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9日
——梁小虹:技术价值是企业的尊严----
梁小虹:大家好!
因为我看了一下这个单位的名字,只有我这个单位的名字里面含有技术,但是是不是我能讲清楚,确实是一个未知数。牛总提的这个问题,钱院长把这个问题做了诠释,刚才林总、施总都讲了,讲得非常好。
因为我对于这个问题认识得非常肤浅,在接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直没有想清楚,坐在这里的时候赶快现场发挥在想。我想,主要是技术的价值和尊严,我理解牛总提这个题目的时候不是讲技术的价值,更主要讲的是技术的尊严,但是我们原来不知道技术的尊严怎么表达,今天往这里一坐听了钱院长、林总、施总讲了有一点理解。技术的价值专家都讲得很清楚,就是改变人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运行的方式。我们1764年发明了蒸汽机,1789年发明了电灯泡,以后核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都有了发展。我说这个技术的价值,所有的人都知道它,我经常在当地讲,中国人为什么现在节奏越来越快?就是手机闹的。在单位里面,坐在单位,在车里面就可以发指示,过去我们是做不到的,在车里面无数人跟你汇报工作,过去也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疲于奔命,所以我们在世界上的节奏最快。那么经济全球化就是互联网闹的,没有互联网大家不知道人才往哪流,物资往哪流,所以这个就是技术的价值。
那么更重要的是谈技术背后的尊严,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技术做基础,这个企业是没有尊严的。当然,他有技术以后,能不能适应市场,我认为是第二个问题,但是首先要有技术。
我讲我的例子,我又有尊严又没有尊严。为什么这么讲?航天我们能讲的就是 火箭,杨利伟是我送上去的,聂海胜是我送上去的,解决嫦娥两地分居也是我解决的。那么总理讲,解决中国的航天问题,你们的卫星打多高,我们的头就昂多高。这个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我们是有责任的,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是有尊严的。但是同时,我也没有尊严的地方,我们这个单位除了搞导弹、火箭以外,我们还有煤产业,我们在煤 化工、特种车、风力发电、新材料等等方面,还有一些比较大的产业。但是这些产业最大的问题,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说很少有自己的核心技术,这个时候我就没有尊严了。
所以,我想作为一个企业,他要想获得尊严,他要有技术的价值,谢谢!
------施正荣:在不同阶段技术的重要性-----
施正荣:我想从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一个创业型的企业,技术起到什么作用?他在不同的阶段,重要性的意义如何?所以,总体来讲,技术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同的阶段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我们无锡尚德2001年刚刚成立,刚才我在澳大利亚是从事第二代太阳能技术的研究我已经做了十多年的研究,那么我们当时选的技术,并不是从事最新理念的技术,而是采用相对比较成熟的技术,采取大规模的生产。所以,我觉得刚刚我们林总讲的,这个技术的先进性,是反映在你对客户的需求,是提供的服务的有效性,以及盈利的能力。尤其是白手起家的企业,如果我们采取最新型的技术,火箭技术我来做一个什么东西,我不能盈利,那么很快它就会失去生命力。
那么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企业一旦渡过了生存期,就要发展。那么这个发展需要有能力,来进行你后续的技术的储备和研发。比如说我们尚德,从05年年底上市以后,我们仅以经济能力和实力,来进行了我们技术的研发,包括我们在澳洲的第二代,我们已经开始产业化,明年就可以生产了。我已经有这个实力来做这个事情,同时我考虑到5年、10年以后我们将来的技术怎么发展,以及我原来在实验室有很多的想法,当时没有条件,现在我有这个条件了,就完全可以开发这些技术。也可以招聘国际上尖端的有能力的人才,跟国际上的大学,跟美国、 澳大利亚、日本都开设了研究所。所以,在这个阶段,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我相信尚德要在 太阳能行业,永远立足于领先的地位,我们每5年必须有一个杀手锏的技术。否则,你很快会被后来者超越。所以,企业的发展阶段,对于技术的投入,对于领先性、前瞻性。所以,对于技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对于CTO是非常重要的,要选定你技术的方向。
我本人就是搞研究出身的,所以我天天可以看到我们这个产业10年、15年以后的发展方向.
——林正刚:从跨国公司的角度谈创新-----
林正刚:谢谢各位!
