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智造--拥抱云计算迈向制造强国”主题沙龙
比特网CIO俱乐部2012高端沙龙系列活动召开
云端智造--拥抱云计算迈向制造强国
春光明媚,草木萌芽。在这万物复苏的好时节,由比特网CIO俱乐部举办的2012制造业高端沙龙活动于2012年4月25日在京召开。本次高端沙龙活动以“云端智造--拥抱云计算迈向制造强国”为主题,以云计算在制造行业的价值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契合实际的中国“云端智造”,帮助制造业应对IT系统转型云计算的难题。
行业权威云计算专家将会同20余位来自知名制造企业的CIO们齐聚京城,全面解读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前生今世”、洞察制造业信息化面临的机遇及挑战、共话制造业如何运用新兴的云计算技术实现向行业价值链的高端迈进。
比特CIO俱乐部2011年线下活动一览
比特CIO俱乐部(http://cio.chinabyte.com/ciohome/)是由中国优秀企业CIO和业内专家自愿发起创立,为非赢利组织。专为企业的首席信息官(CIO)人群而设立,为中国杰出CIO提供一个良好的知识共享和信息交流及业余活动平台,并持续提供最切合CIO人群需要的丰富资讯和服务,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事业的应用。俱乐部秘书处设立在比特网。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云计算也成为企业信息化重点推动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而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两化融合的政策,推进了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但要我国的制造业真正强大起来,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而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的是先进的创新工具。
作为基于互联网服务模式的一种开放式的创新应用,云计算一出现就具有平民化、大众化的特点,应在众多民生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关键引擎,应积极拥抱云计算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创新能力。
主办方希望通过本次高端对话,使制造企业对IT在云时代的角色转换有更透彻的认知、了解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当前和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明确IT系统转型云计算会遇到的难题、以及在制造企业让“云”着陆的途径及注意事项,切实地帮助制造业企业借力信息化,应对新形势下的竞争、加快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cio.chinabyte.com/8/12306008.shtml
“云制造”,业界同仁努力的结晶
春光明媚,草木萌芽。在这万物复苏的好时节,由比特网CIO俱乐部举办的2012制造业高端沙龙活动于2012年4月25日在京召开。本次高端沙龙活动以“云端智造--拥抱云计算迈向制造强国”为主题,以云计算在制造行业的价值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契合实际的中国“云端智造”,帮助制造业应对IT系统转型云计算的难题。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云计算也成为企业信息化重点推动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而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两化融合的政策,推进了制造业的优化升级。但要我国的制造业真正强大起来,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而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的是先进的创新工具。
中国是全球制造业的中心,是制造业大国,国家也确定了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策。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内容。
对此,建材行业的纳尔特集团CIO黄起豹认为,在经营管理方面,第一个重要的信息化产品就是ERP,其它还包括有知识库管理、资产管理、客户呼叫中心、客户关系管理、BI、以及根据自己行业特点研发的销售与工程管理等系统。
纳尔特CIO黄起豹认为,企业发展到任何时候都可以上马云计算,但要根据考虑的问题和角度不同选择不同的云产品形式,除了现在的“公有云”、“私有云”等概念外,将来可能云产品形式会更多。对于中小企业来看,把安全系数要求不高产品放到公有云平台上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这样可能节省成本,提高运营效率。而对于大集团来看,在内部搭建一套私有公,可能会更有价值。
云制造目前提出来,当然有它的基础,首先就是云计算概念以及它的技术推动。如果把制造资源带进现在所谓的制造资源,则完全可以走向服务化。融合一些新的技术,除了云计算所需要的技术之外,还可以加入比如物联网、Web、互联网、高效能计算等。
黄起豹表示,云制造是结合了我国制造业实际需求,借鉴了国内外已有制造模式的先进成果,在相关前沿信息技术驱动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制造模式,云制造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下一阶段的典型代表,也势将成为制造业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要想真的实现“云制造”,并不是一家努力的结果,它需要业界同仁拧成一股绳。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info.chinabyte.com/490/12320990.shtml
欧阳亮:制造业云计算应循序渐进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逐步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而云计算也成为企业信息化重点推动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在国家大力号召产业转型之际,制造业正好可以利用新的信息化工具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竞争国际化。
