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上午1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牵引”天宫、神舟续写浪漫传说。飞控大厅大屏幕上,浩瀚天宇中“天宫一号”、“神舟九号”舒展着蓝色的翅膀,遥遥相望……此时的天宫已在太空徘徊了4000余圈。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飞行管理室刘俊泽主任告诉记者,“5月27日以来,我们对天宫一号进行了4次轨道控制,并进行了全面体检,建立了载人环境,做好了对接前的准备。”
大厅内,100多名科技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忙碌着。指挥台前,北京中心的童斌告诉记者:“与首次交会对接任务相比,控制过程大致相同,但有了航天员的参与,对控制的精度和安全性要求更高。”
“飞船转5公里保持!”洪亮的调度声在大厅响起,大屏幕上,神舟九号向天宫一号缓缓靠近。此时,返回舱内的航天员神情自若,严密监视着飞行器的状态,景海鹏向飞船发出了手动控制令,对飞船上的手动控制设备加电,设置交会对接状态。“这是自动对接的一项重要备份手段。出现异常情况时,可由航天员实施手动对接或撤离。”童斌介绍。右侧大屏幕显示着从天宫一号摄像头传回的画面。由于在阳照区进行,整个过程十分清晰,就像是透过一扇打开的窗户,看到神舟九号缓缓靠近。
“飞船对接准备完成。”
“飞船转140米接近。”
口令依次响起,时间分秒划过。倒计时由此开始。
大屏幕上,沐浴在共同的阳光下,两个飞行器的距离在一点点地拉近。
“飞船转30米保持!”
“飞船转最后靠拢”
操作台显示屏上,各种数据画面不停地刷新着,科技人员快速地敲击键盘,接收指令、比对数据……
“神舟九号报告,仪表显示对接环捕获,完毕!”航天员通过监视判断,向地面随时报告着对接情况。
神舟九号对接机构上的3把捕获锁与天宫一号对接机构上的3个卡板器咬合后,实现对接机构捕获,大屏幕上,天宫和神九发出的指令链,犹如一道道爱的信号,互相传递着。
“各号注意,天宫、飞船对接机构锁紧,自动交会对接正常完成。”
大厅响起热烈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