我想从一个跨国公司的角度去看,我想从几点来谈一下我的观点。
第一个,刚才是在院长提到竞争力、创新、价值,实际上从公司的角度来讲,我们整天需要面对市场、客户。我们的竞争能力,就是来自因为我们提供给客户、市场适当的一种解决方案、一种技术,所以价值不是来自技术的本身,而是技术能否解决客户的问题,最后这个是否能够让市场来接受。如果是另外一个方面的话,我们可以看到,过去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将来可能有同样的例子,就是当我们过分注意技术是一切创造价值的话,有的时候会产生另外一个反效果,就是如果得不到市场的接受,这个技术本身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所以,我第一个观点,要讲清楚一点的话,就是技术的价值来自得到市场或者是客户的接受。
第一点我想提一下创新。第二点,我们公司从两个人开始的公司,到现在300多人的公司,我们这样的规模,过去二十几年来,一直靠不断提创新的技术,不断地提创新新的价值给我们的用户,才能够保持我们多年来比较高速度的成长,还是技术的成长下去。所以,创新对于我们来讲,对于公司来讲,是一个文化,是我们核心的竞争的能力。
那么再讲一点,我就结束我今天的开始。就是创新理念,因为从创新理念很多有不同的说法,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去体现,对于我们来讲,创新很重要,就是懂得怎么去放弃。这个是我们在过去实践这个创新的时候,往往碰到最大的问题。因为一个公司,无论你有多大,一个企业多大,你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不能够将所有最好的资源放在最有希望的投资的技术方面的话,我们这个企业会慢慢慢慢衰亡。所以,很重要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这个企业需要懂得怎么放弃一些东西,这样使得资源抽出来,放在更有希望的技术里面。
所以,总结一下 竞争力来源于更客户提供需要的技术,还要懂得创新,而且要懂得放弃。
——马云:繁荣时期应多思考多静养-----
马云:谢谢各位老大前面指路讲得很好,我是一个比较小的公司,才8年。这个行业比较新。去年是我最繁忙的一年,又烦又忙,收购了雅虎其不一定是好事。今年是我最紧张的一年,第一我紧张这个题目,繁荣时期的领导力。我不觉得现在是繁荣时期,股市繁荣并不意味着真的在繁荣。
第二个,我觉得别人繁荣跟你没有什么关系。繁荣时期很多的公司并不能繁荣起来,很多的公司可能死掉了。
第三,即使是繁荣的话,我觉得因为我听刚才两位教授还有很多的学者,我没有看得那么高,那么远。我觉得任何一个繁荣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企业应用这个生态系统,就像春夏秋冬,企业是一个人,而环境是一个春夏秋冬,繁荣如果夏天,那么这个繁荣延续那么长,意味着冬天很快就来。所以,我特别担心现在的繁荣,繁荣时期或者是夏天最主要的工作,是准备冬天的来临,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都要冷静。所以,我把繁荣称为夏天,夏天要少做运动,多思考、多静养。所以,我为什么上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准备过冬。互联网我进入了8年,但是互联网12年,这12年我看到了很多的繁荣、泡沫,起来又掉下去。尤其是99年、2000年,很多人讲互联网将这样、将那样,越说越好,势不可挡,转了个头,还没有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进入了冬天了。而且,这个冬天非常之长,所以我今天判断去年的发展,去年2.0、3.0说不清楚的概念越来越多的时候,我隐隐约约觉得这个事情不对。所以,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过冬,我要准备上市了。
上市,融来的钱是为了过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二个我觉得要挡得住诱惑。其实我们从香港到新加坡到美国的路演,第三站我们已经无底价的定购,当时我们定在13块5,但是我觉得我定在19块、20块也可以卖出去。但是我问自己,你这个公司对多少是有信心的?我们对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未来的股东和今天加入的股东是不是能负责任?所以,我觉得李嘉诚伟大的是把钱放在桌子上跟大家分享。所以,我觉得多加一块人民币,我多收10亿的现金。但是我后来觉得,别人把你看得很大,但是你别把自己看得很大。IT把你当英雄,这个时候你真把自己当英雄,问题就来了。别人当你很大,你不能当自己真的很大,所以我决定还是13块5。今天老牛(牛根生)没来,他是我们的独立董事,他今天是儿子大喜的日子,他今天来不了,所以他今天向大家表示歉意。我特别佩服他务实的精神,前两天牛根生提出了我们市值是200多亿的美金,但是我们别把
