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2024
2024中国自动化产业年会
2023年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 >> 案例首页

案例频道

柠檬酸三乙酯小试到中试的优化过程
  • 企业:     领域:智能制造    
  • 点击数:367     发布时间:2023-09-25 00:47:18
  • 分享到:
本文基于睿首智能技术研究院智能控制反应釜完成了柠檬酸与乙醇酯化反应生成柠檬酸三乙酯的中试实验,大量实验结果表明变温操作可加速酯化反应速度,大幅提升装置生产效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0492(2023)09-072-04中图分类号:TP29

★于现军(北京和隆优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睿首智能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6)

★李明党,冷柏树(南京睿首智能技术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6)

★王风根(山东和隆优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46)

★李丽婷(北京和隆优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46)

关键词:柠檬酸三乙酯,变温操作,智能化反应釜。

1 前言

柠檬酸三乙酯主要用作纤维素类、乙烯基类等热塑性树脂的增塑剂,特别适用于油墨涂料、无毒PVC造粒、制药工业、儿童软质玩具、医用药品、调配香精香料、化妆品制造等行业。食品级柠檬酸三乙酯还可做食品添加剂。

柠檬酸三乙酯是一种已经工业化的精细化学品,但工艺及生产操作过程存在着优化空间。本课题依据三篇文献,首先进行了小试验证与优化改进,然后根据小试结果用南京睿首智能技术研究院的“一键启停”智能控制反应釜实现了从小试到中试的工艺改进及操作优化,取得了良好效果。

2 实验部分

2.1 合成路线

image.png 

(R为乙醇,催化剂为对甲基苯磺酸(PTS))

2.2 仪器与试剂

小试仪器:数显智能控温磁力搅拌器(上海力辰帮西仪器科技有限公司)、1000ml三口烧瓶、玻璃冷凝器、分水器、酸碱滴定管。

中试装置:南京睿首智能技术研究院“一键启停”智能控制反应釜(50L),通过反复实验找到了最佳的工艺方案及操作模式。

小试试剂(AR):无水柠檬酸(TEC)、无水乙醇、对甲基苯磺酸(一水PTS)、1N标准盐酸、氢氧化钠分析试剂。

中试原料:工业级酒精99.9%(京东嘉际旗舰店),无水柠檬酸(苏州百盈化工有限公司)。

2.3 实验步骤

在100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60g(184~460)无水乙醇,然后分别加入柠檬酸质量1%-10%的PTS,做多组实验。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如下:

(1)加入19.2g(10%)至PTS完全溶解后,加入无水柠檬酸192g(TEC:无水乙醇mol比=1:8~10);

(2)后摇动烧瓶,至大部分柠檬酸溶解;

(3)开启磁力搅拌并加热,随着搅拌与温度的升高,柠檬酸逐步溶解;

(4)待柠檬酸全部溶解,立即取样分析,用酸碱滴定法分析溶液初始酸值;

(5)继续磁力搅拌加热,并根据柠檬酸三乙酯生成一乙酯、二乙酯、三乙酯的不同阶段,设置不同反应温度(83℃~100℃);

(6)自反应温度80℃开始计时,每隔1h取样分析溶液酸值并记录;

(7)除起始反应(反应温度达80℃视为起始反应)保持2h的乙醇全回流外,其它反应时间乙醇不回流;

(8)反应过程中每采出50ml反应物,就补充新乙醇50ml,保持初始时的液位不变,保持溶液总质量基本不变。

3 结果与讨论

3.1 变温操作可加速酯化反应并提高酯化率

最初的反应温度设定是由乙醇沸点决定的,乙醇的沸点为78.5℃。但在实际实验时,在此温度下柠檬酸乙醇溶液几乎不沸腾,不沸腾无法快速带走反应生成的水分,而减少水分才能使可逆反应平衡向右移动,所以需要逐步提升反应温度。另外随着反应推进,先后生成柠檬酸一乙酯、二酯、三酯。随着生成物分子量增大,空间位阻也相应变大。所以根据反应酯化程度的不同,需逐步提高反应温度,使空间位阻破缺,才有利于柠檬酸酯化反应的快速推进。

表1是生成柠檬酸一乙酯、二酯、三酯对应的理论酸值、乙醇百分比浓度等值(由460g无水乙醇、192g无水柠檬酸、19.2gPTS组成的反应溶液);表2是实验中随着反应时间的推进,在酯化不同阶段对应的实际温度、酸值和酯化率。

表1 理论酸值与酯化完成对应表

image.png

算法:

纯柠檬酸的初始酸值=1/192(分子量)×3(3个羧基)×56.11(KOH分子量)×1000(mg数)=876mg(KOH)/g;

配成柠檬酸溶液时酸值=876×192/671.2(溶液初始质量)=250.58;

催化剂PTS酸值=19.2/190.2×56.11×1000/671.2(溶液初始质量)=8.44mg(KOH)/g,

溶液整体初始酸值:259.23mg(KOH)/g

纯柠檬酸一乙酯酸值=1/220(分子量)×2(2个羧基)×56.11×1000=510mg/g。

一乙酯溶液酸值=510×220/671.2=167mg/g。

纯柠檬酸二乙酯酸值=1/248(分子量)×1(1个羧基)×56.11×1000=226mg/g。

二乙酯溶液酸值=226×248/671.2=83mg/g。

反应溶液中剩余乙醇浓度(以乙醇计)=(乙醇投入质量-反应消耗量)/(乙醇余量+生成水量),是只以溶液中的乙醇和生成水量来计算的,用以说明反应溶液酸值大于90mg(KOH)/g,蒸出的乙醇是可以全回流的,在酸值小于83后,二酯酯化完成,乙醇含水量过高,不能回流,需采出,才能有效减少反应时间,提高生产率。

