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多方向的跨界互联是智能制造基础网络的主要需求,而构建集成通信网络则是实现智能制造的一项关键因素。本文主要讨论了基于POWERLINK、OPC UA和OpenSAFETY的智能集成基础通信网络平台的一些技术问题。
在生产制造领域,目前的传统方式是采用分层的架构,其核心思想是:把复杂的问题逐一分层,每个部分解决一部分问题,最后构建一个整体的系统。传统方式的特点是简洁高效,但同时也会带来信息孤岛等很多其他的问题。
随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全面实施,结合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技术发展,传统企业都在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加快转型的步伐。本文通过简述工业4.0和智能制造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国内传统企业工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遇到的主要问题,结合在新IT形势下传统企业智能制造的转型发展,指出了在实际执行中需要解决和注意的主要问题。
产品制造从农业社会的“手工制造”发展到工业社会的“大规模生产”,再发展到信息社会的“大规模定制”之后,正在发展到智能化社会的“社会制造”。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3D打印等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和制造系统,逐步实现“人人参与个性产品的创意、设计、制造、服务和消费” 的社会制造新模式,同时继续支持 “手工制造”、“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定制”等传统制造模式,代表着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本文论述我国智能制造企业发展战略,提出必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分阶段跨越式发展、分层次推进战略,贯彻创新发展战略、以人为本战略,实施协同融合发展战略。讨论了制造信息化及自动化企业的转型升级策略。
PLC可谓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的常青树,即使是在工业转型升级的智能制造年代,或者是工业4.0的时代,它仍然足够胜任各种控制要求和通信要求。但它早已不再是三、四十年前只能完成逻辑控制、顺序控制的继电逻辑系统的替代物,它已完成了由经典PLC向现代PLC的蜕变。继承了高性价比、高可靠性、高易用性的特点,再具有了分布式I/O、嵌入式智能和无缝联接的性能,尤其是在强有力的PLC软件平台的支持下,我们完全可以相信PLC将持久不衰地活跃在工业自动化的世界中。
面对全球工业4.0热潮,本文在介绍德国工业4.0参考架构模型(RAMI 4.0)以及现有国际标准映射的基础上,考虑我国制造业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的现状,提出一个我国的智能制造技术体系,并给出关于技术研发方向的几点建议。
工业4.0是继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技术之后,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式。主要是指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相融合的技术,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最终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
产业链快速发展与我们的国情有关:改革之初是“十亿人民、九亿农民”、又面临人口爆炸的严重形势。要给“无限供给”的劳动力提供出路就要保就业。这时,投资“铁公基”、房地产等建筑相关产业,就成了政府的必然选择。另外,土地公有制,大大降低了土地使用成本,也促进了建筑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
本文提出了在产能过剩、需求不旺、竞争激烈的新常态发展格局下,对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通过研究智能制造的由来,分析了智能制造对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的作用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到第 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