——马蔚华:繁荣时期更考验企业领导力----
马蔚华:刚才讲到在危机、困难的时候,考验企业的适应力和领导力,那么在繁荣的时候,更考验一个企业的领导力。刚才刘东华讲到了过去的一年是一个好年头,的确是这样的。过去的一年是繁荣的一年,尤其是金融业更是繁荣的一年,在这繁荣的一年,我经常被繁荣带来的这氛围所笼罩,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在国外毫无疑问这些企业都到中国来寻找机会,商业银行也到中国来寻找机会。就连过去对于中国的风险怀疑比较大的私人的投资机会的大佬,也纷纷来中国争夺市场。
包括在美国监管最严的地方,批准了我们在纽约设分行的申请。这是美国的现代金融法案颁布以后,将近20年内,美国不但没有给中国开机构,也没有给发展中国家开机构。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准入。但这不光是招商银行达到了监管标准,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繁荣。
在国内也是经常被繁荣的氛围所笼罩,不断地有人碰见我说感谢你马行长,买你的股票我大发了一把。当然,在繁荣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发展在过去改革开放几十年,特别是连续4年我们的经济增长超过了10%。到今年的10月份,在中国的银行业的本外币的总额达到了51万亿,我们股票的市值,包括A、B、H,在10月份也超过了28万亿。而在2、3年前,只有2万到3万亿,那个时候因为银行要补充资本金,要达到资本出租8%,但是那个时候的资本缺口是6%,还不够。只有2、3万亿。中国境内有14个银行在境内外上市,这14个银行有可比的,有不可比的。其中有8家可比,利润增长超过了90%,还有几家超过了100%,到9月份超过了88.8%,覆盖率达到了70%。
有一天,某一个媒体刊登了一个消息,说招商银行的市值超过了德意志银行,这当然是一个好事,但是我并没有为这个事而激动。因为我知道衡量一个银行的水平,不仅仅是市值。特别是在中国,目前这样一个阶段,市值不能表现你的竞争力,你的管理水平。所以,当在这个愉悦的氛围中,当大家为了股票所获得的丰厚收入所庆祝的时候,我们的心里还是比较沉重的。
作为一个银行,特别是商业银行,要考虑大的经济氛围,虽然银行是一个微观的企业,但是
——李家祥:企业家要有大的财富观----
李家祥:各位上午好!刚才柳总和王总讲得很好,我也换个题目向大家做汇报。繁荣时期的企业家的领导力,从我们国航的情况看,有这么几点。
第一个,我觉得要有定力。繁荣时期有很多的情况,有很多的现象。到一个企业里面更具体,我觉得这个定力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表现出来。
第一个,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要有定力。繁荣时期我们不少的企业业绩增长是非常快的,拿国航来说?年重组以后,国航每年以接近20%的速度在增长。2002年,国航重组的时候飞机只有118架,现在规模扩大到了220架。2010年,国航已经订购的飞机是306架。资产规模2002年国航整个的资产规模只有380亿,现在已经超过了1000亿。2002年,国航当时的自有资产只有20亿零7千万,现在国航的自有资产已经达到了420亿????年增长的21倍。
所以,在这些成绩面前,我对我们国航人经常讲,自己和自己看似乎进步非常大,但是放在世界大格局里面看,放在全国我们中华民族经济增长的大环境里面看,和各个兄弟行业的发展看,我们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们定了一条,不是说今年,已经连续3年,这马上到年底总结了,企业年底都是要总结的。而且,已经是在3年前,我们就规定了每个企业在年底上报、年终总结的时候,不要马上上报你的业绩,先上报你的问题,上个月国航已经给下属各个机构下发了通知,先把目前存在的问题,潜在的问题和长远的问题是什么报上来,有哪些克服的办法。这个,需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你要有一个机制,要有一个制度,这个在我们国航集团已经形成了制度,就是每年年底在总结工作的时候,先把你的问题先上报出来。这样做从领导力有一个好处,从我当董事长、总经理有一个好处,我的领导更有力。
