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西门子杯”挑战赛:
打造未来制造业的工程师人才
有人说,是工程师创造了这个世界。古往今来,从没有人否认过工程师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工程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动机,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是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尤其是面向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摆在全球社会的一个现实就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大量缺少工程师人才。而这样的窘境在中国尤为突出。
关键词:

    有人说,是工程师创造了这个世界。古往今来,从没有人否认过工程师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工程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动机,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是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核心要素。尤其是面向工业4.0时代的制造业,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摆在全球社会的一个现实就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大量缺少工程师人才。而这样的窘境在中国尤为突出。

    很多工科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而企业又抱怨招不到合适的工程师人才,反映应届毕业生徒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这样双向不对接的情况极为普遍。

    据统计,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丰富优质的工科生源是中国和世界工程教育的宝贵资源。但是,根据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统计,我国工科大学毕业生只有10%可以达到跨国公司的用人标准。

    对此,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积极推动者,原教育部部长吴启迪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职期间,她积极推动中国工程教育,尤其推崇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了我国工程人才的培养中,西门子就是其中之一。正如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业务领域工业销售副总裁、华北大区总经理李东所说,“在即将到来的‘工业4.0’时代,数字制造技术将扮演关键的角色。

    在这一领域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所以在为业界提供优秀的技术和产品的同时,西门子也将国外先进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引入中国。”
 


    以竞赛为载体,积极推进中国工程人才培养

    已经举办了八届的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正是西门子将国外先进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引入中国的极佳实践。对此,吴启迪教授也非常认可。2006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吴启迪教授就曾亲自来到首届比赛的现场为学生鼓劲。如今,经过了8年的洗礼,该项赛事已被纳入教育部质量工程竞赛列表并获得资助,同时大赛规模日渐壮大,逐渐发展成为每年令业内期待的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类竞赛。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历时5个月,共吸引了来自近200所院校的800多支队伍共近5000人参赛。经过激烈的分赛区角逐,共有160支队伍脱颖而出,进入四个赛项的决赛。

    通过3天的较量,最终来自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等7所学校的7支代表队获得工程应用赛项高校组特等奖,来自苏州职业大学的代表队获得工程应用赛项高职组特等奖,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北京交通大学等10所大学的10支代表队获得设计开发赛项高校组特等奖;来自苏州职业大学的两支代表队获得设计开发赛项高职组特等奖;来自烟台大学、唐山学院和福建工程学院的3支代表队获得工程创新赛项特等奖;而今年首次设置的运动控制赛项的特等奖则由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上海大学等4所大学的4支代表队获得。
 

原教育部部长 吴启迪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业务领域工业销售副总裁、华北大区总经理 李东

    与众不同之处

    记者并不是第一次观摩“ 西门子杯”挑战赛,而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相比于其它同类大赛,“西门子杯”挑战赛的特点非常明显。

    (1)科学制定赛程

    人才是制造业中最核心的要素,西门子作为全球电子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企业,对人才,尤其是工程人才有着一套科学的培养计划。根据多年的经验累积,西门子认为工程师的能力分为三种层次,即技能层、能力层和竞争力层,而每位工程师又都是经验、素养、工具、知识和智能五方面能力的综合体。不同能力层次工程师有相应的培养方法,具体如下:

    • 技能 =(知识×工具)×实践练习

    • 能力 =(知识x技能)×智能×实践练习

    • 竞争力 =(能力+个人素养)×经历

    “西门子杯”挑战赛秘书处主任张贝克老师在介绍大赛时表示,“西门子杯”挑战赛通过赛程的设置、课题的选择,将重点培养能力层与竞争力层工程师。因此,大赛在最初“工程应用”赛项的基础上,又扩展了“设计开发”、“ 工程创新” 赛项, 今年大赛还针对制造业现状,新开设了“运动控制”赛项。据了解, 明年大赛还将增加“ 产品设计”赛项,培训学生用虚拟技术完成产品的设计开发,为未来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研发工程师。他进一步说明,大赛将不断丰富内容,争取将产品和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过程都引入赛项设置,让学生亲身参与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工程、生产执行及服务等多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动手能力、商业意识及服务意识, 为“ 工业4.0”时代的到来培养多元化的人才。

    (2)让理论得以实践

    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以竞赛为载体,推动大学生的课外创新活动,将对深入开展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基础知识教育与综合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就此而言,“西门子杯”挑战赛为广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高职生提供了一个让理论得以实践的舞台。

    如在“设计开发”和“工程应用”赛项中,学生要按要求分别用DCS和PLC完成方案设计工作,再进行上机实操;为了避免纸上谈兵,考察学生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在评审阶段评委老师还会“刁难”学生,模拟现场实际,改变控制条件,由学生在现场完成调试;最后还要通过答辩环节,才算完成了比赛。

