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让航天技术看得见 摸得着 用得好
航天技术的大发展除了实现人们探索太空的梦想外,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航天技术高高在上,与日常生活遥不可及。实际上,大批航天技术已经来到人们身边,并实实在在服务于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今天开幕的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国际航天界专家学者相聚盛会,共话航天未来发展,以期盼用航天技术造福于人类。正如航天专家们所说,发展航天技术的最终目的,是让它走进千家万户。
上帮“神舟”找“平衡” 下入地层探险情
每当神舟飞船飞入茫茫太空,一次次变轨,缓缓接近银色“天宫”的时候,有一个小黑盒正承担着帮神舟“找平衡”的重任:这个装置就像是最贴近“神舟”心脏的一个小精灵,感知着人体根本感觉不到、但对于在宇宙中缓缓接近的两个飞行器却至关重要的微小加速度。这个小黑盒就是由航天科工研制的高精度加速度计装置。
作为神舟系列飞船的“元老级”部件,该装置在每一次飞行任务中都有着“完美”表现。其实,它既能“上天”,也能“入地”:搭载于神舟系列飞船上的高精度加速度计在岩土工程和石油仪器两大领域的应用都较为广泛,系列产品有固定式测斜仪、滑动式测斜仪、陀螺随钻测斜系统等。
固定式测斜仪是为地质测查险情的高精度“监测器”,用于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可以显著减少地震、滑坡、泥石流、尾矿库等重大灾害造成的损失。航天科工研制的固定式测斜仪首创了多项测斜仪产品的核心技术与工艺,拥有测斜仪的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先后应用于国土资源部四川雅安地质灾害预警示范区等工程。
滑动式测斜仪则因成功应用于汶川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超高坝体抢险监测而被更多人熟知。这类产品广泛应用于土石坝、堤防、岩土边坡、建筑物地基、矿井、基坑开挖以及地下结构工程内部水平位移观测和路基剖面沉降观测,在汉口火车站基坑监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基坑开挖工程监测、武广高速铁路岳阳段路基沉降监测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