比如说一些问题没有报上来,或者是一旦出了什么问题,我就问了,这个问题我要查,你报过没有?如果没有报过,你连问题都没有看到,你能不出问题吗?如果说他报了以后还出了问题,还有道理可讲,问题都找到了,结果没有克服。所以,这要从你的领导的力度,事实上是一种无形的深化和加深。我觉得,保持情形的头脑,刚才很多的教授、学者包括我们刚才的柳总、王总还有我们李荣融主任都讲到了这个事情,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个定力,在成绩面前的定力。
第二,就是在投资面前的定力。
——柳传志:领导力在于迅速调整战略----
柳传志:政府领导谈繁荣,谈形势,我们做企业的就是学习,学者、教授谈我们听了就是参考。到了我们自己谈,就是务实,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个繁荣,作为企业我确实感受到了,我现在在联想控股,联想集团是我们下面几个子公司,我有几个做实业的子公司,有几个是专门做投资的公司。做实业的子公司,这几年明显感觉到了产品好卖,营业额大幅度增加,利润大幅度增加。拿联想集团来说,这3、4年利润和营业额,平均每年超过了30%的增长,全球的利润更大了,我是指的中国部分。那么市值由04年的时候我们并购了IBM的PC那一年,大概2元多现在到了8元多左右,我们确实感受到了繁荣给我们制造业的企业带来巨大的推动力。而我们做投资的公司,确实好项目还是很多,投下以后,把它培育好的情况很多。我下面有两个投资公司,一个是做VC的专投高科技领域的,还有一个是做传统领域的。这两个公司加起来有十几亿美元管理的状况,投下去的状况回报非常高。其中我做PE的公司第二期的基金,就是04年到06年投完的基金,大概的回报非常之多,有8倍。做VC这一块也非常高,这就是所谓的感受到的繁荣。
那么繁荣完了以后,现在的时间我主要干嘛呢?就是十七大以后,我和我的同事认真地在学习、研究形势,准备制定和调整战略。学习和研究形势,我连今天的会就是6个会,听各位的教授、领导、方方面面讲大的形势如何,现在马上遇到的形势如何,把它综合到我自己的想法里面,是不是这个感觉。
今天樊纲跟周其仁教授谈的,其实就是我们这几天总结、学习到的东西,这几天的会里面得到的就是这些东西。中国的形势趋势,未来的十几年甚至到二十年之内,应该讲,如果政府大的决策方向不变,国际上如果没有特别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变化,中国的好的经济形势发展是势不可挡的。
我自己体会到的三点原因跟教授们谈得差不多,但是是我切身体会到的。
第一个,就是市场潜力逐渐在显现出来。我记得3、4年前,周教授曾经跟我说过,说中国的市场是有一个冻土层,那就是十几亿人口农民占了相当大一部分,你卖电脑卖到城里面没有用,那部分的人不买你的东西。但是,这几年冻土层被大大地松动和打破。01、02年的时候联想卖电脑,卖200多万台,当时占中国市场的30%左右,就觉得后面是不是就很难把这个做大了?因此,我们要多元化或者是往海外走。但是事实上,到了06年,就是过了4年,我们的电脑卖到600多万到700万,一下子增加了或几倍,那么卖到哪去了呢?卖到了五、六级城市和城镇,就是往下走了,确实由于大量的农民出来做工了,有了小成绩了,购买力大大增加。这是我们切身的感受,同时我们注意到了很多中国做消费类的,卖衣服、卖食品、卖牛奶的,在周围的盈利幅度大大增加,都是往下走。在我投资的领域里面,特别深刻感受到了,很多被我们投资的企业,是面向中国低收入人群的市场,做得也是非常地蓬勃。
就这件事,我觉得是什么东西都很难挡住的,加入政策没有变化。
第二点,就是劳动力成本的问题。人民币即使升值,即使我们员工的收入待遇提高,但是跟国外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白领这一块,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还是差得很多。现在,把他们的积极性发挥起来以后,能够跟国外企业起同样的作用,但是这个成本相对要低得多。这是我这几年跟外边接触很多的情况以后,得到了一个切实的感受。
第三个切实的感受,我觉得在这个场合特别要说的,就是中国企业家的这种劲头。那么原来我这个上小学、中学的时候都学过,说中国人勤劳勇敢,我觉得是中国人自己在夸自己,但是接触了大量的外国人以后,觉得中国人的势头是在往上奔。但是中国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口,这是我感受到的。所以,我总觉得,中国后面会有很强大的劲头,日本说多少年下去了,他没有咱们这个劲头,他不一样。所以,这是我们第一个重点的判断。
