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国家高新区:踏着创新鼓点铿锵前行
  • 点击数:3710     发布时间:2013-01-28 01:32:00
  • 分享到:
2012年,国家高新区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成为了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一个行动、两项工程”积极稳步推进。各国家高新区推动科技服务规模化、体系化发展,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服务资源集聚整合初见成效,在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正在显现。
关键词: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12年,国家高新区走过20年的发展历程。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成为了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一个行动、两项工程”积极稳步推进。各国家高新区推动科技服务规模化、体系化发展,服务能力逐步增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科技服务资源集聚整合初见成效,在促进企业创新、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撑作用正在显现。

    展望2013年,国家高新区将力争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率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率先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率先完善落实各类创新政策,努力开创国家高新区工作新局面。  

    时间,是标注前进步伐的刻度,是衡量过往历史的坐标。2012年对于国家高新区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国家高新区建设20年。

    站在20年历史的坐标上,我们温故:回望过去20年国家高新区建设波澜壮阔、创新引领发展的恢弘画卷;我们知新:思考新时期国家高新区肩负的新使命和未来发展之路。

    不仅温故知新,还要学新知新。只有把国家高新区建设置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澎湃大潮之中,置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征程之中,置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才更能领会和意识到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2年的国家高新区,值得盘点的热点非常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二十周年成就展、“一个行动、两项工程”、首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17家省级高新区晋升国家高新区、3家高新区进入“新三板”试点、中国首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博物馆开馆……

    “创新驱动,战略提升”,成为2012年国家高新区发展的主旋律。

    关键词一:创新驱动发展

    2012年11月8-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党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作出的重大抉择,开启了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迈向科技强国的新征程。

    “创新驱动发展”,对于国家高新区建设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2012年7月6-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求。

    2012年7月7日,科技部在北京组织召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会,提出了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就是要努力实现“四个跨越”,即从前期探索、自我发展向建立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的使命跨越;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跨越;从要素集中、企业集聚的产业基地,向打造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从工业经济、产业园区向知识经济、创新文化、现代生态文明、和谐社区的高科技产业增长极跨越。到2020年,国家高新区将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以更大的创新能力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

    应该说,通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科技投入最大、科技成果和专利产出最高、新技术新产品产生最多、高新技术企业比重最大的区域,能够担当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的重任,这既是新时期国家赋予国家高新区的历史使命,也是国家高新区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二:科技体制改革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作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决定,标志着我国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启动。201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在继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科技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一直作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国家高新区再一次被推到了前台。

    2012年以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中关村的“1+6”系列先行先试新政策,充分发挥中关村创新平台作用,深化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科研项目经费管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商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等改革试点,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活力,企业创新创业空前活跃。预计2012年全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实现总收入超过2.3万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实现增加值占北京市的比重有望达到20%,对首都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25%左右。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承载着先行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引领全国创新发展的重大使命,肩负着促进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和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重大责任。2012年10月13日,《国务院关于同意调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空间规模和布局的批复》正式下发。这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中关村示范区寄予的厚望。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国务院批复建设的第二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2年4月,科技部正式印发《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提出要在科技金融、股权激励、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探索一批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政策。8月份,武汉市政府印发《促进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的若干意见》。这个被称之为“黄金十条”的新政中有一些政策是全国独创的,比如按规划建设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可按工业用地标准供地等。其他政策包括从专项资金“搭桥”股权激励,到科技企业注册资本“零首付”,以及奖励天使基金,均着眼制约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的若干关键环节,突破障碍,将充分释放科研人员、大学生等创新创业主体的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继续落实2011年推出的“张江创新十条”,围绕股权激励、科技金融、人才特区、财税改革、管理创新5个方面着重发力,逐一落实一批深化改革的实质性举措,从技术创新到管理创新,从理论创新到服务创新,从机制创新到人才创新,努力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除了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外,天津滨海高新区、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无锡高新区、长沙高新区、南京高新区等诸多国家高新区也都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在培育创新创业企业、科技金融、人才引进、协同创新、产城融合等方面大胆探索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子。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