表2 反应时间、温度、酸值、酯化率的对应表

image.png

表2酯化率计算为:柠檬酸酯化率=(1-(酸值-8.44)/柠檬酸的初始酸值)×100%

从实验数据看,不采取变温操作情况下,随着反应时间的递进,柠檬酸酸值逐渐降低,酯化率逐渐提升,但三乙酯的生成耗时明显较长。统计未采取变温操作的20组酯化反应数据,反应温度控制在83℃,达到95%以上酯化率所需的反应时间在18小时到22小时之间。采取变温操作情况下(如表2数据所示),达到95%以上酯化率所需的反应时间大大缩短至12小时以内。

3.2 柠檬酸与催化剂PTS适宜的质量比

表3催化剂加入的量与最终反应溶液酸值对照表

酸值单位:mgKOH/g

image.png 

注:(1)PTS:对甲基苯磺酸,TEC:柠檬酸;(2)酸值分析采用“GB1668-2008-T增塑剂酸值及酸度的测定”,在测定中间品时,把NaOH、HCl标准滴定液0.5N改为1N浓度,否则滴定液用量太大;(3)PTS酸值的计算:PTS质量×56.11×1000/溶液质量。

从表3可以看出,催化剂加入柠檬酸质量的5%是适宜的,1%~2%的PTS加入量需要29h~32h才达到序号4的效果。其中催化剂的酸值始终在溶液中,最后需要中和除去。总酸值越高,后续中和时需要的饱和NaHCO3溶液就越多。

3.3 无水乙醇与无水柠檬酸的比例

表4 醇酸摩尔比对酸值的影响

image.png 

从表4可以看出并非越大越好,乙醇过多,稀释了酸性催化剂的浓度,对酸值的降低不利,并不能促进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取16∶1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16∶1包括过程中添加的乙醇总量)。在16∶1醇酸比例下,醇既是反应物也是带水剂,酸值23.38mgKOH/g,其中催化剂的酸值占19.19mgKOH/g(PTS加入量为柠檬酸质量的10%),余下的为柠檬酸三乙酯粗品溶液的酸值:4.19mgKOH/g。柠檬酸的酯化率达到98.32%(柠檬酸酯化率=(1-柠檬酸终酸值/初始柠檬酸酸值)%)。

3.4 乙醇的分步添加

分步添加无水乙醇,更有利于带出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分,使反应平衡向右移动。步骤如下:

(1)在乙醇、柠檬酸摩尔比为10的全回流反应溶液中,控制反应温度在83℃并反应2h~3h,当酸值小于83mg/g时(也就是柠檬酸二乙酯已生成后)将温度升至100℃,并保持至溶液已无分液流出(这时乙醇与水采出完成)。

(2)将温度降至85°C~90℃,添加起始配方中30%的无水乙醇,控制反应温度在88℃并全回流反应2h,然后将温度再升至100℃蒸馏出乙醇与水。

(3)将温度降至90℃,再添加起始配方中20%的无水乙醇,控制反应温度在95℃并全回流反应1h后,然后将温度再升至100℃蒸出乙醇与水。

(4)温度降至95℃,第三次添加起始配方中10%的无水乙醇,控制反应温度在100℃并反应1h,至无分液流出,并5-7Kpa抽真空5min,结束反应。

如此添加无水乙醇,总反应醇酸摩尔比为16∶1,过程中13mol乙醇为带水剂,3mol酯化到产品中。

3.5 中试装置的实验情况

image.png 

表5 六次睿首智能“一键启停”智能反应釜迭代优化结果

image.png

从表5可以看出,由于是全智能控制,在酯化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反应时间缩短到8h~9h之间,而乙醇用量也随着智能装置改进,分水效果变好,不用再加更多的乙醇带出反应水,达到了降低乙醇总用量的效果。

4 结论

(1)柠檬酸酯化率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小试最短反应时间一般需要反应12h以上,而经过中试迭代优化,反应时间可缩短到8h~9h;

(2)小试配方醇酸摩尔比为16∶1才能达到较好的酯化率;而经过中试迭代醇酸摩尔比为10∶1,在不加其它带水剂的情况下,是较好的结果。

作者简介:

于现军(1966-),男,山东济南人,教授级高工,现任北京和隆优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睿首智能技术研究院股东、高级顾问,主要从事化工、热电、冶金等流程工业智能优化控制方面的工作。

李明党(1979-),男,山东济宁人,教授级高工,硕士,现任南京睿首智能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产品总监,研究方向为流程工业智能优化控制和数字孪生技术。

冷柏树(1963-2023),男,天津塘沽人,高级工程师,现任南京睿首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专家,研究方向为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在化工生产装置的应用。

王风根(1989-),男,山东聊城人,工程师,学士,就职于山东和隆优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先进控制、流程工业智能优化控制。

李丽婷(1984-),女,内蒙古包头人,副高级工程师,学士,就职于北京和隆优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为智能优化控制系统在化工生产装置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钟洪权. 柠檬酸三乙酯合成及在卷烟嘴棒中的增塑作用[D]. 昆明理工大学, 2007.

[2] 陶贤平. 柠檬酸三乙酯的合成条件优化及应用[J]. 化学世界, 1998 (39) : 302 - 304.

[3] 刘欣宇, 孙毅, 朱宏春, 唐自文. 高纯度柠檬酸三乙酯的合成[J]. 云南化工, 2004 (05).

摘自《自动化博览》2023年9月刊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