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雷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你会看到比很多机器人生产企业还要壮观的景象——生产线上的主角不是一排排的工人,而是一列列崭新的机械手臂。
这些橙色的机械手有的在一排极小的零件上点焊或者在一小块鼠标外壳上进行喷涂,有的在给鼠标贴膜。
不仅有机器人单独作业,还有人与机器人配合作业,更有机器人与机器人搭配——两台橙红色的小型机器人,一台负责拿鼠标开关,另一台负责贴膜。每隔几十秒钟,右侧的机械手就会扭转身形,弯曲成90度,与左侧的机械手在空中轻轻一碰像是两台机器人在“接吻”。
每条生产线上只有寥寥几个工人,或站立,或坐着,似乎变成了制造业的旁观者。
雷柏生产无线鼠标、无线键盘和无线耳机等电子产品,其无线鼠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连续几年蝉联冠军,而量身订制的工业机器人目前已经成为其生产线上的主力。
起初是“形势所迫”
雷柏与机器人结缘于2011年5月上海的一个展览会。公司CEO曾浩看到工业机器人在进行汽车焊接的演示,于是一个大胆的设想产生了:机器人可以代替工人去焊接、打磨,那我们是不是也能把机器人用在鼠标制造上?
当年,雷柏即投资3000多万元从来自欧洲的ABB公司购买了75台机器人。就在这一年,雷柏彻底结束了ODM(代工)业务,这也为大规模应用机器人打开了道路——雷柏生产的产品不再受客户影响,自行共用了标准的元器件和模组,使得自动化设备的研发变得更容易。
使用机器人后,该公司生产车间员工从3100人减少到了现在的1100人,生产效率则提高了300%。如果以一个工人的年薪为3万~4万元来估算的话,雷柏一年的用工成本一下子减少了三四千万元。这也意味着,购买机器人的成本一年内就可以收回。
跟很多工厂一样,雷柏一开始使用机器人是“形势所迫”——随着珠三角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雷柏从2005年开始受到“用工荒”的影响,引入机器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
广州数控总经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蒋米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六关节焊接机器人的价格约为15万元,使用寿命大概是8年,市场上一位焊接工的工资一般为每月五六千元,每天工作8小时。也就是说,只需要一个工人两年工资的投入,就可以获得一台24小时连续工作的高效率机器人。“如果你不想用了,还可以把它当二手设备卖掉,大概能卖8万元。不仅节省劳动力成本,机器人还不会发生工伤事故,所以使用起来非常划算。”
没想到成了“卖点”
很多企业会直接从机器人生产厂家购买机器人、由生产方负责提供解决方案,而雷柏不仅购买机器人,还自行研究解决方案,建立自己的自动化应用研发队伍。
目前雷柏的自动化应用研发队伍共有20多位研发人员,计划年内增加到100人左右。“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最有效率的机器人制造品牌。”雷柏制造中心总监邓邱伟说。
在采访中,邓邱伟一直强调,雷柏使用机器人不是为了代替工人那么简单,更是为了用机器人打造品牌,使产品更加标准化,品质更稳定。
事实上,为了让机器人发挥最大效率,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替代一个工位,雷柏还作了精心的考虑——以机器人作为视觉出发点,从生产线布置到厂房设计,甚至物流体系,全部进行重新规划和设置。
目前雷柏仍在不断地引进机器人,其自行研发的二三十个新机器人预计也会在年内上线。“刚开始引进机器人的时候,主要应用于比较容易且投资回报率高的工序,而现在我们要攻下的是一些比较难啃的骨头了。”邓邱伟所指的“难啃”的部分包括机器人在测试、物流、包装等方面的应用,而不仅是贴膜、喷涂和焊接等比较简单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