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见习记者 陈 阳 节能服务公司对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完善的评级考核体系是推进节能服务公司健康发展的“助力器”。近日,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开展了2012年度节能服务公司百强评选活动。活动推出后,社会各界反响强烈,对节能服务行业也引发了更多的关注。究竟国内节能服务公司发展情况如何?如何进一步规范节能服务行为,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近日,本报就这些问题对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小康进行了专访。 “节能量”:考察节能服务的重要指标 中国经济导报:请问此次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出台背景是什么?评选对象和步骤主要有哪些? 王小康:节能服务行业本身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是在节能环保大的产业政策下孕育出来的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商业模式的一个行业。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节能服务行业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国家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包括国家发改委也进行了行业管理的备案,工信部每年也会进行节能服务企业的推荐工作,国家部委采取的政策和相应措施目的是让节能服务行业尽快成长起来,更好地满足高耗能企业的节能需求,在这种背景下,百强榜的发布,使得业内从整体角度首次认识到了这个行业,对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中国经济导报:此次百强榜的评选对象和步骤主要有哪些? 王小康:此次活动的评选对象是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合法单位或组织,具体包括国家发改委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推荐的节能服务公司。 评选活动共有三个主要步骤。首先,节能服务公司向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提交2011年实施节能服务项目产生的节能量及相关证明材料;其次,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对上报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按照证明材料齐备的节能量进行排名和制定榜单;继而,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年度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此次活动我们以企业自愿为原则,并且在评奖过程中不收取任何费用,是一种公益性的行为。 中国经济导报:在此次评选中,我们注意到,“节能量”成为对节能服务企业进行考核的重要指标,您是否能具体解释一下? 王小康:为便于公平、公正评审、保证榜单的客观性和实效性,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选取“节能量”作为单一排名指标,对符合条件的申报企业,依据企业2011年度实际产生的节能量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发布前100家节能服务公司。 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单位之间按照节能效果契约,以节能服务为手段,以节能效果收益为盈利模式,能保证节能项目的节能效果。节能效果的评测问题是节能项目的核心问题,节能服务公司的所有收益实质上都来自于节能收益。因此对于节能服务公司的节能量的核准与评估,是考察企业综合实力及社会贡献的关键指标。 节能服务产业需公开信息,增强第三方监管 中国经济导报:对于此次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的公布,您认为会产生怎样的意义? 王小康:通过百强榜的评选活动,一是可以提高社会对合同能源管理的认识和重视,调动用能企业接受并主动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是初步建立节能服务公司的能力评价机制,降低用能单位选择节能服务公司的难度与风险,为金融机构选择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重要参考;三是为政府部门向用能企业推荐节能服务公司提供参考,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做大做强,为节能服务产业争取更好的政策环境打下基础。 百强榜的发布,对于上榜的企业不只是荣誉,也不是具体的奖励。通过调研,将行业的整体情况告知公众。从行业管理角度来讲,百强榜的公布,有助于国家节能政策落实,比如,节能服务企业可以根据每年的节能量向国家申请财政补贴,国家在这一方面是有政策的;将企业的节能量透明化、公开化,将节能企业的工作交由社会进行监督,从而对企业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让整个节能服务行业向公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符合市场化的原则;是建立行业自律,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的有益尝试,也是对现有节能服务行业行政管理职能的有效补充。 节能服务:工业领域大有可为 中国经济导报:目前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情况如何? 王小康:近年来,我国节能服务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2009年~2011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从502家增加到3500家,增长了6倍;从业人员从11.3万人递增到37.8万人,增长了2倍;节能服务项目投资额从195.32亿元递增到412.13亿元,增长超过1倍;年节能量从952.78万吨标准煤递增到1648.39万吨标准煤,增长了近1倍;二氧化碳减排量从2381.95万吨递增到4120.98万吨,增长了近1倍。 