当前的形势还是很敏感,这敏感本身有很多很多。比如说 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这确实有点让外国人觉得不到中国利用这个汇率赚钱不合适,这已经是很明显的出口顺差带来的形势。第二点是关于股市的市值的问题,A股的市值高了100多倍,我说怎么100倍呢?不是60倍吗?他说现在世界上相当大一部分的企业,还有有吨位的企业,把炒作 股票赚的钱也作为利润,和市盈率算起来算做市值。还有就是通货膨胀的因素等等,这些东西有一件事触发,可能就引起大的连锁反应。所以,企业本身的大形势好是一件事,中间一波动是一回事,所以大形势好跟我何干呢?所以,我觉得应该马上应对这个问题。
我们自己下面的两种类型的公司,做实业的公司有两件事,一个是做实业公司的管理层,一个就是怎么样来实现价值创造,另外一个是怎么样来实现所谓做价格实现。价值创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企业怎么做得更好,你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多卖东西,营业额高、利润高,把这个做好,这个是创造价值。另外一个,还有上市公司确实有价格实现的问题,你把股价怎么样处理得好,在合适的时候配股,让股东合算,就是卖得好,是这么两件事。
那么价值创造最重要的东西,对我们这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是什么呢?我觉得,实际是在关键时刻,你有没有很好地根据形势制定战略,调整战略和执行的能力。其实无非就是这个,好的时候我怎么做,我怎么快速地进攻?不好的时候,立刻能够退缩回来,保证有好的现金流,保证控制住成本,保证利润率并不后退。这些东西,实际上是一个战略制定的问题,战略制定是什么意思呢?在我理解是把目标弄清楚以后,迅速地判断做出战略路线的选择,就是做什么和不做什么。还有你有没有执行力,你判断了,你能够做到吗?你的员工有配合吗?你的价值是这样的吗?
我觉得研究了以后,在联想体系下的自己做实业的这部分还是可以的,所以我们迅速地在进行这个研究,因此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天,冬天就做冬天的事,所以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值得害怕的地方。就是冬天到了,该做冬天的事,冬天的事是什么你明白吗?第二个你做得了吗?你做不了赶快再进行调整。这是我做实业部分的公司的情况。
做投资的也是两件事,第一件事赶快把所投资的企业理一遍,那些是属于价值创造型的,这个该培育的培育,该退出的退出。学者都是讲宏观的,谁也说不清楚那个点,如果你过早地退出也是吃亏的,所以这些企业还是将干什么干什么,但是还是要理一遍。把真的有形势不太好的情况,比如说以价格实现为主的,投了以后赶紧找机会卖出去的,有这样的企业,爱赶紧进行价格适合方面的处理。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第二件事,投资领域的两间投资公司要做的事情就是,除了自己要有足够的资金在冬天到来的时候有合适的东西买一点,被我们投资的公司,我们要知道他们在业务行业里面准备应对。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我们投资下面投了一个公司叫做江苏玻璃,这个江苏玻璃是一个江苏本地很小的玻璃企业,结果我们进去把它做得挺大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战略制定就是玻璃这个领域是高一年低一年,或者是有一个周期的,这个周期是根据什么呢?中国的建筑行业大发展,这个玻璃需要大量的,就高一些,如果很多的企业出来,那么就低一年。我们帮企业制定,不好的那一年我们不退,好的时候我们上市退股。这个公司我们买他的时候是2条生产线,现在有了29条生产线,成了中国最大的玻璃生产厂,而且解决了那些要死的企业的困难。
一个公司配合得好,领导人之间必须预先进行磨合,你把关系安排好了,你下面的人谁干什么谁干什么。要交成朋友,这样的并购才成功。还有的企业是他不行,你行,你并购了以后要派人去管,要怎么管要想清楚。这些东西,要提前做好战略准备。
