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莱工业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宋华振
1 快速变化的医疗器械及制药市场
制药与医疗器械生产属于典型的“碎片化”离散制造,产品类别多、批量小。随着对大健康领域的关注度日益提升,整个产业的需求持续扩大;同时,细分市场需求的增长推动行业生产制造进入快速迭代升级阶段。传统制造产线因机械结构复杂,在生产响应速度与产品品质控制上已难以适配新的市场形势。
1.1 制药与医疗器械领域的显著变化
以下几个快速成长的市场趋势,对生产制造环节提出了新的挑战:
(1)预填充注射针的快速崛起
随着GLP-1类药物的快速发展,司美格鲁肽、度拉糖肽等糖尿病自注射针剂,以及生长激素类药物、精准用药制剂、医美针剂等均广泛采用预填充针剂形式,推动该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据相关数据统计,2030年预填充注射针市场的需求预计将达到70亿支。
图1预填充注射笔的应用场景
从图1可以看到,针对各种治疗场景的预填充注射笔,相较于之前采用的胰岛素笔、普通注射笔等还是有较多的好处。由图1可见,针对不同治疗场景的预填充注射笔,相比传统胰岛素笔、普通注射笔等具有显著优势。
(2)代工模式的发展
制药行业供应链正逐步细化,工程服务及代工类工厂逐渐兴起,形成类似半导体Foundry模式的“Contract Service”体系——涵盖药物科学研究(如分子发现)、药物测试验证、专业生产制造、包装等独立环节,各环节由专业厂商分工完成。目前,代工模式在制药领域的渗透率已达60%,但该模式也对代工厂提出挑战——需快速响应不同制药品牌的产品差异化需求。
(3)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医疗器械及药物
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药物更趋“个性化”,部分医疗器械品牌已开启面向消费端的在线销售模式。其中,体外诊断类(IVD)、POCT即时检测产品(如血糖测试、验孕棒)可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采购;喷雾剂、眼药水、止痛膏剂等药物也可终端销售,而终端产品的需求波动大、规格变化频繁。
1.2 医疗器械产线组装的问题分析与解析
(1)阻碍效率提升的因素
传统产线存在多方面问题,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升。从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消除一切浪费”的核心原则来看,传统机械产线中诸多浪费现象长期被忽视——凡是未产出良品的时间与动作,均属于浪费,包括图2所示的产线问题:因节拍差异导致前序工站滞后,使快速工序因缺料等待;工装夹具更换、频繁上下料、跨线流动(通过人工、机器人或AGV)等非增值过程,均需尽可能减少。
图2从浪费的消除到即时生产(JIT)
高效产线需实现“连续流”与“均衡化负载”,即被加工产品在产线中无堆积、无等待、无中断地连续生产,各工位负载均衡。
2 柔性制造产线的解析
2.1 柔性输送技术简介
近年来,柔性输送技术逐步引入制药与医疗器械领域,解决传统机械输送的结构复杂、维护困难、数字化程度低、调节灵活性差等问题。其核心为长定子直线电机模式,如图3所示:
图3(a)长定子直线电机的原理
图3(a)中,直线电机的定子由多组线圈构成,动子为永磁体;线圈电流产生的磁力驱动动子沿左右方向运动,电流大小决定加速度性能。通过动子上的位置编码器,可任意调节动子间距。
图3(b)由长定子直线电机构成的轨道线体
图3(b)为贝加莱ACOPOStrak系统,由直段、弯段、90度段等组合形成产线,动子速度可达4m/s,加速度达2g,重复定位精度达10微米。其中,ACOPOS 6D则是一种全新的平面输送技术,它的动子模块以完全非接触的形式在平面的定子上运动,并形成在X,Y,Z三个坐标系中的运动,以及沿着X,Y,Z三个轴的旋转运动。该技术凭借完全非接触特性,在医疗器械与制药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无需机械润滑,大幅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成本。
图4ACOPOS 6D平面磁悬浮输送技术
2.2 由柔性输送技术构建的产线
图5贝加莱自适应制造产线的架构