此次入围的节能服务公司百强企业整体实力雄厚,节能贡献突出。其中,入围企业数量占全部节能服务公司数量2.86%,从业人员总数1.87万人,占全部节能服务公司总人数的4.95%;项目投资总额为52.3亿元,占全部节能服务公司投资总额的12.69%;百强企业共计节能量288.57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总量的17.51%。百强榜企业的最高节能量达到58.7万吨,平均节能量为2.89万吨,远高于我国节能服务公司0.47万吨的平均节能量。 中国经济导报:目前我国节能服务行业重点领域是在哪些行业? 王小康: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节能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百强企业被划分为三类:部分企业主要服务于工业领域节能;部分企业主要服务于建筑节能;部分企业既有工业节能业务,也有建筑节能业务。 根据对节能百强榜入围企业的统计,在百强企业中,从事冶金、建材、石化、电力等领域节能服务项目的公司有72家,产生的节能量为201.1万吨,占百强公司节能总量的70%,较大的节能服务项目主要集中在余压余热、变频改造、锅炉改造等节能工程中;从事建筑节能业务的公司有25家,节能量为6.14万吨,占百强公司节能总量的2%,为全行业提供服务的节能服务公司节能量为81.28万吨,占百强公司节能总量的28%。由此可见,工业领域是百强企业节能服务业务主体。 民营企业是节能服务“主力军” 中国经济导报:请问在节能服务产业中,目前所有制的分布情况如何?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各自发展情况如何? 王小康:总体上看,民营企业仍是节能服务产业的主体。 根据对百强榜入围企业的统计,在百强公司中,民营企业有80家,节能量166.75万吨标准煤,占百强公司节能量的57.79%;国有公司11家,节能量为85.26万吨标准煤,占百强公司节能量的29.54%,外资企业5家,节能量为28.4万吨标准煤,占百强公司节能量的9.8%;合资公司4家,节能量为8.15万吨标准煤,占百强公司节能量的2.8%。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的数量、节能量均是市场主力。 节能服务市场的巨大商机,吸引了不同性质节能服务公司的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跨国公司入驻节能服务市场,在提高节能服务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水平的同时,也加剧了节能服务市场的竞争程度。 就个体而言,大型国有企业依托自身的资金、技术及市场优势,组建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规模较大、技术先进、服务优良、业绩突出的市场领先企业。 国际知名的节能服务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以及资金实力,通过组建专业的节能服务机构或部门入驻中国节能服务市场,迅速确立了在市场中的地位。 未来: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经济导报:对于未来国内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趋势,您作何预测? 王小康:首先,节能服务行业仍将高速成长,但市场竞争趋于激烈。 “十一五”期间,在政策及市场 双重驱动下,我国节能服务产业经历了快速成长阶段。但是在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变“多”的同时,整体能力并未明显变“强”,比如节能服务公司的规模偏小,公司平均节能量偏低。 “十二五”期间,按《“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预计,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行业产值将由2010年的830亿元达到2015年的3000亿元。随着产业发展,将形成一批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将形成2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指出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产业体系,培育1000家具有较强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 这些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将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重点用能企业依托自身优势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大型用能企业具备全面的节能经验、强大的资金实力和品牌效应,依靠其母公司的品牌、实力和技术优势,可以迅速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节能服务公司;另一方面是在现有节能服务公司中通过重组和并购产生的大型节能服务公司。预计“十二五”后期,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及企业间整合行为的出现,新成立的节能服务公司数量将变少,同时一些实力弱小的节能服务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将被淘汰。 其次,区域间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差距有望缩小。 根据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的统计,“十一五”期间东、中、西部节能服务产业对全国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年均贡献率分别为48.7%、36.2%和15.1%,区域节能服务市场的开发存在明显不平衡。随着中西部地区政府对节能服务公司、合同能源管理的认识加强,并推出合理配套措施,以及存在的巨大节能服务市场,中西部地区的节能服务产业将有望得到较快发展,东、中、西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差距有望缩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