我最后还想谈点建议,就是因为国家的形势对我们来说太关键了,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我们配合去做。但是,我们有的时候也得反映一点问题。比如说国家的政策里面,我们还是很紧张。希望在座的领导可以反映,比如说《劳动合同法》,我们看了以后还是紧张的。我们还是太注意照顾现有企业里面员工的利益,而这种东西,实际上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比如说签订永久的合同协议,或者是合同协议到期了要补偿这个问题,这做了以后会带来什么问题呢?这个最直接的问题是你这个企业发展大了的话,这方面负担弄得太重了,你还有大量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农民工就业的问题,他往哪里就业呢?实际上这么做,还是会对 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你解决不了购买力的问题,你解决不了冻土层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我们中国企业家阶层的事。
——周其仁:要有准备应对经济大势的新变化----
周其仁:各位好!很高兴利用这个机会讲一点看法,就是要有准备应对经济大势的新变化。
当然是繁荣,但是繁荣里面会有变化,宏观的变化我们都已经看到报道了,就是宏观经济决策,08年要防止转向过热,防止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那么企业层面要做什么准备?我想利用这个机会,讲一点我的看法。
概括地讲,就是要准备形势有变化。对于相当一部分的行业和相当一部分的企业来说,恐怕还要准备“御寒”。这个话有一点反,我想我的观察是这样的,一个月之前,柳总在联想投资有一个会议,他们大概投了60、70家公司,是各行各业的,大家一起交流经验。那么我有幸参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其中有一家公司是南方的,做纺机,那个老总讲突然什么订单也没了。这个老总的岁数不大,但是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15年。我问他什么情况,他是高度做外向的,说15年没有碰到这个情况。一个月以来一张单子都没有,这当然很可能是一个非常个别的现象,听在我的耳朵里,我认为值得注意。因为,这跟大局之间,有重要的联系。因为今天, 中国经济不是封闭的经济,这么一个全球第三、第四大的经济体。所以,国际市场的变动,不可阻挡地对中国的国内形势会产生影响,而国际市场现在有下行的风险。主要是美国,以前去美国看比电视上看要印象深刻,到处挂着卖房子的牌子。这就是所谓的次贷危机,这个 房地产往上走很厉害,往下走也很厉害。所以,这个出口的危险很厉害,原来美国银行钱发出去,给信用不太好的家庭买房,零首付对于美国的公众是有好处的,但是这个资金如果撑不住,就会出问题,就变成了负资产族。美国的负资产族跟香港的负资产族是不一样的。美国的金融制度,挺不下去就可以把这个摊子交给银行,就可以破产,这个麻烦就是银行的。当然,这一轮一轮地卷,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经济,但是一个变化。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南方两个三角洲,会有高度出口的影响。
我参加广交会的订单,情况跟往年比不是那么好,这个变动趋势到底多久我不敢讲。但是,要引起各位的注意,因为这不是小变化,这是蛮大的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就是国内,你说繁荣时期通胀率从二点几,8月份变成了6.7%,9月份低了一点,到了10月份又变成了6.7%。很多的人不注意,但是对于中国的很多家庭不是小事情,恩格尔系数在40%以上的家庭,城乡算在一起有12%。食品上涨17%,这个影响不但是经济性的,是政策性和社会性的,任何的政府对于这个事情都要做出反应。所以从结束了中央工作会议的报道,大家可以看到,从紧的货币政策。媒体讲,10年没有听到这个提法。这个从紧对于政府来说就是蛮大的变化,尤其对于贷款依赖比较大的行业和公司。
那么要问,怎么会经济发展好好的就来了一个较高的通胀?经济学的解释,所有的物价涨得比较高,这是一个货币的现象。那接着要问,哪来这么多的货币?因为金本位结束以后,货币都是政府在发,但是政府多发货币有各种各样的机制。过去为打仗乱发货币,那是恶性的通货膨胀,80、90年代我们是转型时候的通货膨胀,这一次的通胀,其实是不不同的。现在的通胀,很大程度就是大量的外汇进入中国造成的。3个潮流,一个是巨量的顺差,一个是外国对华的直接投资,还有第三个是最近几年,预期中国的人民币会稳定上升,这个钱搬进中国享受你上升的好处。这三股进来,中国的体制,并不是说你赚来了外币就花,花不掉你就卖。那这样外币多,卖的价就会低,人民币的价就会高。我们是所有的外币进中国都要结汇,一结汇人民币就要发出去,货币就是这么来的。
