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全球工程界关注中国电力 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在上海闭幕
  • 点击数:2693     发布时间:2004-11-10 14:00:00
  • 分享到:
关键词:

 

    为期3天的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于11月5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落下帷幕。这次被称为“工程界的奥林匹克”的盛会,吸引了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工程界精英。他们围绕“工程师塑造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一主题,探讨了当代和未来全球共同关注的工程技术问题及其相关的社会问题。电力等能源问题也是大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的2004年世界工程师大会,是在中国召开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工程技术界的国际盛会。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本次大会的召开专门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大会不仅邀请了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位著名专家学者作主题报告,还开设了网络工程与信息化、电力与能源等8个专题会场,进行分组学术交流,其中“电力与能源”分会场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270多位电力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成为本次大会的热点会场之一。

    “电力与能源”专题论坛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主办,共发表论文146篇,涵盖了发电、输配电、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保护等电力工程领域的课题。四十多位中外专家在论坛上发表精彩演讲。中外工程师们在论坛上交流电力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经验,研讨未来趋势和共同关注的问题,如新技术如何得到广泛应用,电力市场化改革如何稳步前进,传统的一次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怎样得到有效和普遍的利用,供电怎样变得更加可靠、安全,等等。中电联理事长赵希正、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周大兵、中电投集团公司总经理王炳华、华能集团公司总工金浪川、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和杨奇逊等,分别就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电力可持续发展、开发可再生能源、加快核电建设、未来的“绿色”煤电、三峡与经济发展、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技术的发展等我国电力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作了主旨报告。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陆延昌在“电力与能源”论坛致开幕辞时说,电力工业的发展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技术的发展和交流是推动这一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20世纪电力工业的发展,就不可能达到今天的社会文明水平;也不可能出现信息技术领域中,诸如半导体、计算机和通信等技术的飞跃性发展。以往的实践证明,今后的发展也将进一步证明,技术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

    世界工程师大会在11月5日通过了《工程师与可持续的未来上海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呼吁,工程师应担负起使人类生活更美好的重任;工程师应同公众、企业、非政府及政府间组织一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创建新世界的事业中去,运用知识,将资源转化成产品和服务;工程师应保持环境与生态系统平衡,确保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赵希正:全国联网步伐加快

    预计到2020年,我国可将西部1亿千瓦左右的电力送到中东部,大区之间的电力交换容量达到7000万至8000万千瓦。中电联理事长赵希正在世界工程师大会“电力与能源”论坛上介绍我国电网发展情况时,介绍了上述数字。

    目前我国装机容量已超过4亿千瓦,今年预计投产4200万千瓦,明年将达到5000万千瓦。与此同时,全国联网格局也基本形成,实现了东北与华北、华北与华中、华中与华东、华中与南方电网的互联。三峡送变电工程中已完成三常、三广等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

    下一步随著山东与华北联网、华中与西北直流背靠背联网工程的建成投产,2005年将初步形成全国范围的互联电网,互联系统的装机容量将超过3.7亿千瓦。

    据赵希正介绍,目前我国在紧凑型输电、更高一级电压输电、调度自动化、可控串补和动态无功补偿技术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电网的安全控制、综合稳定分析、继电保护、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等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

    周大兵:开发风电政策当先

    国电集团公司总经理周大兵11月4日在世界工程师大会“电力与能源”论坛上演讲时,针对目前我国风电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目前制约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风电受风力影响不够稳定,不具备调峰功能,上网困难;风电设备主要依赖进口,导致造价居高不下,不具备价格竞争优势;风电消费机制尚未建立;缺乏优惠政策,不足以吸引投资、扩大市场,难以体现规模效益。

    对此,周大兵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合理的风电价格,从根本上形成风电发展的良好环境。由于风电所带来的环保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效益是全社会共同受益,因而应实行全社会共同负担的原则。发展初期的高电价,应由全社会来分担。同时,应该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对风电实行增值税减免政策,对散件进口实行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减免优惠。

    他介绍,国电集团目前正在寻求通过引进先进的风机制造技术或通过合资的方法,实现风机国产化,以降低造价。针对国外已经作为主流机型的兆瓦级风机在我国尚处于研制阶段的现实,他建议国家增加对风电关键技术攻关的投入,提高设备国产化率。

    周大兵还呼吁,建立合理的风电消费机制。国家应研究实行风电配额制等带有强制性的法律和政策,并选取几个省份进行试点,保证试点省中可再生能源电力达到一定比例。

    王炳华:发展核电时机成熟

    “我国目前已经建立健全了核电行业管理与核安全监督体系,并且确立了‘统一技术路线,实现核电发展标准化、批量化’的发展思路。可以说,我国规模化开发核电的时机已经成熟。”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王炳华在世界工程师大会“电力与能源”论坛上如是说。

    据悉,目前我国已有11台核电机组投入建设和运营,并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专业水平较高的核电科研、建设和管理队伍。按照规划,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在2020年将达到3600万千瓦以上,约占总装机容量的4%。

    王炳华说,我国现已逐步理顺了产业规划、核安全监督、行业管理和建设投资的关系,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核安全监督管理和核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同时确定了“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技术路线”的原则,以改变堆型多、容量小的现状;走市场化道路,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的方针,以建设先进的、安全的、经济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

    他指出,核电进入大规模发展阶段后,需要更多的人员和巨额的资金支持,需要先进的市场化运作理念与成熟的技术支持体系。我国应借鉴世界核电发展的经验,充分利用电力企业的雄厚实力,使其成为核电大规模发展的动力与决定性力量。

    陆佑楣:建设三峡兴利除弊

    曾任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陆佑楣11月4日在世界工程师大会“电力与能源”论坛上说,兴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有利有弊。在建设过程中,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就可以兴利除弊。

    陆佑楣先分析了兴建三峡工程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方面:一是可以控制上游洪水,提高下游防洪能力,减少下游湖泊的淤积,减缓这些湖泊的萎缩。二是调节中下游洪、枯季流量,有利于改善水质。三是利用水能发电替代一部分燃煤发电,每年可以少排放二氧化碳约1亿吨、二氧化硫约200万吨、一氧化碳约1万吨、氮氧化物约37万吨。

    同时,他也坦言三峡建设对生态环境存在不利的方面:一是库区搬迁量大,会加剧人与土地的矛盾;二是目前库区工业和生活废水如不加以治理,将会加重局部水域的污染;三是水生物的生态系统结构将发生变化;四是泥沙运行规律将发生变化;五是部分文物古迹需迁建。

    因此,陆佑楣认为,只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有效科学的对策,并通过法律和资金的保证,严格执行国家已经制定的环境保护法规,兴利除弊,不仅可以使原有的生态环境得到综合治理,而且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