图5为基于磁悬浮输送线构建的整体制造系统架构,贝加莱称之为“自适应制造(Adaptive Manufacturing)”,涵盖柔性输送(ACOPOStrak、ACOPOS 6D)、机器人、机器视觉、控制与驱动系统、通信系统、工程开发及可视化显示系统。
2.3 柔性输送在医疗器械及制药领域的应用潜能分析
图6解析了医疗器械组装产线的多层级任务,据此可逐一分析柔性输送技术对生产问题的解决路径。
图6医疗器械组装产线任务解析
2.4 现场层常见问题的解决
在医疗器械组装或制药后道包装中,如图7所示,若6个瓶子同时灌注液体,后续配置2个旋盖站与1个贴标站(基于负载均衡设计的工站数量差异),会导致瓶子经过的工站间距变化。传统机械输送无法应对该问题,而柔性输送可通过预配置间距,形成“等间距队列”进入不同工序。
图7等间距队列的排队问题
图8分流与汇流的负载设计
图8展示了针对负载差异的分流方案,当前序工序节拍为1.5s/件,后续工序为4.5s/件时,为了让两个工序“配平”就可以采用“分流的方式”,再通过汇流的方式进行下一个工序的生产。
图9容错与切换准备的设计
图9为生产容错(NG)处理机制,通过设计“服务工站”,将检测出的不良品或损坏的工装夹具分流至服务工站处理。在最新应用中,贝加莱用户将其设计为准备工站——提前在动子上配置下一批次生产所需的工装夹具,当前批次生产完成后,可实现“无扰动”切换。
除上述应用外,磁悬浮输送轨道技术还具有以下优势:
·机械设计更简单:轨道输送无摩擦,精度稳定性高,维护成本极低;
·无需二次定位:显著提升工序衔接效率;
·数字化能力强:每个动子可携带生产参数,实现数字化管理。
3 应用场景:胰岛素泵的组装线
3.1 采用柔性输送技术的胰岛素泵组装线
胰岛素泵的生产工序包括上下料、装配、装盒、打标、检测(工序1~5),各工序节拍存在差异(T1~T5)。传统机械输送线需按最慢节拍生产,且输送带速度较低。
采用柔性输送技术的胰岛素泵组装线实现:
(1)解决负载不均衡问题:采用ACOPOStrak柔性输送系统后,通过工站差异化配置,在各工序间设置最小缓冲带,使产线效率提升,生产节拍缩短50%。
(2)通过两个动子的夹装调整,适配产品规格变化。
(3)具备快速更换动子的能力。
图10柔性输送轨道的生产线
如图10所示,磁悬浮输送轨道构成的生产线可调节各工站间距、动子速度及加速度,并能根据产品规格(如宽度、重量)自适应调整,如通过动子夹装间距适配宽度变化,通过系统整体调节适配负载变化对节拍的影响,确保高效生产。
3.2 采用平面磁悬浮输送技术进行生物疫苗测试及给药
3.2.1 需求分析
生物疫苗及制剂测试需完成精准给药、器皿抓取、开盖、微给药、均匀搅拌、检测、贴标、打码、视觉检测等工序。由于检测种类多、工艺差异大,传统机械机构存在效率低、难以适配容积变化、摇晃方式调整及给药量控制等问题。具体需求如下:
·处理能力需达到100瓶/小时;
·全流程实现数字化;
·可同时处理数百种检测变化。
3.2.2 方案
采用ACOPOS 6D结合机器人设计整体流程,通过平面磁悬浮技术完成给药、搅拌等工序——简化机械机构设计,并借助平面磁悬浮动子的数字化参数携带能力,实现过程可配置及数据采集管理。
图11采用平面磁悬浮的生物疫苗检测与实验装置
3.2.3 系统功能设计
采用贝加莱ACOPOS 6D作为输送核心,配合协作机器人完成上下料及视觉检测,其核心需求点如下:
·滴药过程:ACOPOS 6D可根据灌注容积、药物粘度及间距,通过逐行移动实现精准给药,简化机械结构;
·搅拌动作:转速、模式、频率、加速度等参数可按需设定;
·贴标过程:支持1~2个标站作业,可通过快速旋转完成双侧贴标,兼容标签与打码变化;
·数字化协同:每个动子携带工艺参数,通过实时以太网与周边机器人、管理系统高速同步,同时通过OPCUA与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交互。
3.2.4 项目效果
该项目将检测能力提升50%,同时增强系统数字化能力,简化机械结构。
4 结语
柔性输送技术以其高灵活性、数字化集成能力及机械简化特性,正在重塑制药与医疗器械领域的生产模式。从预填充注射笔的高效组装到生物疫苗的精准检测,从代工模式下的快速换产到终端产品的动态响应,该技术通过解决传统产线的节拍失衡、工序适配性差、维护成本高等痛点,为行业提供了适配“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需求的全新解决方案。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5年7月刊






案例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