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横河电机25年9月
工业智能边缘计算2025年会
2025工业安全大会
CAIAC 2025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访谈 >> 访谈详情

访谈频道

英威腾:技术深耕与场景落地双轮驱动,绘就工业互联网新图景
在工业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英威腾作为国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正逐步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中坚力量。
关键词:

★本刊记者/文晓

image.png

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产品开发部负责人 刘长享

在工业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英威腾作为国内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与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正逐步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中坚力量。深圳市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工业互联网产品开发部负责人刘长享表示:“英威腾工业互联网落地的核心逻辑是以技术平台为基、场景需求为锚、生态服务为翼。其策略不仅聚焦解决企业痛点,更通过全球化布局与产学研融合,推动工业数字化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重构,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构建四层技术架构,打造全链条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矩阵

谈及英威腾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布局,刘长享介绍道,自2014年工业互联网团队成立以来,企业已构建起“PaaS层—SaaS层—边缘层—应用软件”的四层产品体系,以平台为枢纽、垂直场景为落点、核心硬件为支撑,形成数据闭环优化生产效率与能源利用率的完整生态。

PaaS层:自主研发的iWoCloud工业云平台具备安全稳定的私有云产品与公有云服务能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接入与高并发数据处理,已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载体。

SaaS层:涵盖iWoScene行业应用平台、SolarDM光伏设备监控平台、EcctLink充电桩运营平台等成熟解决方案,直击行业痛点。

边缘层:ICA智能终端系列、TBox数据采集终端及空压机专用联控方案,实现“云—网—边—端”一体化协同。

应用软件层:iWoStudio物联网终端配置软件、iWoDownload驱动产品专用升级软件等,为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工业场景应用软件。

刘长享表示,这套解决方案已覆盖空压机、建机、光伏、水泵、充电桩、物流、新能源、智能养殖、智慧园区、智能制造等36个行业和领域,落地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部署设备超50万台(海外销量占比60%),服务1664家制造企业,远程调试次数2024年全年达到4.7万次,给用户极大减少了出差成本,维保效率提升40%以上,在光伏、充电桩等行业实现标配化应用。

从技术平台到生态协同:工业互联网落地的“英威腾路径”

在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实施方面,英威腾以“技术平台构建—行业场景深耕—基础设施支撑—全球化服务—生态协同”为核心逻辑,形成了一套系统化推进策略。刘长享分享了几个关键探索:

(1)自研平台筑基,打破数据孤岛

iWoCloud工业云平台具备设备全域接入、实时数据分析与远程智能调控三大能力,通过自定义数据采集频率替代人工抄录,以标准化接口与MES、ERP系统集成,解决“数据孤岛”问题。目前平台已完成全球多区域节点部署,接入设备约50万台,处理消息量达49.2亿条。

(2)数据价值深挖,驱动智能决策

将专家经验数字化构建故障数据库,如在空压机领域,通过智能联控算法实现多设备协同调度,确保压缩气体稳定供应,目前已完成15个现场验收,年内预计落地近100套方案。同时,依托IDA设备寿命预测平台,对1万多台高压变频器进行健康度分析,提升设备鲁棒性。

(3)AI与自动化融合,探索技术前沿

在控制设备中集成机器学习算法,实时优化生产流程与能耗;布局数字孪生与量子计算技术,推动工业元宇宙场景落地。例如,苏州产业园二期通过碳中和设计,集成光伏幕墙与储能系统,成为绿色智慧园区标杆。

(4)双碳目标驱动,赋能绿色制造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联动光伏逆变器实现园区能源调度,结合机器人产线与MES系统,实现生产全流程无人化。该方案不仅为企业降本增效,更能为政府提供碳排预测与减排决策支持。

英威腾的工业互联网实践已在不同行业与规模企业中展现显著成效。在大型企业中,通过系统重构推动产业链协同;在中小企业中,以轻量化工具实现单点效率优化。

在空压机行业,英威腾将专家经验转化为智能联控算法,通过云端与本地设备数据联动,实现压缩气体智能适配,目前该方案已在多个工业现场验证,大幅提升设备运行稳定性。

在光伏与充电桩领域,英威腾的SolarDM与EcctLink平台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监控与运营管理,推动新能源行业数字化运营标准化。

在智能制造场景,英威腾通过AI视觉质检实现纳米级精度检测,结合生产排程算法优化稼动率,为离散制造企业提供提质增效的技术范式。

在绿色园区建设中,苏州产业园二期作为碳中和标杆项目,集成光伏、储能与智能管控系统,为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供可复制模板。

针对工业互联网成功应用的核心要素,刘长享指出,技术融合、场景化落地与生态协同缺一不可:

其一,技术融合层面:需解决工业协议碎片化问题,通过OPC-UA等统一接口实现跨系统互通,同时构建“云—边—端”协同架构,如化工行业利用边缘节点实现毫秒级故障响应,云端优化全局能效。

其二,场景落地层面:避免技术堆砌,聚焦“提质、增效、降本”核心诉求,例如通过AI预测轧机故障减少停机时间;同时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从设备销售转向“产品+服务”模式。

其三,生态协同层面:建立“链主企业+平台服务商+科研机构”联合体,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国内标准与国际接轨。

对于中国制造业用户,他建议:“应从企业实际痛点出发,选择高价值场景先行试点,通过轻量化方案快速验证价值;同时注重数据资产积累,构建从数据采集到智能决策的闭环能力;最后,借助生态合作实现技术与资源整合,避免‘闭门造车’。”

前瞻布局:工业大模型与自主控制开启下一程创新

面对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发展,刘长享表示,英威腾已明确三大创新方向:

(1)工业大模型与生成式AI应用:构建领域专业大模型作为基础设施,将生成式AI用于智能客服、工艺文档生成、设备寿命预测等场景;非生成式AI聚焦视觉质检、能耗分析等环节,如在智能制造中实现纳米级精度检测。

(2)智能与自主控制系统:将AI嵌入物理设备,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例如工业机器人通过实时数据动态调整参数,AR远程维修系统结合3D模型标注故障点,推动工业系统向自主化演进。

(3)前沿技术融合:加速量子计算与工业互联网的结合,探索其在复杂优化、加密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深化数字孪生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仿真中的落地,为工业元宇宙场景奠定基础。

“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数据与智能重构工业价值链条。”刘长享表示,“英威腾将始终以创新为引擎,持续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供普适性解决方案,助力中国制造业迈向智能化、绿色化的未来。”

从技术架构的层层夯实到行业场景的深度渗透,英威腾的工业互联网实践展现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可行路径,为产业智能化变革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AI、量子计算等技术的持续融合,其探索或将进一步重塑工业互联网的未来图景。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5年6月刊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