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C借助5G网络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工业互联网场景下。为推动MEC商用落地,ETSI、3GPP等标准组织旨在通过基础技术架构变革满足新业务需求。众所周知,工业业务类型和场景丰富,对MEC来说是极大的挑战,需要MEC至少满足设备管理、QoS感知、融合TSN、边缘AI推理、云网边端协同等能力,以赋能工业核心生产环节;推动标准落地,助力工业智能化升级,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氢作为一种二次能源,是实现社会低碳发展的关键角色,当前国内外都在积极推动绿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制氢原料与方式均会影响氢气的碳排放,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通过追溯氢气原料来源,核算氢气制备过程碳排放,是绿氢认证的基础环节,但目前还未形成跨境兼容、互认的氢气碳排放量国际标准体系。本文梳理了国际上主流的氢气认证方案,总结了绿氢产品碳排放核算的计算边界和方法,并以风电制氢为研究对象,对产品氢气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分析了不同标准下的评价差距。
工控网络仿真靶场对开展面向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测试、攻防演练和教学培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智能制造正在迅猛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成为一大隐患。因此,利用靶场来提高智能制造网络的安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智能制造网络安全靶场设计方案,适于开展工控网络安全测试和教学培训。
当前,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智能化、网联化、柔性化制造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新材料、微电子、工业互联网、工业视觉等技术的进步,为机器人的高度智能化奠定了基础。机器人作为多学科交叉的新兴门类,将是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相信,发挥好机器人的撬动作用,不仅能让制造业提质增效,还有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为制造业发展创造新机遇。本期将分享中国科学院丁汉院士对机器人化智能制造的研究进展,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
液化天然气的正常供应关乎国家能源安全,对连续运行多年的工控系统进行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从而面对愈演愈烈的工业信息安全威胁是LNG接收站的巨大挑战。青岛LNG通过持续评估、分步实施的方式,在有效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同时也满足了等保2.0的要求。
大型生产设施的安全与能效监控,迫切需要低功耗、高精度的泛在感知,高实时、高可靠的无线传输以及动态灵活的生产管控。为此,本文首先提出一种扁平架构的无线化工业控制系统。然后,围绕感知、传输和控制等核心功能需求,系统阐述了高实时高可靠的工业无线网络设计及其时−空−频三元联合调控方法,感知终端的变周期精益采样和高能效精准时间同步方法,以及管控平台的语义化互操作和赋时工作流模型等核心关键技术。最后,研发了面向石油高效采收和电网全域安全监测的无线化工业控制系统,介绍了应用效果和成效。
我国流程行业原料来源复杂,如何优化调控工艺指标使复杂生产流程适应原料波动,是保障产品质量、降低物耗能耗的关键.本文结合全流程、工序、反应器等不同生产层级的工艺特点,系统研究复杂生产流程协同优化和智能控制方法。针对全流程多工序关联的特点,提出了操作模式优化方法和操作模式动态匹配的全流程多工序协同优化方法;针对单元工序多反应器级联的特点,分析了工序内不同反应器的物质转化效率差异,提出了反应器指标梯度协同优化方法;针对反应器多反应共存、工况多变的特点,研究了基于完备状态空间的动态特性描述框架,建立了竞争−促进反应体系机理模型,提出了工况全覆盖的模型参数自主辨识方法和基于分工况智能综合调节的反应器操作参数精细化调控方法。通过锌冶炼智能工厂建设案例阐述了所提方法在提高工艺原料适应能力、生产效率、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成效。最后,结合我国流程行业智能化发展现状和需求,分析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工业自动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提出了AI技术的概念和分类,分析了其优势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AI技术对工业自动化的影响和应用策略。本研究结果表明,AI技术在工业自动化方面具有巨大的优点,并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此系统采用云边协同架构,分为边缘端和云端两部分:边缘端使用自研的边缘控制器组成集群,云端搭建边缘云(私有云)平台;同时,此系统按照功能划分为三层:采集层、分析层、应用层。最后,此系统方案在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的生产现场进行了应用验证。
随着企业的生产转型、人力成本的不断提升以及人工生产弊端的不断涌现,人工已不能满足市场的更高需求,特别是在某些制造精度较高的地方,人工的质量几乎无法满足生产要求。面对市场上日益激烈的竞争,直角坐标机器人应运而生。直角坐标机器人作为市场应用中最为常见的机械装置,由于其高精度、高负载、高性价比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搬运、码垛、喷涂等工业生产领域。三菱Q系列PLC及QD75P2N定位模块组成控制系统,配合插补运算进行直角坐标机器人路径分析,并可在X/Y轴上实现线性运动。
到第 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