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布朗先生的《中美亚洲之争》一文,我认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在亚洲建立起一个象欧共体类似的区域组织成为讨论的热点话题。原因是,亚洲有世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许多国家,覆盖人口高达约30亿人,对于金融管理和财富积累方面有着传统的也是相对保守的近似观念。在危机前,这里的多数国家以出口的外向型经济为主体,而危机后,由于欧美国家金融受到重创,消费极度萎缩,使亚洲这些国家具备了团结起来的推动力。另一方面,由于人口众多,经济持续发展,也是一个具备相当储量的消费市场。第三点,金融危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各国汇率波动的高度不确定性,这使得各国对于本国货币的担忧加重。
这些原因,将是促使亚洲重要区域和国家走到一张桌子前的直接因素。
或许中国希望建立的是一个亚洲人自己的组织,换言之经济在其中占据主导,而政治和军事因素则被排除在考虑之外。
澳大利亚比较特殊,它不存在于亚洲国家之间的历史怨恨,但由于对亚洲的思维方式缺少起码的了解,对未来也缺少远见,因此它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印度则让周边国家难以猜测,在军事和发展上摇摆不定,缺少对未来自己民族发展定位的远见。
上述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亚洲这个新的区域贸易区的呼之欲出。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以为,趋势已经明朗,具体工作只是时间问题。亚洲人有足够的智慧,如果能够增加包容,努力赢得相互信任,放眼未来,则有机会成长为一个令其他大区国家羡慕的区域体,勃勃生机也会成为她融入世界的一个有利筹码。
这些原因,将是促使亚洲重要区域和国家走到一张桌子前的直接因素。
或许中国希望建立的是一个亚洲人自己的组织,换言之经济在其中占据主导,而政治和军事因素则被排除在考虑之外。
货币联盟不是问题,欧元的顺利推出和运作可以成为一个参照物。但军事威胁和政治势力的区分则可能阻碍亚洲自己联盟的建立。首先,因为美国的关系,台湾问题始终无法得到圆满解决,马英九上任即将满一届,可却只是表示出未来可能参加胡马会,蜗牛速度很容易让人想到美国的影响。
日本与美国关系过于紧密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会让其他亚洲国家缺少安全感。日本担心中国,而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也在因为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暧昧态度而始终保持着警惕。历史问题是日本发挥作用的一个短板。
日本与美国关系过于紧密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会让其他亚洲国家缺少安全感。日本担心中国,而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也在因为日本对历史问题的暧昧态度而始终保持着警惕。历史问题是日本发挥作用的一个短板。
澳大利亚比较特殊,它不存在于亚洲国家之间的历史怨恨,但由于对亚洲的思维方式缺少起码的了解,对未来也缺少远见,因此它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印度则让周边国家难以猜测,在军事和发展上摇摆不定,缺少对未来自己民族发展定位的远见。
上述这些因素都影响了亚洲这个新的区域贸易区的呼之欲出。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们以为,趋势已经明朗,具体工作只是时间问题。亚洲人有足够的智慧,如果能够增加包容,努力赢得相互信任,放眼未来,则有机会成长为一个令其他大区国家羡慕的区域体,勃勃生机也会成为她融入世界的一个有利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