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犹如肝脏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制药巨头诺华的名字源于拉丁文“Novae Artes”,其意为“新技术”和“创新”。
而辉瑞公司,也把核心价值观定义为:革新创造是保持公司持续发展及收益增长的关键。
作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研发创新是推动医药企业发展的引擎。是撬动市场和利润的支点所在,具有着“扭转乾坤”的力量,研发创新能让企业从生存向发展升级,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在世界级企业阵营立稳脚跟,登堂入室。2000年以前,辉瑞公司的规模并不大。2000年和2003年,辉瑞兼并了开发出立普妥的华纳兰勃特公司和拥有西乐葆法玛西亚公司,摇身而成龙头老大。
研发创新对于制药企业,恰如五脏中的“肝”对于人体:
肝藏血、主气机生发而舍魂。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流量的作用。人体各部分所需要的血量,随其不同的生理情况而改变。
研发创新所创造的新产品,犹如为企业提供新鲜血液,使企业的肌体丰盈滋润,体魄强健。一旦肝脏失血,企业肌体就会后劲不足,身体羸弱,成长缓慢。
事实上,不仅仅是制药业,就整个商业世界而言,尤其技术密集型产业,新产品研发是保障企业成功增长的驱动器,家电、软件、汽车、IT、数码莫不如是。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技术迅速更新的趋势之下,企业是否能快速度、高质量、低成本地推出产品,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制药巨头解密
世界巨头们,主要靠专利药“重磅炸弹”做强。全球品牌药的处方量虽然只占50%,但销售额却占了80%。
世界巨头做药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自力更生式。制药公司加大投入,有数据显示,辉瑞、强生、默克、安进、礼来、罗氏、雅培等制药企业,R&D投入动辄数十亿美元,投入均值的平均增长速度为13%,增速高于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平均增长速度。加强自身研发能力,实现“市场全球化、研发国际化”策略,如葛兰素史克公司建立了顶级的药物研发中心。
一种是择优购买式。为获取研发创新能力或获得新产品,巨头举起并购利剑,兼并重组不断涌现,企业规模在扩大。有的是待小型研发公司从事早期产品开发成型后,他们寻良机介入,从小公司那里买下早期开发的产品,从事后期开发。用此方式,约50%的新化学个体(NCE)成为巨头们的囊中之物;有的则是看好产品,直接收购公司。
创造药物史奇迹的阿托伐他汀(立普妥),就是辉瑞出资900亿美元从Warner-Lambert公司收购而得。凭借这一目前已成为世界单一产品销售额之最的专利药,辉瑞2004年该产品销售额达120亿美元,排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医药市场份额将近11%。
在2006年,排名前40位的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花费160多亿美元吞并了20多个生物技术公司和专业化药物公司。目的无非是获得新产品、完善产品线和扩充研发能力,维护自身的自主选择权和市场竞争力。
巨头们的发展逻辑简单概括为:“研发—专利药上市—垄断经营—高利润—企业壮大发展—专利药过期—研发(并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企业的高速发展。(见图)
公司名称 | 2006年销售收入 | 2006年利润 | R&D投入(销售额占比) |
J&J 强生 | 533.24亿美元 | 110.53亿美元 | 71.25亿(13.4%) |
Pfizer 辉瑞 | 483.71亿美元 | 193.37亿美元 | 75.99亿 (15.7%) |
HoffmanLaRoche 罗氏 |
420.41亿瑞郎 | 117.30亿瑞郎 | 65.89亿(15.7%) |
Bayer AG拜耳 | 289.56亿欧元 | 19.8亿欧元(税前) | 22.97亿(7.9%) |
Sanofi-Aventis 赛诺菲-安万特 |
283.73亿欧元 | 70.40亿欧元 |
44.0亿(15.5%) |
Astra Zeneca 阿斯利康 |
264.75亿美元 | 85.43亿美元 | 39.02亿(14.7%) |
GSK 葛兰素史克 | 232.25亿英镑 | 77.99亿英镑(税前) | 34.57(14.9) |
Merck 默克 | 226.36亿美元 | 44.338亿美元 | 47.83亿(21.13%) |
Novartis 诺华 | 225.76亿美元 | 67.03亿美元 | 42.65亿(18.9%) |
Abbott 雅培 | 224.76亿美元 | 22.76亿美元(税前) | 42.69(19%) |
Wyeth 惠氏 | 203.50亿美元 | 41.97亿美元 | 31.09亿(15.3%) |
*数据均摘自各公司2006年年报(AnnualReport),其中Ranbaxy为2005年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