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
关注中国自动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业安全大会
OICT公益讲堂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资讯频道

节能业产值有望年增20%
  • 作者:中国工业报
  • 点击数:492     发布时间:2013-05-12 15:54:55
  • 分享到:
[db:描述]
关键词:

  未来3~5年,我国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有望保持20%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副秘书长闫长乐,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做出如上判断。

  五年产值增长将超2000亿

  闫长乐分析,按《“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预计,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将保持30%,行业产值将由2010年的830亿元增至2015年的3000亿元。同时,根据相关规划,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要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8%左右,到202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15%。而据初步估算,201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4%。因此,如果实现上述目标,相关产业产值的增加速度大致需维持在15%~20%。

  同时,近几年节能环保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正好印证了该行业高速增长的趋势。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的《2012年节能服务公司百强研究报告》显示,2009~2011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数量从502家增到3500家;从业人员从11.3万人递增到37.8万人;节能服务项目投资额从195.32亿元递增到412.13亿元;年节能量从952.78万吨标准煤递增到1648.39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碳减排量从2381.95万吨递增到4120.98万吨。

  “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改变粗放的、高碳的经济发展模式,未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空间。”闫长乐表示,2011年我国全年能源消费总量34.8亿吨标准煤,相比上年增加7%。同时,我国GDP约为世界总量的10%,能源消耗约为世界总量的20%,产生碳排放量约占世界总量22%。

  改变结构性因素是关键

  在《中国节能减排发展报告》的主编、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看来,目前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因素是制约节能减排取得实质性进展,阻碍经济发展方式取得根本性转变的本质性因素。

  结构性因素大致包括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贸易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结构等。近些年来,上述结构性因素并未得到明显改变,甚至有向不利趋势发展的可能。因此改变制约节能减排的结构性因素是关键。

  王小康表示,如果产业结构、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行业产能结构等均得不到改善,那么节能减排也肯定无法得到实质性进展,经济发展方式也无法得到实质性改变。而且,时间愈来愈紧迫。如果要实现全球2度升温的控制目标,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将在2025年之前达到峰值。因此,必须围绕绿色增长这一目标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

  “而结构调整中,首当其冲的是产业结构调整。”王小康表示,产业结构调整中,首当其冲的是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与替代。新兴产业中就包括了节能环保产业。由于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因此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热点新闻

推荐产品

x
  • 在线反馈
1.我有以下需求:



2.详细的需求:
姓名:
单位:
电话:
邮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