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腾讯财经
2008年1月,世界银行公布了《国际比较计划》(ICP),报告中认为,按照旧的核算方法,中国GDP为8.8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15%。而运用新的统计方法计算之后,中国经济总量下降了40%,为5.3万亿美元,占到了世界经济总量的10%。一些经济学家认为,GDP长期高估容易产生泡沫,使政策制定和公共事业发展与实际脱节。
经济学家指出:“国力”作为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可以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在地理意义上国家的产出;另一种是在要素所有权意义上的产出。前者是GDP,后者是GNP。只有后一种意义上的产出才是一国国民能够支配和享用的财富,才有福利的意义。也就是说,只有GNP才能说明本国人民的净收入。没有增加本国GNP的GDP增长,不应当是和谐的小康社会追求的目标。
2011年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UNCTAD)全球投资趋势年度研究报告称,2010年中国的整体GNP只相当于日本的一半。
2010年中国汽车业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打破了美国于2001年创下的1747万辆的销售纪录。很多人产生了豪迈的激情:中国汽车正在从生产大国走向生产强国。但是今年以来,媒体上却充斥着“自主品牌陷生存危机”这样的惊呼。有专家甚至预言“市场占有率下滑已成定局,两三年内难以扭转,可能会有一半自主品牌不能存活”。既然已经是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为什么还会出现自主品牌生存危机?
这就是GDP造成的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