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我国首次实施机器人认证制度 标准引领产业迎拐点
  • 作者:林永华
  • 点击数:621     发布时间:2016-12-16 15:41:00
  • 分享到:
关键词:

在近日举行的2016国际机器人检测认证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国家质检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认监委对外发布“中国机器人认证(CR)”标志,同时颁发了首批中国机器人产品认证证书,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并开始实施机器人检测认证制度。

当下,机器人产业作为未来众多领域中的关键点,不仅吸引着国内厂商不断加码,更有来自国外的企业争相抢食。但就目前而言,国内整个产业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低端化等弱点已暴露,国产机器人厂商想要在未来占据竞争制高点,需要脚踏实地,提升研发能力,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机器人认证制度正式落地

据了解,此次论坛主题是“标准检测认证,助力产业发展”,目的是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2015-2017年)》《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等国家政策,重点围绕进一步推进我国机器人检测认证体系、加快国家自主检测认证品牌的建设和发展、加强机器人检测认证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新思路。

据悉,四部委发布的“中国机器人认证(CR)”标志由字母C和字母R艺术化变形衍生而成,C即China(中国)、Certification(认证)的首字母,R则是Robot(机器人)的首字母。论坛上,20家工业机器人和家用/商用服务机器人企业成为首批获得中国机器人产品认证证书的企业。

国家质检总局有关专家表示,建立机器人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是实施质量强国和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个转变”的重要举措。

两因素促成标准落地

机器人检测认证的正式落地与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密不可分。

一方面,当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以年均35.5%的速度增长,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今年1-9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产量达到5.09万台,同比增长30.8%,比去年全年增长率高出约9个百分点,年均增速远高于全国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不仅如此,服务机器人市场也开始快速普及。市场人士预计,到2020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将达到10万台,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有望超过300亿元。

另一方面,产业处于初步阶段,亟需检测认证体系护航。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标准和检测认证体系尚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技术门槛和市场引导手段,产业综合竞争力偏低,整体质量水平亟待提升。按照部署,国家发改委着力推进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开发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会同有关各方共同推动建立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此前,已先后建立了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和机器人检测认证联盟。而此次“中国机器人认证(CR)”标志发布,是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取得的实质性进展。

强化研发能力成竞争关键

检测认证制度的正式落地,为机器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不过就整体情况而言,当下国内机器人厂商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一方面,国内大多数企业是组装和代加工,产品主要集中在三轴、四轴的中低端机器人,加之整体规模小以及70%的零部件来自进口,能够真正盈利的国产机器人企业很少。另一方面,与世界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发那科、柯马等相比,本土机器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高端产品低端化、品牌认知度不高等弱点明显。因而,国产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除了厂商自身要不断提升专利研发能力之外,更需要国家加快制定发展规划改变产业“一哄而上”“盲目投资”的现状,让产业发展有规范可依。此外,要带动机器人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国家以及产业都需要积极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摘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