    正如本届带队参赛的福建工程学院的李天建老师所说,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升了多方面的能力,如动手实践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提升了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最大限度地模拟现实

    在记者的眼中,此次大赛的一大亮点就是“工程创新”赛项的比赛。该项赛事要求学生扮演创业者,自己寻找市场机会,并做出解决方案,专家老师则变身投资人。学生不但要对市场保持敏锐的观察力,能够发现市场机会,并设计工业自动化方案解决实际问题,还要了解商业流程,制定商业计划书。决赛时,学生现场演示方案的原型机,并且在最终答辩时,接受“投资人”的“拷问”以及竞争对手的“攻击”。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 费敏锐


“西门子杯”挑战赛秘书处主任 张贝克



    在最后的“ 拷问” 和“ 攻击” 环节中,学生们使出浑身解数,原本以为“天衣无缝”的产品和设备却被“竞争对手”挑出无数毛病,站在台上的学生要在短时间内想出应对“攻击”的方案和解释,这非常需要“临危不乱”的心理素质,相信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学生都能深有体会。

    而在记者看来,这样的形式不仅最大化地模拟了现实,让学生们提前体会到了职场的不易,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在这样的“攻击”过程中,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每一位学生不再仅仅是关注自己的作品,还要参与到别人的设计中,作为攻击方时,它需要努力去“挑错”,为自己“挣分”;而作为展示方时,竞争对手的攻击提问也带来了不一样的视野和角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和改善自己的参赛作品。“模拟现实”让同学们在“西门子杯”挑战赛的舞台上尽情展示自我,使之成为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一场预演。

    (4)培养一种习惯

    经过30余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已经完成了“量的积累阶段”,进入以企业全面转型和升级为核心任务的“质的提高阶段”。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如何升级?除却对产品、设备等方面的升级之外,记者认为更重要的是“制造业文化”的升级。而“制造业文化”升级的重要内涵就是提高当代工程师的综合素质,最基本的就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工程师习惯。

    “西门子杯”挑战赛将一个合格工程师所需要的全部素质集中体现,让每一个学生清楚地知道如何成为一名合格并且优秀的工程师。张贝克老师用“写程序”举了一个例子:“在学校里,老师只考察你能不能把代码写出来。而在竞赛中,能否让使用者操作方便才是评分标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会写程序,还要有服务意识,考虑程序是为谁写的,界面该如何设计,怎样操作才更方便。”这便是一种习惯。

    正如李东先生所说,“通过大赛,我们希望可以培养学生一种习惯,一种工程师应该有的习惯。”而这样的习惯将使学生们受益匪浅,同时,良好的工程师习惯也是“制造业文化升级”的基础。

    难忘经历 受益匪浅

    参与这样的比赛,是否能赢得奖项对于学生来说早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亲身感受到的成长与变化。关于这一点,从2006年的第一届大赛就参与组织的张贝克老师似乎最有发言权,作为“西门子杯”挑战赛秘书处主任,他成为了每一届大赛学子们重要的启蒙老师,经常收到同学们的感谢之音。

    “张老师,您好!我是09年‘西门子杯’挑战赛的学员,现在在油气控制行业做系统集成,今天偶然看到您的微博,很感慨……当年要是不参加竞赛可能都不会进这一行,‘西门子杯’把我领进了门,更重要的是衔接了大学的理论与现场的实际。”2013年12月31日,在新年到来之际,张老师收到了这条微信。虽然时隔4年,但感恩之情依然浓烈。而一句“衔接了大学的理论与现场的实际”,也道破了西门子杯挑战赛的内涵。
 


 

   

    曾经参加过2013年“西门子杯”挑战赛的胡志伟和我们分享了他的感受:“参加‘西门子杯挑战赛’,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机遇,更是一场缘分,这段经历永生难忘。”如今的胡志伟已经顺利从东华大学毕业,并进入了一家大型知名外资企业担任电气工程师。他说,当初的经历使他在工作中受益颇多。

    西门子对于中国工程人才教育所做出的努力,正是浓缩到了这样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和一段段情真意切的话语中,不喧闹,不浮夸,却炙热而真实。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费敏锐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于西门子的感谢:“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在此项赛事举办第一届的时候,就是主办单位之一,亲眼见证了‘西门子杯’一路走来的坚持以及取得的成绩。我想感谢西门子,做了这样一件对学生、西门子和国家民族三方都有益的‘三赢’的事情。”

    摘自《自动化博览》2014年10月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