比特网CIO俱乐部一直关注各种IT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推广和实施,4月25日下午在北京,有10多家制造业公司的CIO聚在一起,参加了“云端智造--拥抱云计算迈向制造强国”为主题的高端沙龙。以云计算在制造行业的价值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契合实际的中国“云端智造”,帮助制造业应对IT系统转型云计算的难题。
对此,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主任欧阳亮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正规得说,企业只关注自己内部的信息架构,那么所有的信息化活动都应该为企业的运行和盈利提供良好的支持。信息化最初的目的和地位就是企业的服务职能部门,IT技术应该是一种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的工具。
可想而知,最初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一般的公司几个IT运维人员就可以维护,但是,当这个系统过于庞大的时候,就需要专业的IT公司来解决了。云计算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个背景。
企业的人员应该专注在自己专业的领域,而其它领域应该交给IT厂商。这里其实有几个问题。
首先是你公司的实际需求。因为最初上ERP或者CRM的时候,就是用新系统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资源管理效率和客户关系协同性。我们的企业,不是每个部门都需要与其它部门进行大量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所以这个需求还不强烈,因此我们推进云计算的需求并不那么热心。
其次是安全问题个顾虑。毕竟信息中心的职责是维护好系统正常运行,如果系统出了外部的病毒入侵或者内部的非法估计,CIO显然是责无旁贷的,没人敢因为上新系统而让关键业务出这种问题,而且一旦公司机密资料泄露,问题就更大,所以对云的安全问题,我们还是非常看重的。
第三就是私有云和公有云的问题。如果内部信息系统完全整合在一起,基于这种需要我觉得是可以的。比如这种企业上下游价值链上需要这种信息共享,但是很多企业是不需要的。现在几乎每个企业都有这种类似的系统,比如我们的产品供应商,或者我们的分销代理商。我们如果要跟他们共享信息,则需要做外部集成,需要加很多接口和数据转换,而这些工作我感觉由专业的IT解决方案提供商来完成比较好,这就是针对于一个企业内部私有云来讲的公有云。我想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慢慢大家都会走到这一步。
最后我觉得云制造需要循序渐进,从自身需求出发,一步步实施下去。真正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技术,领导看到了实效,都会同意的。不要为了云而去做这个事情,因为很多概念还没完全落实。另外就是这种相关的应用方案还需要实施和运维,这些也需要成本,企业的领导会统筹规划,进行成本核算的,也不完全是信息中心一个部门能决定的。
以上就是我对制造业云计算的理解,希望大家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中用好云。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info.chinabyte.com/337/12321337.shtml
青云黄迪生:CIO角色定位,决定云计算落地方向
4月25日,比特网CIO俱乐部在北京举办了以云计算与制造业企业信息化转型的相关研讨沙龙。此次沙龙主题是“云端智造--拥抱云计算迈向制造强国 ”,云计算与安全、早起步、云+端的解决方案,按需所求,落实到位,成为本次沙龙关键词。来自航空制造业专家、高级工程师,原北京青云航空仪表公司信息中心负责人黄迪生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做了精彩的发言。
黄迪生老师表示,十分期待当前云计算这种前沿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在谈及云安全的相关话题,他认为,应该从业界和相关技术上加以重视和标准化制定,并希望在云的技术支撑下,能够降低企业部署IT信息化工作的成本和工作压力。
黄老师介绍,企业应用基础很重要,云计算考验企业,只有根基好的企业才能更好的应用云,航空领域在整体应用水平上有着非常好的基础,特别是大飞机工程,计算机的应用,网络的应用,甚至云制造的云计算应用,都有着非常大的提升和需求。“数字化协同与大飞机工程”是黄老师最近所研究的技术方向,这为云计算应用埋下技术基础。
对于信息化的推动,黄老师认为,企业高层的不断推动有极大的好处。他介绍,航空领域庞大,在中航工业集团整合后,对信息化的技术有着非常大的提升,特别是有明确定义的CIO工作岗位。有没有CIO,这并不是一种形式,而是权力和责任的分配,为调动资源及推动项目的进程非常有利,这也是大型航空企业步向成熟的一个工作流程。
如何把云计算、云制造能跟企业结合起来?黄老师认为,落地不仅仅是技术,还在于管理。
比如,航空信息化的工作重点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就是保密,安全审查。这些信息化推动的硬性指标将来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把相应的安全问题解决,信息化水平将会更加提高。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非常好的手段,IT管理就像,大禹治水,不仅是"堵",而且还要“导”。通过技术的提高和管理,一定会有相应的办法。
黄老师还与微软公司的IT战略规划高级咨询架构师张俊就CIO需要明白为什么要使用云,展开了讨论。认为,信息化进入企业核心层,必推动信息化务实的操作,云+端模式,才能让最终用户提升生产力,制造业倾向于安全,微软为其提供完善的解决方案。
除了黄迪生和张俊,北重汽轮电机CIO欧阳亮、纳尔特CIO黄起豹 和利时的副总兼CIO周义 北京宏丽源公司的信息化处负责人叶春平 飞达集团的CIO杨金利 等参加了本次活动,并做了精彩发言。活动持续两个半小时,与会嘉宾展开热烈的互动,从宏观云概念到落地实施,从云安全到技术管理等细节操作层面,深入探讨契合实际的中国“云端智造”,帮助制造业应对IT系统转型云计算的难题 。
制造业信息化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点、突破口和主战场。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跨越,是发展中国制造业的必由之路。信息化推动“中国制造”关键在于为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型的管理模式。制造业信息化务实的操作,必然可以高效的解决制造业的难点。
原文出自【比特网】,转载请保留原文链接:http://cio.chinabyte.com/339/123213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