
福升科技集团公司总裁
王文海
浙大中自集成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华祖银
北京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池家武
深圳步进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