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纺织服装企业仅三分之一盈利 如何突破困境
  • 点击数:611     发布时间:2008-11-01 13:44:28
  • 分享到:
关键词:

   “中国目前的纺织服装企业,有三分之二在亏损或者是亏损的边缘,只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在盈利,利润率大概在8%左右。”面对数十家中外媒体,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上周末在绍兴直言。

    杜钰洲会长终于承认,即使外部条件没有恶化,没有什么金融危机,但是由于纺企在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和营销渠道等方面的先天不足,长期积累的矛盾也终究会爆发,金融危机只是催化剂而已,并不是导火索。

    今年1至8月份,纺织服装行业的内需上升了15%,11月份国家再次上调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到14%。“提高一个点的退税率就是给企业增加一个点的利润率,并不少,很多企业日子会因此好过很多了。那些因为低效益而造成经营困难的企业,并不是纺织行业的主体。”杜钰洲表示。

    产品结构决定提价不易

    由于纺织行业的进入门槛较低,在纺织出口导向型政策指引下,更由于2005年配额取消的利好刺激,为赶上世界纺织市场放开的大蛋糕,2001-2004年纺织固定资产投资有了飞跃发展,连续七成以上的同比增幅使得纺织产能急剧扩张。在持续多年的快速扩张后,产能代表指标纱锭总数已由1997年的3000万锭猛增到超过一亿锭。

    正是由于同质化竞争严重,附加值不高的弊端逐渐体现。在2005年欧美配额正式取消后纺织出口出现放量井喷,在欧美纺织保护势力和政治保守主义的双重推动下,中欧、中美分别签署三年和四年出口数量协议,明确规定了对这两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长最高增幅,国内盲目上马的产能遭遇重大打击,只能以低价倾销来应对,别无他法。在2005年美元升值开始后,同质化严重的产品提价就成了奢望,在出单压力下,低价已经成了唯一的选择,纺织出口数据也一如既往的表现得很漂亮,主要得益于增加了对非欧美地区的出口。

    本币升值逼迫行业调整

    浙江某公司一直保持着一万多纱锭的规模,而没有盲目上规模。“我们不去拼数量,把利润的一部分投入到特种纱的研制里。”公司负责人说:“公司有些产品,客户拿去做了样衣后如果觉得好,就只能回到我这里来买,因为能做出和我一样货色的厂家很少。”做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才是立足市场的王者之道,只是模仿和跟风,充其量是一个搅局者。

    产品差异化是避免纺织出口同质化的重要手段,可惜愿意这样尝试的企业为数甚少。在2007年笔者和阿里巴巴众多中小在线纺商的交流论坛上,发现很多小贸易公司的出口产品单一,基本就是靠低价来获得订单,毫无创新思维,其实这种短线业务很难持久,因为价格不能无限压低。问我如何才能获得订单,解决短期效益问题。这个问题没有答案,因为模式的错误决定其业务难以持久,在不想做业务转型的前提下,一切都显得比较复杂,只是降低行业的整体形象。

    人民币升值逼迫行业转型,使得企业必须在产品研发上下功夫,而附加值较低的仅靠低价取胜的就只有退出行业,行业的发展从来都是优胜劣汰,而不是保护全部企业。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汪军称,国外纺织服装企业会把每年8%的利润应用于新品研发和品牌培育,而在国内,这个数字不到1%。相比于单个企业的竞争压力,国际市场对整条产业链的巨大压力,更容易让产业内的各个企业加快升级步伐。
    财政政策只是解决短期问题

    在纺企的生存压力之下,原本要对行业进行升级的相关职能部门改变初衷,出口退税也由下调转为回调,7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10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再次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

    纺织资源网主编李军认为,出口退税回调只是国家为了减轻纺企生存压力,延长出口企业调整过渡期,为行业升级争取时间的应急之举,企业还是要抓紧时间,调整出口结构。如果企业错误理解政策导向,对出台扶持政策产生依赖,指望出现问题总有政府买单,政策效果很可能南辕北辙。

    如果一部分纺企心存侥幸,还是抱着原有的经营思路,出口退税回调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判了死缓,是一味麻醉剂,死亡只是时间问题。企业必须利用好这段过渡期,在产品研发和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提高产品附加值,否则退出行业是无法避免的。

    避免恶性竞争是关键因素

    2005年的纺织品出口冲关现象能否避免再次上演,政策调控是关键。2009年中美纺织品出口数量及许可证管理协议到期。这意味着2009年起中国纺织品出口将不再受任何地区配额的限制。为了有效调控市场,当年中国与欧盟和美国分别签订了为期2年和3年的双边协定。

    今年年初与欧盟协定到期,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冲关,双方开始实行“双边监控、数据互换”。中方负责对国内的纺织服装企业颁发出口资质管理证,符合一定条件的协议内企业才可以生产包括衬衫、裤子在内的8种敏感商品并出口。同时中方颁发没有数量限制的出口许可证,企业可以不限量领取,但所领数量必须用完,否则将受到处罚。履行完国内手续后,纺织服装企业将国内颁发的英文许可证寄给外国商户,由对方前往海关换取进口许可证后清关。

    出口“井喷”应难再现

    纺织资源网主编李军认为,配额取消、出口退税回调对纺织行业是重大利好,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冲击,欧美需求持续下降,这才是对纺织业影响最大的因素。况且退税回调在多大程度上抵消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还很难界定,基本面的变化使得纺织业无法乐观,需求才是决定出口的第一因素。

    没有配额的限制,并不等于数量可以无限放大,首先是需求的制约;另外欧美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纺织品的各种非关税壁垒、反倾销和特殊贸易区等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我国纺织业出口依然面临多重壁垒。

    2009年我国纺织出口可能再次造成量增价减的混乱局面,政府在发放企业出口资质管理证时需要严格把关,减少欧美利用各种特保、反倾销等手段对我国实施限制进口的把柄。企业要关注结构的调整,而不是抓着出口数量不放,低价出口对企业对行业都是短期行为。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