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25年11月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工业智能边缘计算2025年会
2025工业安全大会
CAIAC 2025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昆仑数智:具身智能机器人赋能油气行业智能化转型
  • 点击数:7     发布时间:2025-11-12 23:49:21
  • 分享到:
油气行业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领域,其生产环境的高危性与工艺的复杂性,对智能化装备有着迫切需求。陈冰表示,昆仑数智作为中国石油集团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始终以“数智中国石油”建设为指引,加快构建智能物联网产业能力,积极布局智能硬件产业,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在油气行业的研发应用。
关键词:

★本刊记者/文晓

 image.png

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硬件研发部副部长 陈冰

作为中国石油集团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力量,昆仑数智正以机器人技术为支点,推动油气行业生产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近日,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硬件研发部副部长陈冰接受专访,深入解读了昆仑数智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布局、技术突破与行业愿景,揭示了油气行业从“人工主导”向“人机协同”乃至“无人化”演进的清晰路径。

多类机器人产品布局,覆盖油气行业全链条

油气行业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领域,其生产环境的高危性与工艺的复杂性,对智能化装备有着迫切需求。陈冰表示,昆仑数智作为中国石油集团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始终以“数智中国石油”建设为指引,加快构建智能物联网产业能力,积极布局智能硬件产业,大力推动工业机器人在油气行业的研发应用。

围绕油气田、天然气与管道、石油炼化、储油储库、加油站等油气行业关键领域的需求,公司已推出多款针对性的机器人产品。在长庆油田,防爆巡检机器人与巡检无人机实现示范应用,构建起“空地一体”的立体巡防体系,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置安全风险,有效降低日常运维成本;油气田的野外复杂地形给集输管线巡检带来极大挑战,四足巡检机器人在此试点应用,可实时监测可燃气体泄漏,保障管线安全;大庆油田规模应用了消防机器人、消防无人机,形成“侦-破-灭-消”全链条闭环作业,大幅降低了消防作业中的人员伤亡风险;加油机器人则在14个省份落地,实现无人、自动加注油品,通过标准化操作减少人为风险。

油气场站机器人无人值守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变革

目前,巡检机器人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多,用户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已经从“怀疑”逐步转变为“接受”和“欢迎”,有不少巡检机器人厂商选择从钢铁、电力、煤炭等行业进入石油化工行业。但在陈冰看来,从实际使用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油气场站位于室外,是一个开放环境,存在低光照、雨雪雾遮挡、站内干扰源多的问题,现有感知类模型泛化能力不足,误报率较高;

(2)机器人厂家普遍缺少石油化工行业数据,导致机器人产品缺少行业专用安全识别检测算法,检测准确度不足;

(3)现有巡检机器人采用固定巡检方案,无法适应工作环境变化,如路况改变、工艺流程改变等,不支持临时任务,无法与其他机器人协同工作;

(4)防爆四足巡检机器人、防爆巡检无人机仍然不够成熟,厂家较少、成本高昂,续航里程短;

(5)巡检机器人对高纬度地区的极寒环境、中东和非洲等高温环境设计考虑不足。

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的独特需求,昆仑数智推出了油气场站机器人无人值守解决方案。陈冰指出,该方案是针对油气行业高危环境的巡检、操作和应急处置需求,面向未来智能无人场站建设而推出的,适用于油气田中大型场站、天然气与管道场站等场景。通过巡检机器人与操作机器人的协同作业,可实现日常监测、设备维护及应急处置,替代人工完成相关工作。

此方案实现了两大重要变革。一方面,在巡检方式上,从固定路线巡检迈向智能巡检。传统巡检是根据预设路线、预设任务执行,而智能巡检基于大模型,能根据最新路况、工艺流程、仪表状态自动制定巡检路径和任务,经人工确认后执行,结合多传感融合感知进行日常巡检,涵盖仪表数据采集、开关识别、跑冒滴漏监测等多项内容,并通过云端感知和操作、算法优化等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在决策与执行层面,方案推动“人工主导”向“大模型驱动”转变。面对设备操作或应急处置,传统模式需依赖人工经验制定方案;而新方案中,大模型可基于海量历史数据与行业规范,自动生成操作步骤与应急流程。

陈冰强调,未来在油气场站,通过“巡检机器人+操作机器人+消防机器人”的协同工作,将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进一步提升处置效率,降低人员安全风险,为未来无人化、智能化油气场站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大模型+机器人”,开启油气行业智能化新篇章

对于“大模型+机器人”这一下一代机器人核心技术方向,陈冰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认为,在机器人研究领域,大语言模型凭借强大的思维推理和知识储备能力,正深刻重塑机器人技术发展轨迹,为机器人注入能理解、思考与协同的“灵魂”。

在感知层面,传统机器人视觉检测仅能识别预设的简单物体轮廓,而大模型驱动的多模态感知实现了质的飞跃。它融合海量图文数据训练,让机器人能理解场景语义、推断物体功能与物理属性。比如,机器人不仅能“看见”巡检工人,还能判断其是“正常状态”还是“倒地状态”,从而及时报警,大幅提升了在油气行业复杂工业场景中的适应性与可靠性。

决策层面,传统机器人依赖预设指令或软件代码执行任务,面对开放式任务常束手无策。而大语言模型凭借对人类指令的精准语义解析和行业知识库,能自主拆解任务并动态生成可执行的机器人指令序列。陈冰举例,如“查看北1站点的仪表情况”,大模型可将其拆解为“移动至指定位置”“温度计读数识别”等步骤,使具身智能机器人实现从被动执行到主动思考与规划的跨越。

人机交互方面,大模型的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能力抹平了鸿沟,人类无需学习晦涩编程语言,通过日常对话即可指挥机器人,如“检查1号加热炉情况”“关闭3号阀门”等,让机器人成为可自然沟通、协作的智能伙伴,推动油气巡检等标准化重复操作逐步由机器人接替。

陈冰表示,大模型与机器人技术加速融合,大模型为机器人加“大脑”,机器人为大模型提供“物理身体”,二者融合将产生“1+1大于2”的效果。未来,随着边缘计算优化、安全框架完善及具身数据积累,油气生产将迈向人机协作甚至完全无人化的新时代,“无人化+智能化”新型工业形态将逐步成为现实。

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广阔,助力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

谈及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前景,陈冰对油气行业市场充满信心。他指出,油气行业生产设施往往在室外或野外,属于高危环境,存在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等风险。目前,日常巡检、操作等工作仍以人工为主,员工不仅面临高温高压、有毒环境的长期侵害,突发事故时的人工处置更可能直接威胁生命安全。

“这种现状与‘智能无人场站’的建设需求形成鲜明对比,也催生了巨大的机器人替代空间。”陈冰测算,仅油气行业的巡检、操作、应急处置等领域,机器人潜在市场规模就可达百亿级以上。随着技术成熟与成本优化,这一市场将加速释放。

展望未来,陈冰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将成为油气行业转型的“新引擎”。从海上油气开采的水下ROV(遥控潜水器),到炼化厂的高层巡检机器人,再到加油站的加注服务机器人,机器人技术将渗透到油气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这不仅能保障安全生产,更能重构组织管理模式——把人从高危、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转向更具创造性的决策、研发工作,真正提升‘人’的价值。”,陈冰表示。

从“空地一体”的巡检体系到“无人值守”的场站方案,从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决策到全场景的机器人布局,昆仑数智正以技术创新打破油气行业的传统壁垒。正如陈冰所言:“当‘无人化’与‘智能化’成为常态,油气行业将迎来更安全、高效、可持续的新生态,而我们正站在这场变革的最前沿。”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5年8月刊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