央行这几年不断地把发出去的货币收回来,但是收不赢,所以货币一多,物价一定要跟着变化。但是开始是不明显的,是出现在局部的部门、领域,比如说钢铁热、房地产热,但是慢慢会漫游,这个事情,我相信我们在关心宏观形势的时候都会注意到。对于企业的问题,这个货币偏多的情况下,我们所有企业的数据帐目里面,都含着过多的货币,麻烦在于撇不清楚。我们利润很好、销售很好、市值很好,里面是中国企业竞争力的表现、管理改善的表现、技术的表现,但是也有货币偏爱大的角色。对于企业竞争力,麻烦在哪里呢?人们都是成功习惯看作是自己的本事,把麻烦看作客观环境。这是决策心理的状态,如果这个状态面向过去没有什么问题,因为过去已经走过了。问题是,面向未来的时候,这里面的误差就可能带来较大的问题。
因为我们弄不清多少是我们能够驾驭的经济力量,已经到了公司帐上的力量,不一定都是我们驾驭得了的。在做未来形势判断、决策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困难。所以,我总的意思,要准备,主要是两个准备。
第一,就是年底、年初应该高度注意企业的安全。繁荣时期也有安全的问题,我最近跟几个公司做调查,我印象非常深。现金流、现金流现在大家都懂的,但是看未来现金流的时候,我们都基于一些假设,你想现在公司资本金充足、利润好,银行追着给你贷款,这个是发生在过去若干年的假设。这个假设可能有变化,当这个变化的时候,有准备没有?这可能会危及一些公司或者是一批公司的安全,繁荣时代的安全问题。我们现在都重视诚信,就是你的承诺要兑现。但是,当你的宏观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个承诺的兑现很困难。因为别人对你不诚信了,他答应供你的东西不供了,答应给你的贷款停了,原来应该付账他付不了了,他倒下了。我始终记得联想发展过程当中的故事,当时人民币是贬值的趋势,联想在香港借的钱在国内用,等到还款的时候人民币比原来贬了,换句话说你要用更多的人民币还这个款。联想的柳传志当时是咬着牙还了,后来在香港的融资才一马平川,但是这个坎儿要过得去,要有足够的准备。要防止这个诚信的链条,好的公司要做到别人对我不诚信,我对别人也要诚信,这种好公司才能经得起到转折的考验。
第二个准备的东西,就是要认真规划找新的机会。经济经常是打得头脑热的时候,就是巴菲特讲的,人人都做的事情是很危险的,你等到它发生调整以后,有一些冷的迹象出现,这个时候是投资的好机会。但是,无论是对内投、对外投,投资永远不光是钱的问题。投资要跟知识配合、跟经验配合、跟战略配合。
我研究过一些好的公司,都是在所有人觉得不行的时候是大把投资的。这样,在下一个周期起来的时候,他才会有占到这个市场的先机,所以要更好地研究国内、国际市场变化的新的需求和新的机会。我讲这段话不是说中国的繁荣要结束,我同意樊纲讲的,从长远看中国的繁荣增长有很长的时间,基本的因素摆在这里。
你看北大、清华毕业的工程师,他可以拿到多少的薪水,你看一个美国工程师毕业的拿多少薪水?差了10倍。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学习曲线还在升。这次十七大定的继续改革开放,就是继续降低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约束和降低成本,这些因素长期来看都会很好。但是,麻烦在这里,长期好不等于平稳,中间会有波动,过不了这个波动,长期好对你没有意义,甚至会带来更大的痛苦。因为,到时候你发现别的公司很好,而我们当时由于某一个什么原因,跟长期的好失之交臂。所以,我想最后要讲一句,为什么我们这个年会叫做“企业领袖”?你看市场是没有领袖的,市场就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组成的,买来买去,上班领钱,养家糊口,改善生活。市场的生命力旺得很,但是企业的生命力可没有市场这么旺,市场一般是不会死的,但是企业是很容易死的。因为,企业是一个很危险的组织,没有谋划、没有对大势的判断力和准备,甚至在繁荣的时代,它也不一定能顺顺当当发展下去,这是我们需要企业领袖的地方。
在未来的半年、一年,我相信经济形势的阶段性的变动,应该是蛮大的。我们应该对此有所准备,度过这个长远变动中的门槛,坚持更好的发展。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