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海归博士实现水污染修复菌种工业培育
  • 点击数:649     发布时间:2008-07-14 10:25:28
  • 分享到:
关键词:
    利用微生物修复水体,是治理污染水环境的一件利器,如今,一位上海的海归博士把日本著名的东江菌引入国内,并培养出了适合本土使用的菌种。在日前举行的东方科技论坛上,记者获悉,这些“沪产细菌”已用于太湖综合治理的试点项目,并通过了昆明政府部门的论证,将于下月用于注入滇池的第二大河——宝象河的治理工程。

    冯坤范是冲绳环境微生物研究所的博士,海湾战争后,这个所名声大振,因为该所东江教授研发出的微生物成功降解了海上的石油污染,冯坤范留日期间,就是东江教授的助手,掌握了这种细菌的培育技术。上世纪90年代,冯坤范回到上海,并把东江菌引入了国内。

    冯博士介绍了她与上师大专家合作,把工业级、驯化型活性生物复合剂用于受污染水体治理的经历,引起了很多专家的关注。据介绍,湖泊、河流之所以有自净功能,能分解有机物的细菌起了很重要作用,而受到严重污染后,水体就会缺氧,导致厌氧菌大量繁殖,其他菌种趋于灭亡,从而使水体失去自净功能。为此,微生物水体修复主张人为投放细菌,这些菌既要能分解有机物,又要耐得住恶劣的环境。通过独特的驯化技术,冯坤范带领课题组,把东江菌与本土菌种相结合,培育出了21种细菌。针对不同的水体环境,这些微生物就能组成不同的“细菌部队”,去消除河道的黑臭。

    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上师大应用生态研究所陈德辉博士表示,如今,工业级、驯化型活性生物复合剂已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能在流水线上大规模培育。“除了投放微生物,我们还使用其它手段,‘打组合拳’治理水体。”陈博士说。

    据了解,从2000年到2007年,课题组用生物修复工程技术治理了本市的12条黑臭河道,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今,他们把这一技术用在太湖综合治理的试点项目中,并将从下月起参与昆明滇池的综合治理。冯博士表示,她还希望把这种技术用于上海世博会,用微生物代替过滤系统,净化从黄浦江引入世博园区的水体。


                              信息来源于:慧聪网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